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所973项目学术年会聚焦“诺贝尔奖分子”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来源: 高中学习网


12月7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教授与Satoshiōmura和WilliamC.Campbell三位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讲述青蒿素和阿维菌素的发现,无独有偶,同一天,国家973计划项目“合成微生物体系的适配性研究”度总结大会在合肥安徽大学成功召开,聚焦这两个“诺贝尔奖分子”的新进展。

该973团队于今年11月26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首次报道了环内过氧桥键的生物合成新机制,为发现催化青蒿酸形成青蒿素的环内过氧键合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该团队大幅提高了阿维菌素的单位生产效率。由于高效的生产菌株具有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了我国阿维菌素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阿维菌素100%的生产都来自中国,我国阿维菌素原料药年产值超过30亿元。不难看出,该项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纵观世界历史,大国崛起无不伴随着科技的突破和机制体制的创新。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巨大的微生物天然产物发酵产能亟待创新的产品和技术以及产业升级,合成生物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历史舞台。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山东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安徽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八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项目研究骨干及研究生共50余名“梦之队”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邀请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赵国屏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院士、清华大学曹竹安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陈标华教授、山东大学曲音波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张嗣良教授、中国科技大学牛立文教授组成了评定专家组。该973项目最突出特点是每月定期举办“例会交流”,邀请973团队之外成绩突出的竞争者形成“狼之队”,吸收优势互补的“狼之队”成员加入团队,而团队内不适应者换位到“狼之队”,形成良性竞争。该973项目每月出工作简报,发布在973工作网站,积极促进和加强了各课题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和数据共享。该973项目年度总结会议“狼之队”成员有: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赵宗保研究员、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曹春阳研究员、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李盛英研究员、天津大学张雁教授、中科院天津工生所胡黔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陈立研究员。他们也积极参与评审和指导。会议由项目首席科学家微生物研究所张立新研究员主持。安徽大学副校长王群京教授和中科院前沿局生命科学处副处长王力为博士出席了会议并致辞。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部昌院长团队精心组织了会议。

张立新研究员代表项目组对项目度的总体执行情况作了总结,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对各自承担课题的研究任务、实施情况、研究成果、经费使用及存在问题等做了专题汇报。各位专家对本研究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工作亮点突出,各个子课题的主题集中在适配性机制上,是“最不拼盘的973项目”。同时,本项目在本年度实现了高产出,论文共发表46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25篇,大于10的6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曹竹安教授在发言中提到国家将在开始投入20亿元通过重大项目的形式大力支持合成生物学在中国的发展。在本次会议之前,北京、上海两地先后召开了“代谢工程峰会”和“代谢科学会议”,本次973年会值此契机,及时总结,加强科学问题的凝练,对国家20亿资金的重大科研项目的启动做出了及时的响应。该973项目为我国其它生物制造品种的改良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对我国实现从“发酵大国”向“发酵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816055.html

相关阅读:初一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