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分异的规律性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引起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二:一是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一是出自地球本身的地球内能。它们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影响都是不平衡的。两者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特殊表现,便决定了地域分异的两个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即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简称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组成成分(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及其共同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大体沿纬线方向平行延伸,同时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主要是由于太阳光线在地球表面具有不同的入射角而引起太阳辐射沿纬度方向呈不均匀的分布,从而导致气候,特别是气温、降水与水文、风化和成土过程、植被等一切自然地理过程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结果。地带性是地域分异中基本的但不是惟一的分异规律。它常受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复杂化。

干湿度(带)性又称经度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包括气候状况、植物群落和土壤类型等,从沿海向内陆,大体按经度变化方向呈有规律地更替。例如,亚欧大陆副热带地区,其东岸为亚热带气候,以及常绿阔叶林植被和黄壤;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常绿硬叶林和褐土;大陆内部为干旱的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和荒漠景观。这种由于干湿度差异而发生的变化,是由于海陆差异这一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它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垂直带性指的是自然地理综合体及其组成成分,在高大山体上呈垂直的带状分异的体现,即自然带大体沿山体的等高线方向延伸,并随山势的高度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其形成的最基本原因是,高大山体的水热状况随其高度发生的垂直变化。在一定的垂直高度内,高度每升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 °C,于是从山麓到山顶就出现了垂直温度带。潮湿气流在遇山体被抬升的过程中,由于温度的降低,气流中所含的水汽一旦到达饱和,即可成云致雨。在一定的垂直高度范围内,降水量一般随高度的增高而增多,从而形成垂直气候带和相应的生物、土壤带。

非地带性是在地球内能作用下,地球表面存在的海陆分布、地势高度、地形起伏、岩石组成,以及寒暖洋流等非地带性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导致地球表面的气候条件和其他自然地理组成成分在区域上发生分异。这种分异的尺度可大可小,分异的原因和表现都同纬度地带性不同。因此,相对于纬度地带性而言,称之为非纬度地带性,简称非地带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huzhong/986840.html

相关阅读:非洲最干燥地区发现66万立方千米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