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忠实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秦川大地的号角
风花雪月平凡事,
笑看奇闻说炎凉。
悲欢离合观世相,
百态人生话沧桑。
来自一段秦腔,来自秦岭深处以及黄土高原的事事合合。
想着想着突然记起了三国杀里徐庶的一句台词:天道轮回。也不知准确与否可就是这样的。小说写得这般我方唱罢你登场也是荡气回肠啊。
去年寒假,我看了第一遍电影版《白鹿原》,感觉就是沉闷,长镜头十分钟都是关中平原上金灿灿的麦穗,美是美的,就是美到了窒息。第二遍看电影版是紧接着第一遍的没几天后,这一次看完了,酣畅淋漓,张力很大。总觉得是一部好作品该表现的都表现了,到位与原汁原味是那样的犹如那只白鹿一样来去自如。今天看了第三遍,这部原著真的是太伟大了,而电影的两小时二十九分钟完全不足以全部展现,出现某些地方的偏失,当然电影的主视角本身就发生了变化。难怪潘老师说这完全是两码事!但是个人认为两者都是好作品。
《白鹿原》,去年暑假购得至今,一直没有翻看,因为之前就知道它是鸿篇巨作。所以啊,只有当你翻看了第一页,你才会翻到第632页;你只有读了“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才会知道“刚穿上身的棉裤里屎尿结成黄蜡蜡的冰块”的惨状。
好看啊!
说起来,是一个悲剧,当然悲剧才是正剧,悲剧才是一切把感情推向制高点的动力。
白嘉轩一生中腰杆多直啊,可是悲剧使他变成了驼子,给他的心灵上插上一刀;白嘉轩一生中多么重视对孩子“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啊,可是悲剧让他的儿子,未来的族长与原上都看不去的田小娥发生关系,他的天都要塌了……鹿子霖生前多么风光啊,可是怎么死的?悲剧啊,好看啊!
通篇看来,无论白嘉轩的严谨治家还是鹿子霖的发家致富最终都在乱世中被消磨殆尽,治家家训还好说,而一时的荣华如云烟一般。作者不在宣扬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是在说一个故事,一个残忍的故事。
当故事讲完了,也许你就看开了,也许你还是看不开,没关系,你已经进入白鹿原了。无论从晚清到新中国前夕都是这样苦难是与你形影不离的。
白嘉轩作为封建礼制的代表人物与鹿子霖为首的新式思潮或者说接受新式思潮的人物一直在面和心不和的扭打。这个在家族制的年代里一向如此,不必大惊小怪。然而看头就在于晚清到新中国前夕,说白了就是民国年间的那些事。正因为国共合作到国共破裂到抗日战争到全面内战这瞬息万变的事使得应了一句老话:福祸相依。
但是我想陈老先生用这么大篇幅就想写“你家我家的事”?我想未必。作为本书中神人级别的朱先生的话倒是关键。“房是招牌地是累,攒下银铁是催命鬼”,平生不做亏心事,死后方敢对青天。宣扬的不正是一种积极的世界观。
当然乱世乱世,岂能有好事发生!不然为什么鹿子霖乡约当着当着被革职列为共匪属;不然为什么黑娃要与小娥忍气住在破窑里;不然为什么黑娃会沦为土匪去袭击曾经的亲人;不然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因为政党不同而不能在一起……的确乱,传说中的三座大山都压的百姓们喘不过气来,别说百姓,就连黑娃这样带头起义助推共产主义的人最终都逃不过枪决;就连朱先生这样的神人难逃被绑着红袖章的小兵们开墓挖尸,真真是那句话:天作孽尤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或许他的死仅仅是用来偿还吧。那么她有错吗?
有,错在了封建上。
其实,我很喜欢黑娃与田小娥的结合,尤其是电影中张雨绮演的真好。他们真挚,他们短暂。谁也不能说谁背叛了谁,谁也不能说谁抛弃了谁。怪只怪你们仅仅是一对苦命在封建思潮里荡漾的浮萍。
有,错在了政党上。
白灵与鹿兆海的爱情犹如昙花一现。国共合作的大背景让他们各入一党实现理想报复;国共破裂的背景不得不让他们越走越远,远到那枚曾经宣誓的硬币都难以召回。百灵是一腔热血,最后也不得不洒在大清洗那滩污浊的泥浆里;而兆海亦是满腔豪情,而那豪情壮志亦只能在中正的阴谋下呜呼哀哉里。可是谁又来考虑兆鹏的处境,对,不用想,因为他是有信仰的……
可就是这样苦,他们还是依旧苦苦辛劳,麦子割来一茬又一茬,棉花收了一捆又一捆。为什么……
我比较懒,不想思考了,你说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206691.html
相关阅读:900字《繁星春水》读书笔记
《她是我的朋友》读书笔记300字
《再见耶稣》读书笔记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书笔记
名著读书笔记6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