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哲学常识和哲学史:
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个人的关系和孔子,孟子,荀子一样属于三代师生关系。他们生活的时代也差不多。苏格拉底对世界充满了怀疑,最后被雅典陪审团以公正公平的方式处死,没有留下著作。柏拉图的著作多是对话形式,苏格拉底不断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亚里士多德更不必多说,亚历山大的老师,就是那个什么领域他都要插一腿的哥们。
笛卡尔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主张我怀疑了这件事本身证明我不是虚无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他在不断寻找经得起怀疑的结论时,盯上了欧式几何。1619年11月10日晚,他连续做了三场梦。得到了两个启示。第一是他发明了解析几何。第二是他把欧式几何的系统应用到了哲学研究上。笛卡尔对于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是提出了二元论,他把我们讨论的世界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我们自己的心灵,一个是心灵之外的部分。这两个元相互独立,平等,互相影响,但谁也不能完全决定另一个。反对二元论的典型学派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世界不过是大脑的生理活动的结果,这种观点也叫做物质一元论。抛开对错不聊,二元论的最大作用是能够帮助我们减轻痛苦,我们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是无敌的,而一切体验归根到底都是精神体验。二元论还可以进一步推出唯我论,认为世界其实是以我为中心存在的,对于我来说,外界的一切事物是因为我感受到所以才会出现。
斯宾诺莎最有影响的著作叫做《伦理学》,这本书的全称是《按几何顺序证明的伦理学》,其实是笛卡尔的思路。他觉得必须有一个绝对存在,不依赖别的物体存在的实体,而想来想去,这个就是神,就是上帝,而世间万物都是上帝的一部分,所有的行为都是上帝的安排,应该坦然接受。还有实体是善的,即便单独看起来丑陋,也是为了善的目的而存在的,所以所有丑恶现象都应该欣然接受。
笛卡尔,斯宾诺莎为代表的数学家派,使用演绎推理法,被称为“理想主义”。而以洛克为代表的科学家派,使用归纳法,实验数据对数学家派进行攻击,他们被称为“经验主义”。
莱布尼茨也是天才数学家,他推崇笛卡尔的言论,反对洛克,他把他和洛克辩论的书信集结成了一本《人类理智新论》,死后发表。他的理论叫做“单子论”,他把物质分到不能再分,不再占用空间时的那种“东西”成为单子。认为这个单子就是精神本身。他和斯宾诺莎的理论方向一样,推论刚好相反,一个是从整体出发,一个是从微观个体出发。
智商极高,人品堪忧的牛顿出现了(力学三大定律:1.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是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2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3.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读后感(http://www.simayi.net/ )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质点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牛顿下葬的那年,康熙帝正在驱逐传教士......牛顿出现前,人们认为灵魂是负责驱动身体的,但牛顿力学证明,生物运动是纯粹的力学现象,不需要灵魂的驱动。用物理学去解释包括人类意识在内的整个世界,这种观点叫做“机械论”。霍布斯(写《利维坦》的哥们),拉美特利(写《人是机器》的那个医生)都是机械论的推崇者。
机械论可以延伸出一个可怕的哲学理论叫做“决定论”,意思很简单,世间一切既然都有自然规律,那么人类就没有自由意识了。因为人的意识由物质决定,组成我们身体的物质又由物理定律决定,这样一环一环推理出去,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已经决定好的。那么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休谟认为只有两类知识是可靠的。一类是像逻辑和几何那样,既逻辑严谨又不依赖于外物存在的知识,一类是我们感官体验到的知识。拿休谟的观点来看,理性主义有独断论的危险,一切都得从经验出发,因果律和归纳法是循环论证,所以因果律不能用经验证明,所以没有因果律,自然也就没有归纳法。他就这样把哲学,科学给毁了。他这套理论被称为“怀疑论”,和“决定论”是两个极端。
康德,宅男,到56岁为止碌碌无为,生怕就这么死了,于是一咬牙写了本书,就是那本著名的《纯粹理性批判》。其实是把世界分成了两部分,一个部分完全不可知,一个部分可以用理性把握。不可知就让他不可知吧,理性可以把握的部分就让理性发挥威力。几个专业词,世界的真面目:物自体,人类用来感受世界的心灵中的机关:先天认知形式,人类感知到的世界:表象。有些东西是在人获得经验之前就存在的,如:先天,先验(先于经验)。康德认为,这世界上的一些东西(物自体)是人类永远无法认识的,人类看到的是被扭曲了的世界(表象)。但是由于每个人对真实世界的扭曲方式(先天认识形式)都是相同的,所以人类看到的同一个东西的感受还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察觉不到事物被扭曲了。所以这个世界观并不和我们的生活经验相悖。也就是说决定论规则不可能穿透先天认识形式去控制人的内心意志,所以人依旧是自由的。当然,这也意味着作为物自体的自我意识,是没法被我们察觉和掌握的。
讨论黑格尔和他的《精神现象学》之前,先说个插曲哈,正反合,正题产生反题,正题和反题一同产生合题,合题又产生新的反题,就是这个辩证过程,人们通常所说的辩证法(我亲爱的同事们,知道咱们公司理念的由来了吧?)。书归正传,黑格尔也是唯心主义者,相信“绝对精神”,提出了史上最完善,最庞大的形而上学的世界。因此他认为自己揭示了整个世界,整个绝对精神进步的规律,完成了绝对精神自我实现的任务,他的哲学就是一切哲学的终结。姑且不去说他的理论正确与否,有几个观点值得借鉴,第一,他认为万事万物内部都是有矛盾的,矛盾是万物发展的动力。第二,他认为真理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在不断变化的。第三,黑格尔强调真理是整个世界变化的过程。第四,就是辩证法。
叔本华,富二代却生活不幸,代表作《作为意识和表象的世界》他是康德的继承者,但他认为物自体是可以了解的,而且万物的物自体是统一的,这个物自体叫做“生命意志”,简单的说就是求生的欲望,而这些欲望是丑陋和悲观的,所以人生是悲观的。而克服欲望的方法,一是提高认知,二是修行,三是欣赏艺术。
尼采在21岁时看到叔本华的《作为意识和表象的世界》,从此成为叔本华的崇拜者,45岁时发了疯,但却从此开始有名,不幸被自己的反犹狂人妹妹利用,直到死去。尼采的著作叫做《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他的观点属于断言式的,叔本华讲的是生命意志,尼采讲的是权力意志。尼采认为同情弱者没错,但弱者不能以此为理,去要挟,榨取强者。他把道德分成了两种,第一种是属于弱者的道德,尼采叫它奴隶道德(又叫畜群道德)。核心内容是同情,仁慈,谦卑。要想尽办法限制强者的能力,把强者和特立独行的人看成危险人物,要求强者给弱者分一杯羹。第二种道德是强者的道德,叫做贵族道德。鼓励人们积极进取,特立独行,崇尚强大,鄙视软弱,追求创新,拒绝平庸,代表了生命积极的一面。尼采反对把奴隶道德普遍化,把奴隶道德加于强者的身上,认为基督教就属于这种做事方式,所以伪善。尼采推出了“超人”概念,不是指能力超强,而是推崇精英道德。
随着进化论等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闪亮登场了,马克思认为决定历史的是物质,是生产力,反对形而上学哲学家的空谈。主张身为生活在历史大潮中的个人,应该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去顺应历史,加速历史的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最大优点是它是各个哲学流派中最容易被接受的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不仅决定意识,意识还能反作用于物质,给了人们奋斗的理由和决心。但是依然有唯物主义解释不了的种种问题。
提出逻辑实证主义的是罗素(花花公子,一辈子身边有无数热爱他的女人),他在《数学原理》中受到启发,考虑是否可以按照逻辑规则重新建立起一套严谨的语言。逻辑实证主义的巅峰是维特根斯坦(超级富豪)的《逻辑哲学论》。写完后,他认为自己解决了所有的哲学问题,于是去乡下当小学老师去了。但后来他发现,原先用逻辑去分析语言的想法太天真了,大部分的哲学问题是无逻辑可循的......
实用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基本上是同一个时期的学说。认为效果好的就是真理。虽然显得粗暴简单,但科学就是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以实用主义为原则筛选出来的结论。说白了就是,科学就是我们在一堆科学假设中,挑出一个能够解释已有的实验和观测数据,而且尽量简单,好用的理论来。这个理论就是最“科学”的。
中国哲学独断论的东西比较多,喜欢厚古薄今,大多重视宏观理论,轻视具体经验。
本书作者结论:
作者的世界观和认识论。世界观:世界分三种,客观经验世界,主观经验世界,非经验世界。认识论:对于前两个可以经验的世界,坚持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对于非经验世界,选择知识的标准是信仰,并且要坚持怀疑论的原则,反对独断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033367.html
相关阅读:青铜葵花读书笔记精选3篇
泰戈尔《飞鸟集》读书笔记
《屋顶上的小孩》读书笔记400字范文
潜伏读书笔记1000字
中学生《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