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多少年来,都知道朋友是茶道中人,也到她处去喝过几次茶,但总觉得茶之于我等俗人太远,不敢亵渎,并没有想过跟她多了解一些,这次还是托女儿的福,让我对茶多少产生了些些兴趣,恰逢她说要讲茶,便去了。 七八个围坐茶席,等着喝茶,主人却不动手,只问:“你们心目中,什么是茶文化?”
相觑,无答。 几小时后,一席终了,我想,对于茶文化,我可以说点什么了。 看主人泡茶,从温杯到润茶,三才盖碗、公道杯、品茗杯,一件件,一只只,细细地浇注,水柱的形很重要,不能太粗,太粗意味着动作粗莽,一不留神就沸水四溅,必是一番手忙脚乱;也不能太细,太细失于过度谨慎,断断续续,未能一气呵成。所以,但就是注水这个过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殊为不易,不提出水量的控制,就是最小的“随手泡”里加满了水,稍弱一点的女生提起来就嫌费劲。 心得一:做人做事,唯一“度”字难求。很多事,不做是错,做了,过度也是错。后面主人还提到,往茶杯里注水,只能注七分,为人亦是,做的时候抱着十分专注去做,但结果,能求到七分则好,月圆则亏,水满则溢,曾国藩一生警训便是“求缺”,剩下的三分是“缺”,是余地,是退路,是完美。但落在自己身上,倘若只能有四五分的能力,能做到七分固然欣喜若狂,但若有八九分,甚至十分的水平,却要留白,当真十分困难。我们身处在一个万事求全的时代,你若七分,便被落后,要甘于这种“落后”而心不慌、气不喘,含笑把七分坚持到底,便也当得起圣人之行了。 心得二:别人做来似乎很随手的事,亲自体验了才知深浅。之前看女儿和小伙伴们在街上发放问卷调查,忍不住也取了两张来做试验,看到他们去找陌生人搭讪好像很容易,自己拿着那页纸却有千钧分量,看着一堆人坐在那,硬是绕着他们来来回回转了好多圈,才鼓起勇气上前搭讪,,当真是不亲自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啊。一件事,如果你没有亲自做过,就没有指责别人的资格。 心得三:主人说,泡茶的享受在于过程。在一些茶会上,单单是客人看主人点火、烧水、温杯……一系列前面的工作就可能花去四十多分钟,大家都静静地坐着,不言不语,不急不躁。这等涵养功夫就难了。能做到愿意花这么长的时间来看人待茶,我相信也会愿意花很长的时间,很大的耐心来倾听别人的说话,而这种耐心、等待、倾听,恰是我们缺少的。
而对泡茶的人来说,一遍一遍重复着看起来无比单调枯燥的动作,还必须一板,一眼,不能走样。但恰是这样的无数遍枯燥、单调,把它一板一眼地做好了,就会泡出最甘怡的茶汤。就像是我们的学习,每一堂课,每一道题,每一次练习,每一篇笔记,便如一个个的杯子,我们每天枯燥地重复着,一遍,又一遍,而当你认真以对,这样的枯燥,便也能结出最美的果实,一如埋在地下十七年的蝉,在《本能》中我也看过这样的论述,在成功之前,我们会经历漫长而枯燥的积蓄,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终于因为看不到出口的光而选择了放弃,等到黎明来临的都是胜利者。
不要嫌弃过程的枯燥,耐得住寂寞,才喝得到好茶。
那么,什么是茶文化呢?
茶文化,就是在这细细的浇注、静静地等待里发酵出来的甘冽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165273.html
相关阅读:读书笔记大全-《伊索寓言》读书笔记
《第七天》读书笔记
读《毛泽东选集》后感笔记2015字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之秘密花园
《包法利夫人》读书笔记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