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人现在爱讲两句话,一句叫“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一句叫“再过十年二十年,高科技产业将是东有美国硅谷,西有中国中关村”。话语里透着中关村人的自信。
那么,在科技工业园区引领一国或一地经济腾飞的今天,在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法国的波尔多、日本的筑波、韩国的大德、中国台湾的新竹等工业园区迅速崛起、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关村为什么看好未来?中关村靠什么打天下?让我们来看一看中关村手中的七张牌。
(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中关村无疑是中国版图上一块特殊的区域,这儿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68所高等院校,以中科院为代表的200 多家研究所及38万科技人员,有322名两院院士在这儿工作和生活,有以亚洲第一大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为代表的图书馆群落……完整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体系,雄厚的科学、教育、文化、人才资源使中关村成了全世界屈指可数的知识与人才的密集区之一,这是中关村发展的资源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在这一地区,科技、教育、文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始相互渗透,许多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发开始相互衔接,教、产、学、研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各种资源已被逐步盘活,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中关村已找到了一条参与国际竞争、与世界科技、经济同步发展的道路,培养积蓄了不竭的动力,具备了发展知识经济的明显优势和巨大潜力。
(二)创业者走向成熟,职业经理人出现
科技企业家队伍无疑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过去的20年间,在中关村这一地区,逐渐形成了产生企业家这一稀缺资源的环境。中关村20年的创业史,涌现出一批成功的创业者,这些人具有科学家的头脑和强烈的市场意识,是当今国内企业家队伍中的精华。他们普遍能在困境中坚忍,并且在困境中造就了善于抓住机遇,开拓市场的能力。
这些成功的创业者,不仅给中关村一个成功的企业,也给中关村的后来者一个成功的身影,赋予了中关村一种勇于创业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活动和经营业务的专业化,带所有者色彩的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职责分离,职业经理层逐步出现。
创业者的稳定与成熟职业经理人的出现,为中关村下一步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三)企业的技术创新渐成体系
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始终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广泛深厚的科技背景,是实现技术创新的保证;其面向市场、自主决策、承担风险的运行机制,决定了这些企业必然关注产品和技术服务的商业价值。事实上,同国际高技术企业一样,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从根本上来说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
中关村的企业由创业初期为引进技术而扮演外国公司的“代理商”的角色,进而通过消化吸收成为了“外国企业的竞争者”角色。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中关村的企业已开始注意从全球角度考虑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从二次开发为主转向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制并重。大型企业普遍建立研究与开发(R&D)部门,或者合并、兼并科研机构,实现R&D活动内部化,北大计算所、中科院计算所已分别成为北大方正、联想集团的研发机构。建立和加强企业内部的R&D活动,既是企业发展的自然趋势,也是激烈竞争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今,中关村大多数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机构,这不仅使企业保持了生机与活力,更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四)资金筹集与融通渐成多元
中关村企业的资金来源在走过了创业初期以“自筹”为主到渐有知名度后,越来越多地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再到四通、联想、方正等企业先后在香港上市,开民营高科技企业境外融资的先河,大大拓宽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运作渠道。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752723.html
相关阅读:天气预报知识点复习:精选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