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裴蕾:国内合成生物学前景广阔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在医学、制药、化工、能源等多个方面迸发出的巨大活力,各国也越来越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我们国内也有多个项目,上百名科学家专注于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然而对于这门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国内都是新兴学科的研究领域,我们国内到底获得了哪些成果,重点关注的方向又是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近期来自IDC,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文章,介绍了目前国内合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和一些不同的子领域方向……

报道:本世纪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被视为第四次科学浪潮,其中合成生物学(Syntheticbiology)则被誉为第四次科技浪潮中的弄潮儿,是能将生物领域基础研究转化为实际社会生产力的关键学科。这门学科真正进入大众视野,是缘自2010年首个合成生物的诞生(合成的细菌:丝状支原体),这一发现也入选了2010年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

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在医学、制药、化工、能源等多个方面迸发出的巨大活力,各国也越来越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我们国内也有多个项目,上百名科学家专注于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然而对于这门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国内都是新兴学科的研究领域,我们国内到底获得了哪些成果,重点关注的方向又是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近期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国际对话与冲突管理组织(IDC),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yntheticbiology:AnemergingresearchfieldinChina”的综述性文章1,介绍了目前国内合成生物学研究的现状和一些不同的子领域方向,比如生物基因线路图(geneticcircuit),最小化基因组(minimalgenomes),化学合成生物学,原型细胞(protocells)和DNA合成,以及对于国内合成生物学发展的展望,这篇文章对于解析目前这一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能更深入的了解国内合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通特联系了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奥地利国际对话与冲突管理组织裴蕾博士(人物简介见下),请教了她一些相关问题。

生物通:合成生物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虽然诞生的晚,受到关注也不过这十年间的事情,但是由于能用于改善人类生活和健康,并促进生物安全,因此倍受各国各大实验室的关注。国内对于我国的合成生物学研究成果报道的却不多,您能给我们概括一下国内合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吗?

裴博士:我认为中国合成生物学研究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主要仅限于生物工程相关领域的科研发展,比如微生物学,遗传学,以及工业应用科学。

生物通:合成生物学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裴博士:中国政府未来发展战略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利用合成生物学能获得能源,化学等方面的可持续产品,也能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更重要的是,合成生物学是新兴学科,中国的一些新兴学科,比如纳米技术,干细胞,和新能源等,在国际上享有胜誉,虽然目前中国的生物技术整体而言还赶不上发达国家,但是对于早期阶段起步的合成生物学,中国也许能成为这一具有极大潜力的研究领域的主要参与者。

生物通:国内的合成生物学研究目前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果?其中突出的研究组有哪些?

裴博士:坦白说并不多,这整个领域都在期待着一个能推进发展的重大突破。在国外,最引人注目的合成生物学成果是由美国的研究团队取得的(青蒿素和合成细菌)。中国在合成生物学研究组一直努力实现他们的研究目标。
生物通:您在相关的文章中也提及了目前国内对于合成生物学研究的资助,这些资助项目的主要方向有哪些呢?许多国家都对合成生物学研究进行了资金资助,就欧洲和中国比较而言,其中有何区别呢?

裴博士:研究人员大部分的资金来自863、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的资助,小部分来自各省市的科研项目,具体的项目我并不熟悉。就文中提到的欧洲在合成生物学研究方面的资助,全球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资助很普遍,主要来源于政府的项目。而美国,不仅有来源于政府的项目,还有一些风险资本和企业(尤其是石油企业)也投入了资金资助。在中国也有一些由公司资助的项目,比如生物燃料。

生物通:合成生物学涉及到了不同的领域和许多方面,您作为这一领域的前沿学者,您认为国内合成生物学发展的优势和软肋在哪里呢?

裴博士:许多中国学者,尤其是在海外的学者,投身到了合成生物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中,生命科学领域也有大量的研究生从业人员,中国的化学和工程学研究领域属于国际先进水平,现在遗传学研究也在迎头赶上(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测序),所有的这些都为未来中国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就我对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有限的了解来看,我认为其中一些研究人员还不十分理解合成生物学的本质,他们仍然保持着生物工程的思路,这主要是因为生物技术产业的滞后??中国很少有能与美国和欧洲竞争的生物技术产业,大部分的研究人员都是学术院校背景,因而降低了这一领域的竞争力和发展效率。

生物通:合成生物学自诞生以来就由于其利弊相兼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这一学科人为操控的空间相对于传统的基因工程来说,自由度更大,因此有人担心合成生物学产生的人造生命会破坏伦理道德,恐怖组织会利用研究成果发展生物武器,或者说会破坏环境,您对此有何看法呢?

裴博士:由于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目前科学家们并没有太多的自由能按照他们的想法去操控基因组。虽然少,但是不能排除,可能的生物安全问题。我认为对于合成生物学的管理应该保持不断的更新,监督机构应定期根据这一领域技术的发展,来调节他们的管理监控标准。我们要吸取转基因研究的教训,及时与公众进行沟通,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这一研究技术。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和欧洲对合成生物学生物安全,以及伦理,法规,及社会影响的探讨,早在这一技术的早期阶段就已经发起了。

中国也存在一些讨论,但还没有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公众,甚至于一些研究人员对于Biosafety,Biosecurity(两者均指生物安全,但前者强调的是防止非故意引起的生物技术及微生物生物危害,后者则是指主动地采取措施防止故意的,如窃取及滥用生物技术及微生物危险物质引起的生物危害),以及ELSI(ethical,legalandsocialimplication)等词语并不熟悉。这也许需要在本科教育中普及。

生物通:您认为未来国内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如何?如果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科,还有哪些需要准备的方面,比如政策,设施?

裴博士:近期有两项主要合成生物学研究的973项目获批,这些研究也许会获得重要的成果。中国是目前极少数几个没有消减科研经费的国家之一,我们期待这些投入能获得回报。我并不合适建议该如何做,但是我要说的是,科研人员本身应该开拓视野,接受新想法,用更多的合作精神和注重用学术道德正确的方式进行研究。

(生物通:王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769176.html

相关阅读:生物同步练习尿的形成和排出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