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外国新闻史的课堂上,我们讲到无线电、电视、卫星等对新闻事业的影响。每次这些高新科技的出现,都将引起新闻事业的一大革新。 后来谷歌的机器人也会自动写新闻了,我有感于科技力量的强大,跟同学说:似乎理工科那些搞技术的人才是主宰这个世界的人。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把世界二等分:科技和除科技之外的事情。按照我这个标准,我这种科技之外的人,一度很悲观,因为我是一个对技术不仅没有天分,也没有兴趣。 这种沮丧,让我再很长一段时间内自我怀疑,百无一用是书生啊,我只会写点东西,可现在纸媒这么衰落,我写字儿也养活不了自己了吧? 《故事》中引用亚里士多德中话说:“传统上,人类一直基于四大学问——哲学、科学、宗教、艺术。” 哲学能建立起我们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让我们能定性、定逻辑地认识宇宙整体变化规律。 科学能够把哲学具体划分,将哲学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中,让玄妙的哲学知识更加具体化。 宗教,能够满足人类脆弱的心灵,抚慰人心。此外,强大的宗教信仰也能够对人的言行起到规范作用,起到匡正人心的作用。 艺术,我觉得和宗教比起来是先锋的。它往往能够将人们内心压抑或者渴望,通过一种大胆的方式宣泄出来。苏东坡在贬谪期间通过写词等聊以自慰,梵高困顿期间则用向日葵来映照内心。
此四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这四者也不是彼此割裂的,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互通。如果只崇尚技术,就会陷入冷冰冰的技术决定论之中,没有哲学和宗教的道德约束,技术很有可能走向黑科技,造成灾难;只相信宗教和艺术这种违心、自我的存在,又使人格局太小。 自此,我对自己也有了一个交代,毛爷爷说的那个“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但如果做不到也不必强求,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构建自己独特的优势。
二:电影《熔炉》与南方报业记者XX案
6月28日下午,网上一则关于暨南大学女生去南方日报报社开实习证明,被男记者以各种借口诱奸的帖子爆红,这则帖子上关于“强奸”、“暨南大学”、“学生妹”、“男记者”等词汇,瞬间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微信、微博相关自媒体开始介入,经过一晚上的发酵,舆论已汹汹。 不管作为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女性,我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但站在理性的角度,我觉得此事件值得几个方面的理性分析。这不是马后炮,也不是冷血,如果一件“悲剧”的发生,不能对社会起到惊醒或者启发的作用,热闹一阵随着舆情的消散,慢慢寂然无声的话,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问责比遗忘要更有力量,否则下一个受害者很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女生如何保护自身安全?从帖子中,我看到该女生有好几次逃脱和报警的机会,最开始咖啡馆表白——约到小胡同——抢身份证——开房——诱拐至房中实施不轨行为。 女生大概有3-4次可以逃脱和报警的机会,但她没有。
很多人指责她不会保护自己。我却能理解她,在我大一刚实习的时候,还是菜鸟的,我对于报社的资深前辈们,也是一种毕恭毕敬,唯命是从的态度。
这些记者本身很照顾我,也很正直。但我在心理上还是觉得自己很渺小,这大概因为与老记者在经验和智识方面相差太远,导致在心理上,我把他们的人格拔高了。 该事件女当事人,对于平时对她颇为严厉的记者,有畏惧心理,也是自然。 此外,很多女孩子从小被保护地太好,如果后期没有人引导,性格再稍微内向一点,对于这个社会是完全懵懂的状态。
这不禁让我想到,韩国两部电影《熔炉》和《素媛》,这两部电影都是根据真人事迹改编而成,讲述了幼年儿童被惯犯性侵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虽然“南方日报诱奸”事件女主年龄比电影中的小学生年龄大了许多,但在自我防范以及对于两性的知识的把握上,基本没什么差别。 我上初中时,同学去见网友,两个月后肚子疼,她竟不知道是怀孕了。等到了大学,我身边的女同学甚至还不知道婴儿是怎么诞生的。 《熔炉》和《素媛》电影中的幼童,和我们媒体爆出来的很多事件一样,是因为没有防范能力而被侵犯。 可当一个成年女性在这个问题上,情况仍然这么糟糕。我们的身体发育了,我们的两性知识还停留在幼童阶段。 我们该去找谁负责任呢?去指责保守内敛的文化氛围?怪罪害羞的父母? 成年之后,我觉得就要对自我的成长负责任了。看《男人装》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在知乎上,有这么一个热门收藏“姑娘,当心”的文件夹,讲述女生如何防范自己安全。 女生,先解开自己心灵的枷锁吧,了解越多越懂得保护自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139794.html
相关阅读:《守护心灵的庄园》读书笔记
《生死之谜》读书笔记
童年的读书笔记1000
读书笔记大全-《地产女皇》读书笔记
《于丹趣品人生》读书笔记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