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一问一世界》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一问一世界》的作者是杨澜和朱冰,我在读完一遍后,感到这本书打开了我的视野,有很多需要我学习的地方。于是我就又读了第二遍,这一遍专门摘抄书中对我有用的内容,等我整理完,导出,发现足足有八页A4纸摘抄笔记。我又认真地读了几遍摘抄笔记,“串场”出了这本书的核心。通过杨澜的“问”,她在探索世界的同时,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杨澜精确定位栏目的“高端”属性,精彩地记录了“一个人和他的时代”。而我从中看出了杨澜和她的时代,从本书中看到了一个女性的成长。 杨澜从2000年开始至2010年,10年中,做了500多期《杨澜访谈录》,也代表着500多位嘉宾接受了她的访问。她访问的对象有政界国家元首、商界精英企业家、奥运冠军等体育健儿和娱乐圈明星等。杨澜成就了这档高端的栏目,同时这档栏目也成就了她。 1996年,杨澜在美国做了一套《杨澜视线》节目。《杨澜视线》属于社会专题片,有 “访谈”环节,也有 “纪实”风格,杨澜采访了包括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内的众多知名人士。与大人物们的面对面,让杨澜忐忑不安、两手出汗、大脑空空,问出的问题也显得大而笼统、让对方不知所云。基于这样的尴尬,杨澜开始了快速学习和历练,在杨澜有幸采访了CBS《六十分钟》灵魂人物丹·拉瑟和《晚间新闻》主播克朗凯特后,她明白要通过“访谈”去探寻真相,运用“观点”来提升栏目品质,这使得杨澜确立了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做一名有见解的“记者”,做一名跨文化的沟通者。
1996年底,回到国内的杨澜选择停留的山头叫做凤凰卫视。创办了一对一的访谈节目《杨澜工作室》。(随后更名为《杨澜访谈录》)《杨澜访谈录》比喻成一个正在经历成长期的生命个体,《杨澜视线》是他的童年期,《杨澜工作室》则是他的青春期。
2000年底,杨澜看到了中国电视的窘况——频道虽多,但内容却严重同质。她认为电视节目应该引领观众获取有价值的内容信息,杨澜决定成立理想中的电视专业化频道“阳光卫视”。成立“阳光卫视”,杨澜给出了两个坚定的理由:第一,从国家文化的角度;第二,未来的电视格局应该是分众的时代。
杨澜不仅采访了像基辛格、李光耀这些富有远见的政客,她自己也在时代的发展中展现了独到的远见。
杨澜在工作中很拼,为了采访能够顺利成功,她需要将嘉宾的各种著作以及其它各种信息都要恶补一下,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她对梦想的追求,同样也吸引了像金亚楠、郝亚兰等有共同梦想的人加入团队,对节目进行精益求精的打造,形成了著名的“梦之队”。读书笔记
为了秉持栏目的高品质,就要有大量金钱的投入制作。但在当时,像我国的云南等地区都还看不到这档节目,节目的收视率上不去。虽然有丈夫吴征雄厚的财力支持,但栏目慢慢也难以为继。理想主义的旗帜似乎无法在冬天的霜雪中高扬。
面对强硬的无奈,杨澜承认自己的局限,2003年,将阳光卫视70%的股权出售给了星美传媒集团。自此,杨澜退出了卫星电视的经营,杨澜说:“我不会后悔的,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2004年,《杨澜访谈录》依然在阳光卫视的平台上与观众见面,但此时的阳光卫视已经不是她的了。面对《超级女声》等娱乐节目当道,栏目怎样做到“深度”和“收视率”两者兼得呢?杨澜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不知道严肃的新闻原则和讲好一个故事有矛盾。”在主持人论坛上,唐·休伊特一开口,颠覆了她的困惑。
杨澜团队在不伤害节目“高端”和“国际化”的前提下,增加了一些与流行文化相关的人物。娱乐并不是罪恶,也不可怕,关键是如何把握好尺度。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也不迷失自己。当今娱乐当道,于应对中顺应,杨澜放松了下来。她调整着自己的姿态,谁能在石头上轻松睡觉?2005年,《杨澜访谈录》终于找到了在石头上放松下来的支点。
2008年奥运会,刘翔退赛。“重点在于中国人可以尊重和接受一个运动员的选择,而不是把集体的意志强加给他,这就是中国的进步。将政治的归于政治,体育的归于体育,体育才可能变得纯粹而高贵。只有摒除了外界的影响,回到对“人”自身的关注和探求,体育才能成为一种愉快的享受。”这是作为申奥形象大使的杨澜的观点。
杨澜在实现自身与外界沟通的道路上,更趋于成熟的境界。
杨澜一直在发问,她提出的问题,就像角度不同的机位,观测着人生每一个侧面,这里面包含着对每个生命的尊重,对客观事实的谦逊。世界就在一问一答中若隐若现。一问一世界。这个未知的世界,足以让我们心存好奇和敬畏。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154432.html

相关阅读:《调皮的日子》读书笔记600字
读书笔记范文例文
再读《三观易碎》读书笔记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_6
昆虫记读书笔记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