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走进文本,盘活经典,打造精彩美文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和激情的学科。语文的思想、精神、智慧和激情,来自钟灵毓秀的山川、浩瀚苍茫的大漠、辽阔雄壮的海洋,来自于五千年岁月的淘洗与漂染,更来自于天地之间那无数个栉风沐雨艰难跋涉的高尚灵魂。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人类社会的艰辛陶冶,锻炼出语文得天独厚的尊贵与圣洁。
面对这兼容了知识与智慧、情感与意志、道德与文明、历史与现实等众多精神与物质财富的圣殿,我们该怀揣着一份什么样的神圣朝觐它、亲近它、接纳它、拥有它?或者说,当语文敞开它的阔大、宽厚的胸怀,我们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让这些曾经在历史的天空中发出过耀眼光芒的经典、这些在现实社会中承载过生命的厚重的文化,在我们的习作中发扬光大?
【主题解读】
●文本,一个岁月与激情交织的生灵
语文的激情,是生长于文本之中的。即便从最狭隘的观念出发来理解语文,我们也可以欣赏到课文选文中那一篇篇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波澜。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是苍穹对大地的礼赞;“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大地献给苍穹的礼花。天生万物,总在宇宙的造化中,自得其乐地呈现着一份成长美丽。“流觞曲水”是群贤“畅叙幽情”,临“窈然”之穴之趣;“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是忠心遭扼的郁愤悲情。人生天地间,或是筚路蓝缕中,耕耘出一片理想的桃花源;或是头破血流中,挣扎出一份不屈的硬骨头。能够支撑起所有的岁月所有的沧桑的,只是那一口人生真气,只是那一份老而弥坚的信念。也正因为如此,王右军才在那兰亭的闲暇,就那么悠闲地一笔,便荡漾出泽被苍生的冲淡与旷达;也正因为如此,苏东坡才在那九死一生的劫难后,驾一叶扁舟,拨开尘俗的阴晦,走进山长水阔中的超然与不朽。 (姚悦《品》)
●作者,人生长河中的道道急流
有人存在的地方,便有情感的存在。语文文本的激情之流,自然无法脱离文章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之源。赏鉴语文,就不能不关注作者,不能不关注古今中外那些用灵魂与血泪创造出不朽杰作的文人们,正是他们的敏感与智慧,才为我们保留了无数的美好与丑恶,才使得我们能得以穿透时空,品尝到道道情感佳肴。
没有“虽九死而其犹未悔”的激情,屈原怎么能在那黑暗沉沉的日子里上下求索?没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洒脱,苏轼安能在淮海沉浮的舛途中放旷终身?思想与热血,促使着一代代知识分子用柔弱的肩膀,充当起一个民族的良心与脊梁。在这个“弱肩担道义”的进程中,多少人呐喊呼号,多少人呕心沥血,多少人前赴后继,多少人血染春秋。一个高尚的文人,就是一道生活的急流,它们在时代的铁幕下左冲右突,寻找着自身与民族的出路,而这道道急流的汇合,才最终形成了滔天的洪波,也才有了纵横决荡奔腾向前涤荡一切假恶丑的时代潮流。 (牛冬晓《生命的激流》)
“走进经典”,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拓展延伸以及“互文性”阅读,使文本内容得到进一步的彰显,使“经典”得到进一步的释放,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运用示范】
◎教材传真
必修Ⅳ课文《赤壁赋》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一段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文章借赤壁月夜的美好景色抒写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于主客问答含而不露地论辩死生态度问题。表达出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苏轼在赤壁的炼狱般的经历,给赤壁增添了光彩,也让他真正走向了成熟。
◎苏轼写真
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了他的出现,中国,也许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
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华,是凡人而又超凡;他的思想,出于瞬间而又影响深远;他的性格,既洒脱而又有常人的一面。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的那一份诙谐,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素材变脸
【水清走笔】
在政治上恪守传统礼法,却又有改革弊政的抱负;在仕途上多经坎坷,而诗词却汪洋恣肆,清新豪健。苏轼心胸坦荡,性格豪迈,虽自称平生有“三不如人”的事隋,但他理禅,学道,诗文、书、画写人生。苏轼出身于书香世家,渴图显达,一举进士及第名震京城,但“人生如梦”,平生“黄州惠州儋州”。苏轼无意漂泊而生活无落,无意创新却于烂漫趣味中独辟蹊径,在生命的不朽中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于灭寂后的涅?中更生、成熟。
【精彩试笔】
◎运用宝典
素材的积累应该以质为主,精选教材典型素材,深入挖掘其内蕴,从不同角度灵活阐发。写好经典片段,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素材的作用,完全有可能合情合理地应用到不同话题、不同观点的作文之中,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来,达到“一料多用”的效果。
首先,根据话题选好论证角度,写好事例所要论证的道理。议论文中,任何事例都只能是以特殊证明一般,以特例证明普遍规律,因此,要写好“一料多用”的典型片段,必须结合所给话题,确定好论证的角度,写好事例所要论证的道理。
其次,紧扣话题,用好事例。运用事例证明所提出的道理时,必须注意两点:
1、要有扣题意识。一个经典片段一般要在段首扣题;中间阐释分析时也应紧紧扣住观点,时时点题;结句的分析引申更要回扣观点。
2、要注意详略的处理。能证明中心、围绕话题的部分要详写,和中心、话题无关的,要略写或不写。
最后,要对事例进行引申与拓展。紧扣道理写好事例以后,要不失时机地对事例进行分析引申强调 ,使事例与所要证明的道理紧密关联,让阅卷者更明确的知道,事例非常恰当、有力地证明了道理。如果在同一个论证角度中,你还有非常多的类似事例,可以运用排比句式,把它们排列其后,这样一则显示论据更加充分,二则增强气势,炫示文才。
◎精彩示范
话题1.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
雨,来得如此突兀,如此迅猛,全在意料之外,以致于“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而这突如其来的风雨,洒向苏轼,湿透了全身,料峭春寒,更令他饱尝苦楚;然而,这苦楚,却似醍醐灌顶,令他清醒--与其说这是自然的风雨,不如说是那场政治风雨的象征;对于饱经风险和磨难、在死亡的刀口上滚过一遭的苏轼,这点风雨算得什么?只要任其自然,达观处世,必能履险如夷。
天地茫茫,烟云苍苍,大雨弥漫,路途崎岖。而大彻大悟的苏轼,却冒风雨,策竹杖,踏芒鞋,且吟且啸,徐步前行。看哪,他的步履,多么稳重,多么坚定。
意料之外的一场风雨,情理之中的一份收获。
话题2.忘记与铭记。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话题3.认识自我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抉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现场放送
◎精彩绽放
你执一杆竹管潇洒地涂画,以别样的君子形象让洗尽铅华的历史铭记。
子瞻,你让无畏与有畏交织,让生命富有内涵。你无畏仕途坎坷,泰然洒脱。“乌台”的暗流褪尽了昔日的荣华,颠沛流离取代了曾经的光风霁月,贬黄州,谪海南,人生的种种不幸降临在你的生命里,而你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何等情怀!你也畏,畏正义,畏道德,正是因为这样,你一直信守内心的高洁,用忧国忧民的胸怀坚守“润泽四方”的底线。你畏惧的是自己的责任未尽,正如鲁迅所说“怜子如何不丈夫”的百转柔肠。
你走了,而一个英雄的无畏,一个正人君子的有畏,镌刻于史册。
(高三自修理班姚悦《畏与无畏的缱绻》)
然而,光有畏那是懦夫,一味无畏那是匹夫,只有有勇有畏才是真正的智者。苏轼有所畏,畏惧不能被重用,不能为百姓造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亦有所不畏,他不畏贪官污吏,不畏人生短暂,“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所以君子既要勇敢向前,又要有所畏惧,有了畏惧之心,心里就有了做事的尺度,有了勇敢之心,才不会思前想后,犹豫不决,以至失去了最初的先机。
(高三自修理班胡召银《君子有所畏有所不畏》)
东坡,一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一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行者,一个高吟‘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诗人,用自己的诗魂向我阐释着畏与无畏的真谛。
一枝一叶一世界。东坡,为何你会如此从容淡泊,为何满腔愁情的你不将痛苦和失意狠狠的表现出来?被贬黄州,也许彷徨,也许失意,但最终,你却站得潇洒,站得笔直,忘却了所有的失意,将痛苦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丽。你是位勇者,你无畏生活的艰难带来的痛苦,但你却畏壮志难酬的感慨。或许,官场的污浊已让你失望,于是,你借苍穹的劲笔将自己的灵魂真谛镌刻在史册中。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正是在畏与无畏的交织下,才让你的诗魂注入人们的心灵。
(高三自修理班宋文娜《畏与无畏的交织》)
或许,无畏的人生当如“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子瞻,再没有不甘,再没有悔恨,却再也感不到生之厚重与命运的威严;或许,有畏的人生当如为了荣华出卖灵魂与黑暗的解缙,再没有梦靥,再没有沦陷,却再也感不到生之饱满与生命的执念。单方面的人生,会被遗憾与奴役牵绊,注定不能够走得太远。
在人生之海,让我们以无畏为帆,以有畏作桨,踌躇满志地航行,去迎接灿若朝阳的彼岸。
(高三自修理班牛冬晓《无畏为帆畏为桨》)
【拓展演练】
题目:如果没有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形成完整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czzw/1206990.html
相关阅读:五一假期见闻
初中——十六岁的青春宣言
福建省南平市中考满分(21):为自己鼓
中考语文作文常用人物经典素材?孔子
初中生暑假--暑假变成了“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