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不相容
出处:东汉王符的《潜夫论》等。
意思:水和火难以融合在一起。形容人和人之间关系不睦、意见不合、不能相容,也比作“水火不容”。 读书笔记
用水和火来比喻彼此互不相容,这种说法,在古书中相当多。东汉末年的哲学家王符的《潜夫论》载:且夫邪之与正,犹水与火,不同原,不得并盛。
《三国志·蜀志·魏延传》记载:魏延“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惟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意思是,魏延是蜀汉的一员大将,性情高傲,同僚们都避让他几分,独有长史杨仪不肯迁就他,时常和他争执,他因此怀恨,两人“有如水火”。后来,魏延在前线发动兵变,而平定变乱、诛灭魏延的正是杨仪。
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诗道:“谁背如水火,谁同如埙(xǔn)篪(chí)。”这里诗人也把“水火”比喻意见相背,把“埙篪”比喻志同道合。埙和篪是古代的两种乐器;埙用土制,篪用竹制。《诗经·小雅·何人斯》载:“伯氏吹埙,仲氏吹篪。”意思是说老大吹埙,老二吹篪,两人合奏,十分和谐。
后来,组词,“水火不相容”的成语就演生出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iyu/11173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