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中学数学教学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六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因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是发展智力的前提,是“打开思维的金钥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动因。”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能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动因。在学生认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调动学习主体内在诸要素,从而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基础;第二,要设计新奇导入,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学习;第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巧设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第四,要善于旁征博引,用引人入胜的事例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五;要善用丰富多彩的现代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原理,转化为具体的、生动活泼的直观展示,让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分析比较,研究探索,认识并掌握新知。

二、创设和谐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开展创新教育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的方式流露出来。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将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使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敢想、敢问、敢说,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不和谐,生怕说错话,担心发言被讥笑、被训斥,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学习成绩好坏、能力层次高下,都给予他们公平竞争、创造性尝试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富于创意、别出心裁的念头和思想;要看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通过鼓励、赞扬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造行为,点燃学生心灵中创造的火花;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从教师的肯定中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充满激情,渴望成功。

三、注重主体参与,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转变教育观念,更新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教学由“教”向“学”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课堂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真正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领着学生走向知识。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一点思维的主动权,给学生创设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而不是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做学生思想的保姆。正如杜勃留波夫所批评的:“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需咀嚼,只要把教师所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培养出的绝不是能独立思考的人。”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积极创造条件,多提供机会,保证学生的参与落到实处,才能促进学生主动探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课堂应变教师举例过程为学生收集材料、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学会学习是教学的目标。学生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意志的培养等,都要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否则,难以达到教育教学的日的。

四、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就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爱因斯坦也曾精辟地说:“提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品质??敢质疑、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造的冲动。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不拘泥于课本,独立思考。其次,教师要积极创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愤”“悱”情境,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感受,以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通过变换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并能从多种解题方法中选择最佳的方法。第四,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质疑,不能强行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教师“精心”设计的预定轨道之中,也不应以教材去束缚学生的思维。相反,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提出独创性见解,培养他们敢于逾越常规,不惟上的创造品质。即使学生提出了一些错误的或幼稚的问题,教师也应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加以启发引导,而不能横加指责,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五、转变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主要是教学生学会思考,即把如何思维的方法授予学生。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算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应该从培养初中学生的思维习惯入手,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一些思维的具体方法,诸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概括法、分类法等,结合有关知识的讲授教给学生。第三,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更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说明自己分析问题所采用的思维方法,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六、回归生活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

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密切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创建生活化的初中数学课堂,从而改变抽象的、空洞的、说教式的课堂教学,使初中数学课增添时代的气息和活力,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又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可对教材进行重组,抓住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展开合理的想像。

其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如在讲利息、股息及投资理财的相关内容时,让学生自己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去做调查,向专业人员请教,学会计算、比较投资收益的大小等。这些问题来自于生活,因此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不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还树立了风险意识、诚信观念、理财观念等,在实践中学会了观察与思考。

第三,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并适当参与社会生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借助大量的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教材原理。如果教师所举的例子都是以往的,不仅时效性、说服力差,也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创新教学,用教师自己的创新去推动学生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源泉,创新也是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动力。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课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新因素,改革教学方法,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发展和提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736781.html

相关阅读:谈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