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读了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被里面某些章节(例如《拜占庭的陷落》、《亨德尔的复活》还有《南极争夺战》等)所描绘的人类特定时刻所展示出来的光辉无比的信仰和精神所深深感动。看完这本书之后软件对应地推送了茨威格的其他作品,其中就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也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特别为中国读者所熟知,国内还翻拍过中国版的电影和电视剧,由知名演员拍摄完成播出,口碑和票房都还不错。在我的印象里茨威格的作品应该只有这一部中短篇小说在国内有这种程度的翻拍和演绎,足见这本小说在国内的影响力之大。
我第一次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在差不多快20年前,那时候还是个单纯不懂事的小学生。在那个物质和精神都十分贫乏的时代,读小说大抵可以算是一种比较高端的精神享受。家里面有个书房,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我每天放学就在里面翻书看。刚开始只是放学了看,后来发展到把书偷偷带去学校,上课的时候也藏在桌子下面看,然后回家吃饭的时候一边吃也一边摆一本书在旁边看。
然后有一天发现一本叫做《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小说,当时根据书名还默默地猜测了一下这会不会是本黄色小说(为自己当时的脑洞所折服)?!因为有一次公然在吃饭的时候看《红楼梦》被我妈发现,然后说我小小年纪看这种书不合适(其实我当时根本没看懂里面少儿不宜的部分(摊手),以为我妈是在反对贾宝玉和林黛玉早恋)。所以对于某些我自己界定的含有早恋情节的“黄色小说”,我会采取很多特殊方法躲着看。
我特意挑了一个父母都不在家的周末,把自己一个人锁在书房里,摊开一些课本儿做掩护以防爸妈突然回家,然后躲在课本儿后面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那是我孩童记忆里面读到过的印象最深刻的书之一(另外两本一是偷看的我妈摘抄的一个笔记本里面的悬疑小说叫《303号房间的秘密》;另一本是卡夫卡的《变形记》)。我完全没有想到一开始情节就很紧凑,展开得很快(我那个时候最讨厌看有些书前面描写景色介绍人物背景就能扯100多页那种),才刚读了没多少就已经可以很深切地自我代入到那个给作家写信的陌生女人的叙述和感受中。
在读这本小说的时候,我一直默默地希望自己可以读慢一点,希望这个可怜女人的际遇可以有好的扭转,希望作家有一天可以认出她来,爱上她,甚至和她一起生活。当时还是一个孩子的我,被小说里面茨威格所描写的那个可怜女人的悲惨遭遇所打动,为她对作家毫无条件的一往情深而叹息。特别是读到她最后一次带着羞愤和耻辱离开作家的家,撞见作家男仆的时候,我发自内心地为她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到最后小说结束的时候,我本来以为作家知道这一切之后大概会痛哭流涕地纪念这个他生命中没有太多存在感的陌生女人。结果结尾处戛然而止,一切都停在了那个空空的蓝色花瓶和突然而起的一阵穿堂风中。我当时觉得心里面简直堵了几个大沙包,恨不能自己给他再补个几万字的大结局来舒缓我心中的悲伤和郁闷。
我小时候读过好多书(很惭愧地发现我到目前为止的人生大部分的好书都是在一个孩子的时候读到的),受年龄、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的限制,很多书都是囫囵吞枣地草草扫过,并没有在当时的头脑中形成特别深刻的印象。
但是这本书就像是用刻刀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所有的情节和当时阅读时的感受,还可以很清晰地回想起来。有此可见茨威格在刻画女性情感和内心的描写方面确实是个伟大的大师,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却可以用这么细腻的笔触写出让女性可以自我代入的故事,震撼人心。
看完这本小说之后,我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这本小说简直都快颠覆我当时幼小心灵中对爱情的所有认知了。一个十来岁的小女生,一个靠看童话故事里面“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的小姑娘,终于知道了原来成人世界里面的感情这么复杂,爱情的结局原来可以这么凄凉和悲惨。
然后差不多快20年之后,昨天我又重读了这本小说,重温了里面的各种细节。由于大致记得所有的情节和结局,在重读之前,我的脑海中只有小时候读完这本书时的震撼感和现在回想起所有情节的不可思议感。在现在我生活的这个时代,女性已经不是男性的附属,读书笔记www.i1766.com爱情已经是一个平等的概念,不存在需要某一方卑躬屈膝地需要另一方的施舍来维持的一种感情。我在读之前想着现在的我一定不会再相信世界上会有这么傻的陌生女人,默默付出自己的一生爱着一个根本不知道她存在的男人。
不过在重读的过程中,我还是会渐渐被文中的那个陌生女人所打动,茨威格很令人信服地描绘了各种细节告诉读者这个女人是如何从一个孩子开始被那个作家慢慢吸引并爱上他的。我再一次被这个陌生女人的悲惨命运所深深打动,我甚至在脑海中给那个被女人爱慕的作家补齐各种有血有肉的特征,让他的魅力更真实更有说服力一些。在茨威格的笔触下,我仿佛又走入了书中,成为了那个正在写信的陌生女人,随着她的自述经历着她人生中和作家有所交集的那些短暂的瞬间,为她心情的跌宕起伏而产生同样的感触。读到最后的高潮,结局再一次戛然而止,只留下了一股淡淡的忧伤。已经死去的女人就像蓝色花瓶中已经消失的白玫瑰,永远也不会再回来,那突然升起的一阵穿堂风,也只能撩动那沓厚厚的信纸,提醒作家在他的生命中曾经出现过的这么一个女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092485.html
相关阅读:读书笔记之《给教师的建议》
昆虫记读书笔记600字
《伊索寓言》读书笔记大全
伊索寓言读书笔记
《万年牢》读书笔记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