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君子之道》读书笔记二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余秋雨在《君子之道》的九大条款里,第二项就是“君子之德风”,紧跟在“君子怀德”后面,这说明孔子不管怎么样,老余却是个急性子。这句话原文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翻译白话为:君子的道德像风,民众的道德像草,风吹向草,草就随风倾伏。这里的“小人”是指社会地位的上的小民,也称为“草民”,跟现在的“草根”“?丝”意思差不多。
怎么说呢,这篇“君子之德风”,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没觉得有啥不妥,等到现在做笔记读第二遍,隐隐又觉得哪里不对。反复再三,终有所悟:老余解孔子,肯定是站在精英立场的,精英与大众,确实存在一个“对立”,用“二八定律”来说,大众是不是傻逼不知道,但精英肯定是那一小撮精逼。这个精英啊,自我的优越感向来十足,从知识的储备和智慧的掌握来说,确实要超出常人许多。于是,老余是这样解释“君子之德风”的,孔子主张,左右民众动态的风,应该是道德之风,君子之风;孔子所说的“小人怀土”,正是指出了普通民众的草根性,狭隘性,暗昧性,占据性,对他们,君子必须把自己高贵的生命能量变成风气,进行传播和梳理。
呵呵呵,老余的这种解读,确实是千古以来帝王将相统治国家治理社会的一贯做法,尤其近代,天朝精英凭着自己的理解和现象,制造了不少“道德偶像”,焦裕禄雷锋啥的,让草民们都来学习,目的就是“风吹向草,草偃”。我是怎么理解的呢,实际上,精英和草根,实则上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形态,就好比大树和小草,实在不能按大树的标准要求小草,看似都是植物(君子和小人都是“人”),但自身的生态系统完全不同。互相要求,弄得双方都很累。
孔子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很难说,圣人为何述而不作?就是怕后世的和尚念歪了经,“有书可依”其实最要命的,跟“两个凡是”差不多,圣人言说的道理都是发现的道理,不是他发明的,是要靠悟,一落到“相”上,就难免要走入“我执”,这就是佛家为什么说“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的含义。但是每个人解读,都很难靠近作者的愿意,上至朱熹下至于丹南怀瑾,被无数质疑,不就是老有人觉得他们曲解了圣人原意?
在这里,老余为啥这么说呢,这还是因为,老余成长的环境,就是个精英统治世俗,领导民众的时代,占据了他形成价值观的那一段时间。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其实并未有很大改变,解放前,全国文盲率应该和春秋战国时也差不了多少,教育的普及率一直徘徊在10%左右,自然,精英要替草民发声,要替草民制定“道德课堂”了。而现在,民智大开,尤其互联网时代,“公知”一度被称为嘲弄的对象。为啥,这就又说到生物学,人呢,其实智力都是差不多的,在以前的时代,精英之所以为精英,就是因为先决条件比较好,早先草根一步了解了别人触及不到的知识,于是,自我优越感就来了,要替草民做主。
当然老余也不傻,自有所悟:“遗憾的是,历来不少官僚玩弄民瘼,民情,乡愿等概念,利用民众的草根性,狭隘性来讨好,取悦,放纵民众,以赚取‘官声’。儒家要求用道德之风来吹拂草,这些人却借草扬风,结果只能沙尘漫天,使得一个个君子埋在草丛之中灰头土脸。”所以老余也是清醒的,至少他并不是认为精逼就能一统傻逼。其实吧,食肉者鄙,礼失还求诸野呢,谁能有那么牛逼,大家都是人,在人性的根上都是一样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当面临一件事情时,有的人想的长远,有的人短视,造就了结果的不同,想的周全的成就了一回“君子”的名声,想的偏离的不小心做成了“小人”,但是,下一次呢?
所以我的意思是,小草不必仰望大树,大树也不必要求小草,大家各自沐浴阳光,快乐成长,这样就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161811.html

相关阅读:《文化苦旅》读书笔记1000字
初中生《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
《浪漫鼠德佩罗》读书笔记600字
《长腿叔叔》读书笔记1000字
卡耐基《人性的弱点》读书笔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