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与《新人口论》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马寅初(1882-1982) ,原名元善,字寅初。原籍浙江嵊县,生于绍兴。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1906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在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获博士学位。1916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历任经济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等职,‘五四’运动期间热情支持学生爱国运动。1920年与上海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合办东南大学商学院。1927年后,历任中央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东吴大学、浙江大学等校教授,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会财政 经济委员会委员长等职。
抗战期间,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反对独裁统治,面对反动统治势力,不畏强暴,挺身抗争,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投入息峰、上饶集中营。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重庆大学、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上海工商专科学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名誉校长,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常务等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与国家领导人就提出了要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马寅初也关心中国人口问题,1955年写了《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后又相继发表了《新人口论》、《我国人口问题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为什么强调人口的质量》等文章。
《新人口论》是中国现行人口政策的最重要依据,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学界的一个里程碑。在《新人口论》中,马寅初认为,我国人口增殖太快,影响我国资金的积累,主张控制人口,并提出三点建议:(1)要在1958—1963年间再进行一次人口普查;(2)控制人口,要依靠普遍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都知道节育的重要性,并能实际应用节育的方法;(3)控制人口最有效的办法是普遍宣传避孕。他还认为,我国人口数量与质量不相称,要把人口的质和量,适当地统一起来,否则,很难完成原子能时代的任务。
在《新人口论》中马寅初用具体数字说明中国人口增加的速度。他说,1953年,国家曾经对全国人口进行过一次深入的普查,并且得出中国人口的增加率平均每年22‰ 。建国以来,国家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如就业的人多了,组织家庭比过去容易了;妇女在产前产后都有休假,加上保健事业的发展,婴儿和母亲的死亡率大大下降;内战消灭了,人口大量死亡的现象已经没有了;还有社会环境改变了,许多尼姑、和尚也结了婚。这些条件都是人口增加得快的原因。因此,他认为中国的人口这样增长下去,50年后就是26亿,因此他主张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同时,必须实行计划生育。
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科学预见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为止,人口问题将一直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发展,当我们谈到中国国情时,第一句就是:人口众多,由于带来的人多地少之矛盾、能源短缺和水资源不足、人口压力产生就业难问题。以及产生了妨碍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提高、住宅紧张、青少年犯罪等问题,使我们认识到,解决人口问题是关系到能否早日实现现代化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马寅初正确地估量了当时人口的发展状况,并以此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阐述了“新人口论”的中心论点:控制人口的数量和提高人口的质量。”
马寅初关于控制中国人口的观点和建议,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一致的,受到毛泽东同志的支持。由于其中观点一反苏联政治学教科书中关于人口不断增长说成是社会主义人口规律的教条,冲破“人口多就是好”、“人多力量大”的思想束缚,因而令人耳目一新,也引起了学术界的一场争论,争论后来超出了学术领域,由于康生等推行“左”倾路线,马寅初的人口观点一度受到错误的批判,《新人口论》也就由于马寅初的“反动”而被打进十八层地狱。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进行纠正。1979年党中央批准了北京大学党委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决定。1981年在中国人口学会上,马寅初被选为名誉会长。
马寅初教授毕生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稳定物价、控制人口等重大问题献计献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科学、人口科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论着有《经济学概论》、《通货新论》、《马寅初经济论文选集》、《马寅初全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864347.html

相关阅读:国内十大赏荷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