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读过《理智与情感》,一边读一边对照金庸的笑书连天里的人物贴标签,直接把大姐埃莉诺归入陈家洛之类,二姐自然就是黄蓉,张敏之属了,至于伍德大叔那简直就是岳不群,没办法,金庸才是我的菜,那时候读的英国系列都是为了泡妞装逼。抛开个人喜好不谈,小说除了两姐妹让人印象深刻,发人深省外,伍德大叔大婶,两姐妹的情人,在我眼里要么是活宝,要么是好人,总之个个鲜活,跃然纸上,悠然读下,让时间在翻页中消磨的毫无心理压力。
曲折的经历,大团圆的结局是那时候英国小说的点,狄更斯,勃朗特姐妹他们都这么写,最起码我看的那几部小说都这样,可能跟当时英国的环境有关,上升期,阵痛中是那个时代的背景特征。
人年少时直接轻狂,对二姐热情奔放的性格有天然的倾向性,对大姐的审慎持重往往不以为然,不过既然是英国小说,那自然融入了英国人的价值观,通篇都在暗示大姐的政治正确。
理智与情感读后感。但是随着年龄渐长,读书渐广,尤其是接触到欧洲宗教,民主进程方面的史书,才越来越觉得日不落帝国之所以日不落,其民族性格与有助焉,而其民族性格的成型自然少不了莎士比亚之后一系列大师对这个民族心灵的滋润,《理》在我看来其实是不列颠民族价值观的宣言:理智自持,不纵情欢喜,不让情绪左右判断,对人对事报以极大的同理心和耐心。也许这也是英国佬喜欢嘲笑法国人的原因,丫太不淡定了,搞个革命死那么多人,看我们多好,开个会喝点茶就成了。身为天朝子民,我只能羡慕了。今天,Suspend your judgement 或者Don’t Judge,对我们这个一点就着的民族有着尤其意义。
前几天看了Candy同学《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的读后感,里面对比了西方文化下个体的自制自律和东方文化下个体的他制他律,让我不禁想到了经典的约翰牛,想到了那个曾经不喜的大姐埃莉诺,想到了盎格鲁萨克森体系下的北美和拉丁体系下的拉美,想到了那至今闪耀的《自由大宪章》,《权利法案》……
有什么样的民众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有时候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好好体悟一下《理》的观念,那么25年前我们是否可以重复“宪章运动”的理性光辉?历史无法假设,但是历史总会惊人的重复,当下一个转折到来时,吾国吾民,可准备好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hougan/953185.html
相关阅读:老三篇读后感800字
麦克白读后感800字
《西游记》读后感800字
《?禾》读后感800字
《根鸟》读后感8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