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说《史记》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说来容易,却是工程浩大,内涵丰富,非常人可以解得,笔者借助史料,试作简释。 一、“成一家之言” 1、 体例: 司马迁不宗一书,不祖一体,参酌各种典籍体例短长,独创出五种体例而“成一家之言”。 本纪:编年,广载军国大事,摘载诏令制诰,象征历史发展的统绪。其义有五:①“本纪”为法则、纲纪之意,“纲纪庶品”,故为最尊贵的名称;②“本纪”为记载天子国君之言事所专用;③“本纪”是“网罗万事”的,即国家大事无所不载,与一般人物传记有别;④“本纪”记正朔,象征天命攸归,编年记事使叙列的事件、兴衰发展的线索分明;⑤《史记》效《春秋》十二公,故为十二篇。 表:以纪、传相为出入,凡列侯、将、相、三公、九卿、功名显著者既为之立传,此外大臣无功无过者,传之不胜传而又要不容尽没则记于表。“表”之意为:①表隐微之事,使之鲜明;②扩大纪、传的记事范围;③表与纪、传互为经纬,是联系纪、传的桥梁。 书: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记载典章制度和文化发展。 世家:述开国承家的诸侯,其义有三:①记诸侯列国史;②载传代家世;③与“本纪”同体,因有别于天子等第而别名“世家”。 列传:借记事立论及解经之书命名为“传”,用以传人,记功臣贤人之言行以注“本纪”,表示人臣拱卫主上;“列”即众多人物之传的序列,故称“列传”。 2、 破例: 无例述史则无规范,必将流于泛滥。死守成例,则不能曲尽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势将流于呆板。因此立例又有破例。 如高后孝惠时,惠帝垂拱,吕后称制,立《吕太后本纪》,不立《惠帝本纪》,惠帝附于吕后纪中。不为楚王熊心立“本纪”,将其事迹附于《项羽本纪》中。项羽虽未成为一代帝王,但他在推翻秦朝时,成为一时发号施令的霸主,贡献非凡,立“本纪”比之以帝王。 为褒显汉帝后妃及汉初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为他们立“世家”。汉初叛国诸侯降为“列传”,以示贬抑。周初管叔、蔡叔虽谋叛逆,后因其悔改,复封为诸侯,仍立《管蔡世家》以劝善。 秦暴政的推翻,陈涉发难之功彪炳千古,故立《陈涉世家》。孔子虽非诸侯,但在文化上贡献重大,政治上有拨乱反正的划时代意义,“为天下制仪表,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立《孔子世家》。 3、 互见法 : 互见法是将一人事迹、一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相补,互文相足。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普遍的联系和对比,抽出人物、事物最本质的部分组织材料,突出中心,将枝叶蔓延的材料互见于他篇。读者须把全书各体之间相关篇目联系起来,贯通为一个整体。 五体互文相补,纪传为经纬组成骨架,年表有如神经脉络贯穿其中。本纪摘载诏令、奏议、军国大事,世家、列传详记史事本末。编年以时为主,史事记载年月分明,纷繁事变备于一编,形于目前;纪传志表分合,类例严谨,能容纳丰富的史事内容。 当名分与事实间有矛盾时,既要忠于历史,又不能违反名分改造档案,就可用互见法补救,正名实而于回护中不失历史之真。如秦始皇的出身,在《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始皇之父庄襄王子楚在赵为秦质子时,娶吕不韦爱姬而生始皇;在吕不韦的传记中载吕不韦献已有孕之姬于子楚而生始皇。两相对照,可知秦始皇实为吕不韦之子,而名为庄襄王子,以吕不韦传记其实,始皇本纪书其名,回护之也。 4、 详略处理原则: 详今略古,详变略渐,其共同精神是着重写变革的历史,目的是着眼于现实和未来,以古为鉴。详今略古:全书一百三十篇,三千年历史,而五帝三代两千多年的古代史,只写五代、夏、商、周、秦五个“本纪”,三代、十二诸侯两个年表,伯夷、管晏、老子韩非、司马穰苴、孙子吴起、伍子胥、仲尼弟子等七个人物列传,共十四篇,书七篇,世家十二篇,以及五个民族史传,总计写古代史的篇目为三十四篇。可仅百年汉史就占了六十二个专篇,兼及汉史者十三篇,共七十五篇,过了半数。详变略渐:详变革历史而略升平之世。综观全书,特详四个阶段的历史:西周建国史;战国之世的变化历史;秦汉之际的变革历史;武帝建元、元封之间的变革历史。四段变革历史加起来不到三百年,仅占近三千年历史的十分之一,篇幅却超过了四分之三。 二、“通古今之变” 篇目排列的原则是:时代为序,以类相从。时代为序,尊重历史运动之先后顺序及连续性,勾勒历史发展之线索,创立通史之体例,以“通古今之变”。以类相从,以历史类比法纵横排比,探寻治乱兴衰之规律。 1、 十二本纪内容: 划分历史为上古、近古、今世三阶段。五帝、夏、商、周等四篇写上古史,合称五帝三王,中心表现儒家宣扬的“德治”的兴衰。秦、始皇、项羽三篇写近古史,中心表现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之际霸政兴衰的历史。汉代诸帝五篇写今世史,中心表现汉家得人心归附而兴起——刘邦仁而胜项羽,吕后天下晏然,“文景之治”,武帝时势一变初露衰败端倪。从十二本纪的王迹兴衰变迁中总结规律:民心向背决定着事势的发展。 2、 十表内容: 与十二本纪互为经纬,展示天下大势,亦为全书纲纪。划三千年史为上、近、今三段五个时期。上古为《三代世表》和《十二诸侯年表》两时期。近古分为《六国年表》和《秦楚之际月表》两时期。汉世诸表为今世一个时期。 3、 八书内容: 礼、乐、兵、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系经国之大政,列专题载述。礼为维系等级秩序的治国头等大事,列为八书之首。礼乐相辅为治,《乐书》与《礼书》并列,汉武帝与民争利,故以《平准书》(集中批判横征暴敛的经济政策)殿后。 4、 三十世家内容: 总体以时代为序,同时以类相从。从《吴太伯世家》至《郑世家》十二篇,载周初对屏藩之臣所封的诸侯。赵、魏、韩、田敬仲四篇为一组,载战国以暴力夺诸侯的事迹。孔子、陈涉、外戚三篇破例为体,打破时代序列相并为一组。汉代诸侯世家,宗室与功臣分列。 5、 七十列传内容: 四种类型——专传、合传、类传、附传。专传指一人一传,二人以上为合传,以类标题为类传,未入传且标题的人物为附传。正附传表示人物的主次。总体序目基本以时代为序,以类相从也占相当比例。战国四公子并列,苏秦张仪并列,吕不韦、李斯、蒙恬与刺客四传为一组,前三人靠暴力辅佐秦国兴起,不得好下场;刺客反暴力,穿插其间,对比见义。白起、王翦有大功于秦,白起坑降而冤死,王翦无此暴力而善终,二人合传以对比。读书笔记()但白起又不同于李斯、蒙恬的轻暴百姓,将王翦前置白起传,使二人传与李、蒙留下距离区别于暴政人物。循吏、汲郑、儒林、酷吏四传两两对比。循吏传无汉时人,酷吏传无汉以前人。汲郑古朴耿直而不喜儒,武帝倡儒学而多用酷吏,以强烈对比嘲讽时政 。《伯夷列传》置于“列传”篇首,颂“奔义”“让国”,谴责“争利”“争国”。 总之,“本纪”侧重载述朝代兴亡及政治演变大势;“表”侧重阐发历史发展的阶段大势;“书”侧重探讨天道观和典章制度的演变,并指称时政;“世家”侧重表彰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的诸侯;“列传”侧重记载各色人物活动对历史的贡献,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三、“究天人之际“ 1、 作《史记》的实录精神: 其文直,其事核。要求史家作史有据,全面占有资料,承认客观事实,全面而系统地直书史实,不作任何曲笔或漏略;并且不随从流俗和习惯,对讹传的史实要作细致的考查和考证。如李斯对秦有大功却被五刑而死,天下多称其冤。《史记》用史实条列李斯辅秦国统一六国、建立制度的功绩,同时也记述他因贪重爵禄与赵高合谋助二世为虐,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成为天下罪人,死虽惨但不足惜。 不虚美,不隐恶。要求史家具有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善恶必书且明是非,对史事人物褒贬爱憎要恰如其分,不作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而是原原本本地讲清楚人物行事和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如肯定项羽灭秦之功,塑造其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也揭露批判其残暴不仁。只有实录的历史才能提供真正有益的教训,使历史起到镜子的作用。 书法不隐,史家直笔,贵在对现实生活不合理的批判勇气,爱憎分明的立场,直言不讳的胆略。否则就没有史德,也就没有史家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2、 “五体”数目解: 人有五指、五官、五脏、五体等,数字之五颇有神秘色彩,推而大之为五行,五行运动而成大道,故《史记》以五体为例。 十二本纪象一年十二月。十表象天之刚柔十日【刚柔十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刚柔十日,是指《礼记·曲礼上》所云:“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疏曰:“甲丙戊庚壬为刚。乙丁己辛癸为柔。先儒以外事为治兵,然巡狩朝聘盟会之类,皆外事也。内事如宗庙之祭,冠昏之礼皆是。”后来又提出刚柔十日的具体内容,以供人们择日行事。谓十日有五刚五柔,亦即五阴五阳。以甲丙戊庚壬五日为刚(阳)日,乙丁己辛癸五日为柔(阴)日。刚日又叫奇日。广义刚柔十日,当指历法。司马迁的《史记"律书》释十干曰:甲者,言万物剖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丙者,言阳道著明;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戊者,丰于戊;己者;理纪于己;庚者,言阴气庚万物;辛者,言万物之辛生;壬,怀任于壬;癸,陈揆于癸。这表明十干是对应年周期的,是司马迁对历法的创见和发明。张守节所说“象天刚柔十日”是指司马迁运用天象与历法相对应的历律来统一纪年,以记封建世代之终始】,以记封建三代始终也。八书象一岁八节,记天地日月山川礼乐。三十世家象一月三十日,二十八星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以此记世禄之家、辅弼股肱之臣忠孝得失。七十列传,象一行七十二日,言七十举全数,余二日象闰余,记王侯将相英贤略记功名于天下,可序列也。合一百三十篇,象一年十二月及闰余也。五体篇数,皆与岁时相联系,象历史之无限运行,亦即将古今人物编辑于五行运动之中,以“究天人之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121932.html

相关阅读:《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我的晃荡的青春》:那些读书的快乐和痛苦
读书笔记:一生一世美人骨
读书笔记大全-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叫魂》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