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闻乐见
出处:《孟子·尽心下》。
意思:原意是指人人爱吃的美食,常用来比方人人夸奖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脍:细切的肉。炙:烤肉。
年龄时,有一对父子——曾哲和曾参同是孔子的弟子。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水果子,俗名叫牛奶柿);曾参是个逆子,父亲逝世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件在当时曾被儒家后辈大为传颂。
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懂得,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求教。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当然是脍炙好吃,不哪个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跟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
孟子答复说:“烩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味道虽比不上烩炙,但却是曾哲特殊爱吃的货色。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比如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禁忌称姓一样,姓有雷同的,名字却是本人所独占的。” 内容来自
孟子的一席话,使公孙丑清楚了其中的情理。后来人们从孟子所说的“脍炙,所同也”里引伸出“脍炙人口”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人讴歌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内容来自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iyu/8876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