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与生物迁徙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早在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就注意到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轮廓彼此吻合的现象,并提出了西半球(南、北美洲)与欧洲、非洲曾经连接的可能性。后来,又有一些欧洲的地质学家注意到南半球各大陆上的地层、构造相当一致,因此,推断它们在古代曾是一个统一的大陆,命名为“冈瓦纳古陆”。1908-1911年,美国的地质学家们提出过大陆漂移的设想,试图对各大陆进行拼接。1912年,年轻的德国天文气象学家魏格纳发表论文,首次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他在专著《海陆的起源》中作了详尽的阐释,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大陆漂移与生物迁徙,以下就是全文阅读,欢迎大家跟小编一起学习。

魏格纳的主要论点是: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Pangea)”或联合古陆,中、新生代时期,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今天的海洋和陆地分布的格局。他认为大陆地壳是较轻的花岗岩的硅铝层,它在较重的、粘性的大洋地壳-玄武岩质的硅镁层上漂移。这是一种“活动论”地质学的思想,与此相对,以往大地构造学理论却是“固定论”的思想,即地壳都在原地升降,如有水平方向的推挤和位移,不过数公里、数十公里规模,像这种几千公里的大陆漂移是不可想像的。所以,大陆漂移说一经提出,就遭到持传统观念的大多数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的反对和围攻。

魏格纳对泛大陆的存在及大陆破裂、漂移提出了确凿的证据。除了上述大西洋两岸轮廓之奇妙吻合而外,还有古生物化石作证。首先,北美洲纽芬兰与欧洲挪威同为加里东造山带,南非与阿根廷南同为海西造山带,地层和构造彼此呼应,更重要的是早二叠世淡水爬行动物中龙(Mesosaurus)化石在巴西和南非都有发现,三叠纪陆生的似哺乳爬行动物水龙鼍(Lystrosaurus)化石广泛分布于南半球各大陆。三叠纪北美洲和欧洲有相同的热带植物群,而南半球各大陆有相同的舌羊齿(Glossopteris)植物群。如果二叠纪、三叠纪时海洋和大陆格局是今天这样,那未,上述动、植物是没有飘洋过海的本领的,只能设想当时各大陆是联在一起的,这些生物群在这片大陆上有可能自由迁移与广泛分布。看来,古生物证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此外,魏格纳还指出大地测量的精确数据也表明格陵兰漂离欧洲大陆越来越远。魏格纳有一个巧妙的比方:假如有两张半截报纸,不仅它们相邻的两条边缝轮廓应该完全吻合,而且拼在一起以后,上面的所有文字也都能联接成句,念得通顺,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这两张半截报纸是由一整张报纸撕开来的。魏格纳没能很好地解释大陆漂移的机制问题,在今天看来,他所提出的硅铝层陆壳在硅镁层洋壳上漂移的论点是错误的。他自已也不得不承认:“关于大陆漂移说的牛顿还没产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926896.html

相关阅读:初一下册地理期末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