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结构说课稿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球的结构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我预计安排一课时的内容,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这个时期的学生在初中的科学中已经学习了自然地理中关于地球结构的划分,在物理学科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波长的相关知识,在化学科目中也学习了组成地球的元素,在必修一第一章前面三节的内容中,也学习了地球的外部环境,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知识铺垫。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和主观学习的意愿比较强。但是学生在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的时候,由于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没有办法举出生活的例子,对于地球内部结构中提到的专有名词,学生一下子无法接受,也很难理解。
新课标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出各圈层的特点。
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出各圈层的结构特点
2 学生能够借助物理和化学知识解释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学会思维迁移
3 学生能够体会到小组讨论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有了目标就应该有相应的方法与之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知识体系,我制定了这样一种教学策略。
就是既注意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又注意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的丰富理解知识,注意知识的实践性。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例举法 小组讨论法 知识迁移法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知识迁移,巩固提高——类比情景,知识回忆——问题定制,挖掘潜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拿出一个熟鸡蛋,切半后让同学们观察它的内部结构,说出它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与课本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知识进行对比。
为什么要选择一个熟鸡蛋呢?设计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亲合力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由已知引出未知。而且这样的例子更容易让同学们所接受。
第二个环节是知识迁移,巩固提高
我会向同学们提出“刚刚我们指导了地球的内部结构的划分,但是你们知道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吗?从而联想到物理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横波和纵波的特点。这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你那点问题。这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你那点问题。
其实很多知识的获得都是遵循着这样一种思维过程,我主要是把这种学习方法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进行思维的迁移,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也就使学生学会了学习,其实教师交给学生的不在于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下面一个环节是类比情景,知识回忆
列出这样一个表格,类比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相关知识点
圈层名称不连续面特征
地壳
地幔上地幔
下地幔
地核外核
内核
回忆已经学习过的地球的大气循环,水循环和生物的新陈代谢循环,并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完成下面的图(地球外部圈层的示意图)
这些是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完成的,为什么要提倡进行小组讨论呢?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啊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具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时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思想。”这充分说明了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每一名学生在讨论都占有一个角色,都有一个责任和分工,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享受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同时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传统地理教学形式是“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课本以外的东西不想学、不会学;把课本知识当作绝对真理,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因而难以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在最后一个环节:问题制定,挖掘潜能中为同学们布置了一些课外研究性课题。
本节课为完成上面的教学目标而设定了不同的教学模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扮演的是学生的助学者,任务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完成任务的监督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启发教师,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好,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766646.html

相关阅读:中考地理复习辅导: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