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的基本资料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由地理网资料整理

  介绍:

  中国大陆名称:钓鱼岛(钓鱼岛列岛)

  港澳台名称:钓鱼台(或“钓鱼台列屿”)

  英文名称:DiaoyuIsland

  岛屿组成:钓鱼岛列岛(FishingIslands)由钓鱼岛(主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和3块小岛礁,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岛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这些岛屿在地质上和花瓶屿、棉花屿、彭佳屿一起,都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

  经纬度位置: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分散于北纬25°40′~26°、东经123°~124°34′之间。

  位置描述: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以钓鱼岛主岛为中心描述)。

  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日本则是5.56平方公里)

  最早发现时期:中国隋朝时期(那时中国的台湾和钓鱼岛邻近着另一个独立的国家叫“琉球”,隋炀帝曾派使臣朱宽召其归顺,又曾派陈棱、张镇周等率军攻打,行军途中便有经过钓鱼岛。)

  最早记载文献: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清代名著《浮生六记》。

  居民人数:无(因自然条件没有淡水的关系)

  所属地区:中国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管辖(1972年5月15日,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将钓鱼台列岛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

  主权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

  重大事件:针对日本的行径,中国大陆及台湾对钓鱼台列岛声张主权,自1970年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登岛或试图登岛以具体行动宣示主权,称为“保钓运动”。

  名称由来:

  中国有关钓鱼岛的最早文献出自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称该岛为“钓鱼屿”[1]。其后文献及官方舆图亦采用“钓鱼屿”名称,见诸如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第十一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2]、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之《筹海图编》、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皇帝钦命绘制之《坤舆全图》(《坤舆全图》使用闽南语发音,称为“好鱼须”[Hao-yu-su],即“钓鱼屿”)。台湾沿用“钓鱼台”名称至今。大陆现代则称该岛为“钓鱼岛”,有时也用“钓鱼台”的名称。

  地理环境:

  钓鱼岛位于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处。大陆福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东偏南约385公里(208海里)处。日本冲绳那霸空港西偏南约417公里(225海里)处。

  钓鱼岛呈番薯形,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面积约4.3平方公里。地势北部较平坦,南部陡峭,中央山脉横贯东西;最高山峰海拔362米,位于中部;其它尚有高程320米、258米、242米的山峰若干,及4条主要溪流。位于东海大陆架上。而日本冲绳琉球群岛则是大陆架之外的火山岛,并且琉球群岛处于东海大陆架上。

  钓鱼台列岛实为台湾大屯山之延伸,故依据1960年生效的大陆架公约观点,钓鱼台列岛理应为台湾岛的一部分。

  战略价值:

  钓鱼岛列屿仅为无人岛,但其身处中、日两国之间的冲绳海槽。在大陆架划分上,中国和日本是相向而不共架的大陆架,由冲绳海槽分隔,但钓鱼岛位于冲绳海槽的西侧上沿。一旦日本拥有钓鱼岛,那不只是占领钓鱼岛列屿那几座岛,而是让其领土踏在中国的大陆架上,中国和日本就变成了相向而共架的大陆架。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兼少将罗援指,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如果钓鱼岛被日本占据,中日就得按中间线原则划分大陆架,中国不仅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而且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将从第一岛链又前推到中间线以西。

  日本近年对东海的调查投入大量资源,按照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的说法,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他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日本了解,获得这些海域,将使日本由资源小国而成为东亚的资源大国。至于东海的油气储量大约77亿吨,亦足日本使用近百年。

  资源:

  钓鱼台列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其它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这里是我国东海靖鱼场。太平洋黑潮流经这里,带来了大批鱼群,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有一条宽达1000多米的“蛇岛海峡”,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860077.html

相关阅读: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寒假作业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