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完成了初二的学习,进入紧张的初三阶段。这篇九年级下册期末化学试卷,是化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B.煤气中毒C.冰山融化D.酸雨侵蚀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氧气和有机物,属于变化,故A错;
B、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错;
C、冰山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酸雨侵蚀是酸雨中的酸与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腐蚀物质,故D错.
2.(3分)(雅安)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常见的酸溶液:H2O、HCl、H2SO4
B.常见的黑色固体:CuO、MnO2、Fe3O4
C.常见的有还原性的物质:C、CO、O2
D.常见的氧化物:MgO KMnO4 H2O
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氧气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A、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常见的黑色固体,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氧气具有氧化性,进行分析判断.
D、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
解答:解:A、H2O属于氧化物,不属于酸;HCl、H2SO4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常见的酸溶液,故选项说分类错误.
B、CuO、MnO2、Fe3O4均是常见的黑色固体,故选项分类正确.
C、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氧气具有氧化性,故选项分类错误.
D、MgO、H2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KMnO4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分类错误.
3.(3分)(雅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吹胀气球,是因为气体增多,体积变大,不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闻到毒品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4.(3分)(雅安)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是102.5g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g
D.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0℃?70℃时,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大于70℃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甲的溶解度是102.5g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指明温度;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是错误的;20℃时,128.6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g,不是100g;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正确,因为甲在0℃?70℃时,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大于70℃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解答:解:A、甲的溶解度是102.5g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是错误的,因为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0℃?70℃时,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大于70℃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C、20℃时,128.6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g,不是100g,故选项错误;
D、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正确,因为甲在0℃?70℃时,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大于70℃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正确;
5.(3分)(雅安)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硝酸镁?MgNO3B.2个钾离子?2K+
C.3个氧原子?O3D.氧化铝?AlO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硝酸镁中镁元素显+2价,硝酸根显?1价,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硝酸镁中镁元素显+2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Mg(NO3)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B、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钾离子可表示为:2K+,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氧原子表示为:3O,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D、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6.(3分)(雅安)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氙、锶等原子及一些粒子和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图2、图3都属于锶元素
B.图3所表示粒子的化学符号是Sr
C.锶原子的中子数为38
D.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解答:解:A、图2、图3的核内质子数均为38,均为锶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图3所表示粒子质子数=38,核外电子数=36,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锶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r2+,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锶元素元素周期表的一格、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其核内质子数为38,无法确定锶原子的中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7.(3分)(雅安)生活中某些物质的pH近似为:西瓜汁5.8、苹果汁3.1、泡菜3.4、鸡蛋清7.6,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苹果汁B.泡菜C.西瓜汁D.鸡蛋清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解:A、苹果汁的pH为3.1,呈酸性;
B、泡菜的pH为3.4,呈酸性;
C、西瓜汁的pH为5.8,呈酸性;
D、鸡蛋清的pH为7.6,呈碱性;
8.(3分)(雅安)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高,可做切割工具.在C3N4中,C的化合价为+4,则N的化合价( )
A.+5B.+3C.?3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3N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C的化合价为+4,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x=?3价.
9.(3分)(雅安)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A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食盐水,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CO2能与食盐反应
B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被点燃的气体一定是H2
C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D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A.AB.BC.C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证明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塑料瓶内压强减小,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氢气、甲烷等燃烧生成水解答;
C、根据硫酸钡和氯化银都不溶于酸分析;
D、根据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可以证明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使塑料瓶内压强减小,因此该实验产生的现象为:瓶子变瘪,但不能得出结论:CO2能与氯化钠反应,故A错误;
B、据实验现象知,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气体燃烧生成了水,燃烧生成水的气体有很多,如甲烷、氢气等,故B错误;
C、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考考你是硫酸钡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银沉淀,因此不能确定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C错误;
D、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可以证明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故D正确;
10.(3分)(雅安)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是SO2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由上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O2 2SO3.
A、由上述可知,甲是SO2,故A正确;
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故C错误;
D、由上图可知,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故D正确.
11.(3分)(雅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分数/%70156.25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357.548.758.75
A.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
解答:解:A、丁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有可能是杂质,没有参加反应,故A错误;
B、甲反应后质量减少70?35=35g,为反应物,乙质量减少15?7.5?7.5g,为反应物,丙质量增加48.75?6.25=42.5g,故B正确;
C、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乙=丙,丙一定是化合物,甲和乙都有可能是单质,也有可能是化合物,故错误;
D、由B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甲+乙=丙,故为化合反应,故错误;
12.(3分)(雅安)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 )
编号物质杂质试剂除杂操作方法
ACO2CO?? 点燃
BCaOCaCO3水过滤、蒸发
CNaNO3溶液Na2CO3适量CaCl2溶液过滤
D铜粉铁粉过量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CO3能与适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铁粉能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粉不与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4分)
13.(8分)(雅安)某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如下(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等):
营 养 成 分 表
项目 每100克
能量 1966千焦
蛋白质 7.5克
脂肪 21.8克
碳水化合物 60.7克
钠 2530毫克
(1)表中钠是指 C (填序号).
A.离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方便面中含的营养素有 4 种.
(3)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可以是加碘盐,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甲状腺肿大 (填甲状腺肿大或骨质疏松).
(4)若小明用天然气煮方便面,请问天然气主要成份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H4+2O2 CO2+2H2O .
(5)若用漏勺捞煮好的方便面,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 过滤 原理相似.
(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食用食盐不超过6克.假设小明某天吃了100克该方便面,相当于吃了食盐 6.4 克(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元素的概念;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钠、钙、钾、磷是指元素;
(2)食物的六大营养元素糖类、脂肪、蛋白质、水、维生素、无机盐;
(3)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4)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在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
(5)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回答;
(6)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食品中常以元素的质量来表各元素的含量.故选C.
(2)观察图表可知,方便面的营养成分有:能量、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故答案为:4;
(3)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甲状腺肿大;故答案为:甲状腺肿大;
(4)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在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 CO2+2H2O,故答案为:CH4+2O2 CO2+2H2O.
(5)用漏勺捞方便面,能将方便面和水分开,与化学基本操作中的过滤原理相似.故答案为:过滤.
(6)食盐的成份是氯化钠,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39.3%.2530毫克=2.53克,2.53克39.3%6.4克,故答案为:6.4克.
14.(10分)(雅安)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 食醋 来止痒.
(2)某饼干包装袋中用作干燥剂的是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CaO+H2O=Ca(OH)2 .
(3)森林火灾时,常砍伐出一条隔离带的目的是 隔离可燃物 .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 乳化 功能.
(5)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由于人类生 0 产、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细颗粒物,如果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雾霾现象.请分析下列污染物中,会导致雾霾的是 D (填序号).
A.二氧化硫 B.臭氧 C.一氧化碳 D.PM2.5
(6)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B .
A.不锈钢炊具 B.橡胶手套 C.纯棉围裙
(7)对自行车的支架进行喷漆处理可以防止其生锈,原因是 隔离空气(或氧气) .
(8)当汽车受撞击后,汽车安全气囊中的NH4NO3固体瞬间分解成N2O和一种常温下的无色液体,反应方程式是 NH4NO3 N2O+2H2O .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
(2)干燥剂的主要成份是生石灰(CaO),吸收水分后生成氢氧化钙Ca(OH)2,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3)欲解本题,可根据灭火原理有: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解答.
(4)根据洗涤剂洗油污的原理考虑;
(5)雾霾是由可吸入颗粒物(PM2.5)引起的.
(6)熟记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
(7)铁生锈是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8)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
(1)食醋呈酸性,可以与碱性物质反应;故填:食醋;
(2)生石灰能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所以可作干燥剂,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填:CaO+H2O=Ca(OH)2
(3)根据灭火原理,救火员首先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故填:隔离可燃物;
(4)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将油污分解成小的油滴,被水冲走,利用了乳化原理,所以说明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故填:乳化;
(5)雾霾是由可吸入颗粒物(PM2.5)引起的,故选D.
(6)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纯棉围裙属于天然纤维;故填:B;
(7)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在自行车支架上刷油漆可以防止生锈,利用的是隔绝了空气(或氧气)和水的原理.
故填:隔离空气(或氧气);
(8)硝酸铵受撞击时易分解产生一氧化二氮气体和无色液体??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NO3 N2O故填:NH4NO3 N2O+2H2O.
15.(7分)(雅安)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
(1)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30%双氧水的质量(g)加入的水的体积(mL)二氧化锰质量(g)收集时间(s)
110405200
220305100
33020 5 67
①. 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图1中的 B (选填编号).
②.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O2 2H2O+O2 .
③.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 5 g.
④.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
(2)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 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 ,同学分析原因后,采用了 排水 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氧气的收集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①根据二氧化锰是固体粉末选择取用装置;
②根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③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数字结合实验是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数据;
④根据数据分析实验结论;
(2)根据在加热双氧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水蒸气散出,使收集的氧气不纯及收集纯净气体的方法分析.
解答:解:(1)①二氧化锰是固体粉末,取用时要用药匙;故填:B;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方程式是:2H2O2 2H2O+O2
③实验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所以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5g;故填:5;
④通过实验中的数据可知,在相同的条件下,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填: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在加热双氧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水蒸气散出,使收集的氧气不纯,所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为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
16.(11分)(雅安)(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原理是 CaCO3+CaCl2?CaCl2+H2O+CO2 (写化学方程式),可选用如图1的装置 A、B、C (填序号)制CO2.设计B装置时使用仪器a的目的是 通过加入液体的流速来控制反应的速度 .
(2)在反应装置的残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溶液PH变化如图2所示(提示:氯化钙溶液呈中性):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是 CaCl2、HCl、NaCl .bc段溶液pH一直为7的理由是 在BC段发生的是CaCl2与Na2CO3的反应,CaCl2呈中性,与滴入的Na2CO3反应生成的NaCl溶液也呈中性,所以在BC段PH值为7 .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是 有气泡产生、有白色沉淀产生 .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行分析;
(2)根据图示可知,开始时溶液的pH小于7,说明了溶液中有剩余的稀盐酸,再加入碳酸钠时,碳酸钠应先与稀盐酸反应,当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钙反应,过量的碳酸钠会使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Cl2?CaCl2+H2O+C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可选用如图1的装置A、B、C制取二氧化碳,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所以设计B装置时使用仪器a的目的是通过加入液体的流速来控制反应的速度;
(2)由图示可知,b点溶液pH小于7,说明加入的碳酸钠与溶液中的盐酸反应,盐酸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质为CaCl2、NaCl、HCl;b?c段溶液pH一直为7的原因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滴入Na2CO3溶液的过程中,碳酸钠先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故答案为:(1)CaCO3+CaCl2?CaCl2+H2O+CO2,A、B、C,通过加入液体的流速来控制反应的速度;
(2)CaCl2、HCl、NaCl,在BC段发生的是 CaCl 2 与Na2CO3的反应,CaCl2呈中性,与滴入的Na2CO3反应生成的NaCl溶液也呈中性,所以在BC段PH值为7,
17.(10分)(雅安)绿矾又名七水硫酸亚铁(FeSO47H2O),其用途广泛,可用于制铁盐、氧化铁颜料、净水剂、防腐剂、消毒剂等.绿矾(FeSO47H2O)的一种综合利用工艺如下:
(1)细铁丝在氧气中可以燃烧,请写出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 .
(2)绿矾与NH4HCO3在溶液中反应,有CO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SO47H2O+2NH4HCO3=FeCO3+(NH4)2SO4+CO2+8H2O .
(3)隔绝空气进行焙烧,铁元素的转化途径是FeCO3 FeO Fe,实际作还原剂的是CO.写出焙烧过程中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FeCO3 FeO+CO2
B. CO2+Cfrac{underline{;高温;}}{;}2CO ;
C. FeO+COfrac{underline{;高温;}}{;}Fe+CO2 .
(4)母液除杂后,欲得到(NH4)2SO4粗产品,操作步骤依次为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过滤、洗涤、干燥.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然后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细铁丝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2)七水硫酸亚铁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碳酸铁、硫酸铵、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SO47H2O+2NH4HCO3=FeCO3+(NH4)2SO4+CO2
(3)二氧化碳和木炭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 2CO,
一氧化碳和氧化亚铁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O+CO Fe+CO2;
故答案为:
(1)3Fe+2O2 Fe3O4
(2)FeSO47H2O+2NH4HCO3=FeCO3+(NH4)2SO4+CO2+8H2O
18.(8分)(雅安)某种氧化铜样品中混有少量木炭粉,为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N2不参加反应,不考虑外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①该实验需要测定的量:反应前后装置Ⅱ的质量和 放入Ⅰ中的样品 的质量
②充分反应后,装置Ⅱ的质量增加了0.44g,求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③为达到实验目的,对反应前取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要求是 8 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①要计算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还须测定反应前样品的总质量;
②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计算;
③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①要计算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还须测定反应前样品的总质量;故填:放入Ⅰ中的样品;
②装置Ⅱ的质量增加了0.44g,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CO2 +2NaOH=Na2CO3 +H2O
44 80
0.44g x
x=0.8g
答: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0.8g;
③要通过测定装置Ⅱ增加的质量计算氧化铜的质量,则生成的二氧化碳须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则反应前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大于或等于0.8g,则10%的氢氧化钠溶液大于或等于8g.故填:8.
化学网为大家推荐的九年级下册期末化学试卷,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加油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885607.html
相关阅读:[中国化学家] 江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