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自然区地理】我国三大自然区包括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我国三大自然区
1、 划分依据:地形、气候
2、 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及各自特点
东部季风区:海拔低,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来自北方蒙古西伯利亚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每年5月份登陆我国东南部,于10月离开,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稍晚一些,其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于6月中旬至7月中旬出现梅雨天气,7月中旬至8月中旬出现伏旱天气,此时不利于该地区农作物生长,台风带来了大量降水,也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植被以森林为主(北方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为主,南方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河流为外流河,以地表补给为主 初中英语。
人类对该地区的影响广泛而深刻,除极少数地方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为我国主要的农耕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其中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5米。
位于欧亚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大陆性明显,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尤其是冬春季节,。
新疆西部因受到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惠泽,加之地形抬升,降水较多,局部地区达到600毫米
植被大部分为荒漠(骆驼刺、芨芨草、仙人掌等,绿洲地区多胡扬等),一部分为草原,尤其是东部地区草高茂盛。
大部分地区属内流区。河流多为季节性雨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西部有伊犁河注入巴尔喀什湖。北部有额尔齐斯河北注入北冰洋。
该地区多发展畜牧业。有著名的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宁夏滩羊等。
青藏高寒区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地高天寒,保温效应不明显,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风力强大。
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和高山草甸灌丛,南部边缘谷地加横断山区为小面积森林(受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湿润气流影响)
西北部寒冷干旱,多属内流区,藏北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生活着非常珍贵的藏羚羊。东南部多冰川、湖泊,多大江、大河发源地,自北向南依次为黄河、长江、(雅砻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
该地区在高原面上由东南向西北出现了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的水平变化。该地区高山的垂直分异明显,喜马拉雅山可分为七个自然带。
3、 三大区的内部差异。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主要表现为热量差异)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积温32000C—35000C,为寒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地表以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黑土地,多种春小麦、大豆、高梁、甜菜。一年一熟。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积温35000C—45000C,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地表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黄土地,多种冬小麦、棉花、花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旱地)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45000C—75000C,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表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多种水稻、油菜、棉花、甘薯,为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田),产淡水鱼、菱、藕等水生植物。四川盆地部分地区还产甘蔗、植桑养蚕、种柑橘。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红壤广布,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适合种茶树、油茶、杉木、马尾松等。本区由于长期以来滥伐森林、陡坡开荒,有些裸露的红壤丘陵,土壤成片、成块地流失,被人们称为“红色沙漠”。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75000C以上,为热带季风气候,地表以热带季雨林为主,砖红壤,水稻和多种热带经济作物(椰子、桂园、菠萝、香蕉、荔枝、可可、咖啡、油棕等),一年三熟。珠江三角洲也适宜植桑养蚕,两广、闽、台、琼盛产甘蔗。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南方地区水果中柑橘产量最大,分布最广。
南方地区矿产:种类多,多为有色金属,但总体较少,尤其是能源矿产(如石油、煤),水能丰富,为解决能源缺乏,兴建了许多水电站和兴建了秦山(浙江)、岭澳(广东)、大亚湾(广东)三座核电站及各型火电站。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主要表现为水分差异)
植被从东往西大体分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其中大兴安岭大体为400mm等降水量线,贺兰山大体为200mm等降水量线。
大家看过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详细介绍后,都明白要领了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83244.html
相关阅读: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之发展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