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物之性也,物之法也。此文旨在说明求知不可像“眇者猜日”,脱离实际,即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两者都有点自负,遑论客观的实践。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就是说你不用主动求,它主动会来找你,其中透露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实践的统一能力,更表达出用心良苦的态度。
平日学之求“道”不出与有文、无文,但势必有文为始,思索读书是无文世界观察的前提,但有文无文两者都易于流表、蜚语、他说,己我而盲目定论。道源于客观,人浮于主观,真理号召我们必须客观地探索求知,所以必须谨慎个人臆断更不可轻信他说,所谓“格物致知”,谓求得学习实践之功,不为书中义理牵,弗为尘世羁。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于烛也”,其中道可能比现实客观事物更难认识,但万事都不如自己轻身经历来的清新深刻,莫不能无己!然亦不可学北人求道于南人之法,未不尝有溺者也,此为逆者,郁郁不得志而终为他的下场。
求知变成不再求知终于变成无知,从知之甚少可以变成知至甚多,也可以变成一无所知。秉承求知自新、实践、再求知为人之使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174026.html
相关阅读:古典名著《大学》读书笔记与感悟
《绿屋的安妮》读书笔记700字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600字4篇
雪孩子读书笔记650字两篇
读书笔记大全-《艰难的归程》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