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的努力成果就看期中考试的成绩了,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在期中考试来临之际,各位初一的同学们,下文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希望可以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命题方向
根据经纬度(线)特点,确定重大事件的经纬度、半球、时间等。读图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的平面图,极区经纬网及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判读。考点主要有:地球形状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纬线、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划分。题型:主要有选择、图表分析、绘图等。
[例1]本初子午线是指( )。
A.90经线 B.180经线 C.120经线 D.0经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答案:D
本题主要通过选择题形式考查教材基础知识。
[例2] 判断A点的经纬度 。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容为经纬度的判断,而经纬度判断的依据是经纬度的分布规律:自西向东,东经度数越来越大,西经度数越来越小。
图中的经度愈向东度数愈小,故为西经度。
纬度的递度规律是:北纬度愈向南愈小;南纬度愈向南度数愈大。
图中的纬度愈向南度数愈小,故为南纬度。
答案:西经30,南纬20。
由本题,应理解并记住经度纬度的递变规律:
自西向东:经度数变小的为西经度,经度数变大的为东经度。
自北向南:纬度数变小的为北纬度,纬度数变大的为南纬度。
典型例题剖析
[例1]地球上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西经度的范围是( )。
A.0向东至100E B.0向东至180
C.180向西至160E D.0向西至20W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东西半球的划分范围。东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东至160E,西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西至160E。故小于20的西经度数在东半球。
答案:D
金钥匙:大多数的西经度数在西半球,但是小于20的西经度数却在东半球:大多数的东经度数在东半球,但是大于160的东经度数却在西半球。
[例2]甲乙两人以相同速度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东经40和西经40向北前进,发生的情况有:( )。
A.他们在北极相遇 B.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近
C.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 D.他们可能在南极再相会
剖析:本题所需的知识为①北极和南极分别为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②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③所有经线都连接了南北两极,长度都相等。题中甲、乙两人从南极出发后,他们之间的距离开始逐渐增大,到赤道时达到最大。因为纬度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这样就排除了B和C的可能。
在A和D这两个答案中,学生往往误认为A和D项都对,其实两人向北前进只能走到地球的最北端北极,要想在南极再相遇必须改变方向向南。
答案:A
金钥匙:遇到棘手的题目.先用排除法.再用对比法确定。
[例1]某地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地的地理位置是( )。
A.西经20和赤道的交点 B.东经160和赤道的交点
C.经度0和赤道的交点 D.经度180和赤道的交点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西经20和东经160为东西半球的分界。此题的第一个条件很好满足,只要此点位于南北北球的分界赤道上即可;而另一个条件不仅要求此点必须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西经20和东经160,而且要求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西经20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故不符合条件。
答案:B
金钥匙:西经20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东经160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例2]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
A.O纬线上 B.O经线上 C.北纬90 D.南极点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经线的基本概念和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经线都连接了南北两极点,而极点是长度最短的纬线,即北纬90和南纬90。
答案:CD
金钥匙:①所有的经线都汇集于南、北极点;②北纬90即北极点,南纬90即南极点。
[例3]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全球可划出360条经线
C.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所有经线都相互平行,永不相交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经纬度的特点。经纬线都有无数条,所以B不对;所有纬线都平行,所以D不对。
答案:AC
金钥匙:①经纬线都有无数条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③所有纬线都平行④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学用方法指导
1.经纬度的区别:向东度数增大的经度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的经度为西经度,向北度数增大的纬度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的纬度为南纬度。
2.东西半球的划分:
只要大于160的经度一定在西半球,只要小于20的经度一定在东半球。20~160的经度,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
3.经纬线(度)特点及半球划分:
纬线
经纬
形状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
一样长
标度范围
0~90
0~180
度数起点线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度数值变化规律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度数表示方法
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半球划分
赤道(南、北半球)
20W,160E经线圈(东、西半球)
学习效果评估
一、选择题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
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3.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4.地球仪上的纬线( )。
A.指示南北方向 B.长度相等 C.都是半圆 D.有无数条
5.地球仪上的经线( )。
A.都是圆 B.长度相等 C.指示东西方向 D.与纬线斜交
6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0纬线相比( )。
A.正好相等 B.O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
C.0纬线稍长 D.0经线稍长
7.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8.下列地点中,既位北于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地点是( )。
A.40N、16E B.30N、161E
C.20S、120E D.80N、159W
9.在地球仪上纬度为40,经度为180的点有几个(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东经度都在东半球 B.180度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C.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东 D.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位于东半球
11.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B.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
C.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D.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12.从赤道上某一点,向北走100千米,再向东、向南、向西依次走100千米,此时该人位于( )。
A.原出发点 B.原出发点正北 C.原出发点正东 D.原出发点正西
二、填空题
1.零度经线叫 ,零度纬线叫 。
2.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是 ,与赤道垂直相交的线是 。
3.度数自西向东增加的是 经度,度数自北向南增加的是 纬度。
4.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千米,最大周长约 千米,表面积 平方千米。
5.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
6.经度分东经和西经,习惯上用英文字母 、 分别作为东经和西经的代号。
7.人们把 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用西经 度和东经 度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三、连线题
1.把下列线与其称号连接起来:
①0℃经线 A.北极
②0℃纬线 B.赤道
③90N C.南极
④90S D.本初子午线
2.将下列地点与所在半球用线连起来:
①东半球 A.20N、116E
②西半球 B.70N、21W
③南半球 C.10S、10E
④北半球 D.30S、10W
四、读图题
1.读图1.1-12,回答:
(1)图中的大圆圈是 。
(2)左图是 半球,右图是 半球;南北两半球中陆地面积相对较大的是 半球。
(3)A点是 ,纬度: 纬 度;B点是 ,纬度: 纬_度。
2读图1.1-13,回答:
(1)写出图中A、B、C三点的经纬度:A. ;B .C. 。
(2)从东西半球看:B 半球;C 半球。
3.读图1.1-14,回答:
(l)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A ,B ,C ,D ,E ,F 。
(2)写出C、D、E三点所在的半球:C 、 、D 、 E 、 。
4.读南半球部分区域经纬网图(如图1.1-15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经纬度A是 ,D是 。
(2)B点属于东、西半球的 半球。
(3)C点的经纬度是 。
参考答案
一、1.B 2.B 3.B 4.D 5.B 6.A 7.A 8.A 9.B 1O.D 11.C 12.C
二、1.本初W子午线 赤道 2.纬线 经线 3.东 南 4.6371 4万 5.1亿 5.南北 东西 6.E 7.赤道 20 160
三、1.①D ②B ③A ④C
2.①A、C ②B、D ③C、D ④A、B
四、1.(1)赤道 (2)北 南 北 (3)北极点 北 90 南极点 南 90 2.(1)东经120,北纬40 西经30,南纬4O 东经170,南纬40 (2)西 西
3.(1)20N,20E 30S,20W 10S,30E 60N,140E 40N,170E 50N,160W
(2)东半评,南半球 东半球,北半球 西半球,北半球
4.(1)80S,150S 60W,60S (2)西 (3)70S,180
希望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及时关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953763.html
相关阅读:柴达木盆地出现强沙尘暴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