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人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是耽于反思敢于自我正视的民族。发生于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学史上的“胧诗”运动,就是一批正直而年轻的中国知识分子,在诗歌方面开始的最沉痛的反思。
江河,是这次运动的主将之一。他的《星星变奏曲》是新时期的“火把”,却更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它是真正的对于光明的呼唤。
诗人选择“星星”这一意象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因为“星星”是最先点燃诗人灵感源的导火索,但我认为,重要的是,借用人们对星星的凝望,更衬出现实的黑暗和残酷。在这个现实里,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风吹落。星星是“一首诗”,一个“柔软得像一片湖”的晚上,一个胧着鸟语花香的“春天”,是“飘动的旗子”,是“火”。诗人对这一切愈是尽情地讴歌,愈显出愿望与现实的反差,也愈让人于温柔的静穆中体验了咸涩的况味和沉重。“在浓重的失落感中萌发出来的追求与寻找,既给这些诗篇蒙上一片迷悯与感伤的情调,又浸透着不甘湮没与泯灭的内在力的冲击与奔突”(谢冕语)。
在诗的结构上,两节诗的外观构造几乎相同(但内部结构稍有变化),这正像我国古代《诗经》中的某些一唱三叹的诗的结构,意在营造一种浓郁的诗的氛围,来增强诗的内趋力和表达效果,让人于轻松中心灵发生震动。
二
人类渴望着光明。路灯便是黑夜中的光明。
当夜晚来临,整片水泥森林一片黑暗的时候,只有路灯们静静的在沉寂中发出光芒,有强有弱的光芒。
呵!这黑暗中的光明啊!
他们照亮了夜行者们的路。给他们提供着光明。城市是没有黑夜的,有的只是短暂的安静而已。而路灯们就是这短暂安静中的活跃者。陪伴他们的是一些夜游精灵——小巧的各种小飞虫,他们围在路灯旁,和光芒一起舞蹈。而为什么偏偏没有萤火虫呢?也许是有的,可能是他们的光芒隐藏在了灯光下了罢。
城市里见不到萤火虫。那星星呢?他们的光也被吞没了。于是,路灯便成了黑暗中唯一的光明守护者。——刺眼的光。温暖呢?
如果停电的怎么办?他们也要被黑烟吞噬吗?这时候的路灯又算作是什么呢?
只有这时,萤火虫和星星才会出现罢。在光明中等待到不知和时,终于迎来转瞬即逝的黑暗,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光芒。
我喜欢路灯,喜欢光明。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出一个情景:一盏路灯兀地立在路边,发出柔和的光,昏黄的光线,在地面投下金黄的影子,照亮这周围的黑暗。这时一个从黑暗中走出来的夜归人走到路灯下,停住了脚步,凝视着这温暖的光芒。
呵!这黑暗中的光明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hougan/694648.html
相关阅读:死亡诗社读后感300字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读后感
名人传读后感300字范文
鸡毛信读后感300字
呼兰河传读后感范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