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战国策》时,我仿佛站在时光的隧道里,看着战国时期的谋臣策士站在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战国时期,于纵横捭阖的外交斗争中,用他的言行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论述着他们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富于文采、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高超的论辩艺术、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等等,这些都是《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然而,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并不是《战国策》中所有的语句放之四海而皆准,里面所阐述的有些观点已经不适应今天时代的发展要求了。但是,正如没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一样,《战国策》这部作品也并不是完美而没有任何瑕疵的。因此,《战国策》这本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经书还是值得一读的,只不过我们面对《战国策》这样的作品,要用辩证的唯物论观点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作为即将为人师表的师范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基本的文学素养是我们所必须具有的。正因为如此,我深深地被《战国策》中所塑造的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高超的论辩艺术所吸引、所折服。
《战国策》中,通过虚构、想象、波澜起伏等方式塑造了丰富多彩、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比如君主形象、谋臣形象、策士形象、刺客形象、女性形象等等。这些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远比我看过的一些小说中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多了。当然,如此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需要借助塑造手法的。《战国策》中以细节描写、以矛盾冲突、以对比形式、以虚构手法、以丑化等方式刻画人物形象。读书笔记我特别喜欢《战国策》中人物中的细节描写方法。细节描写是描绘人物性格、介绍故事情节的常用表现手法,能够具体生动地反映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颇为重要的环节。《战国策》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注重通过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来刻画人物,从而准确生动地反映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及发展变化,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战国策》中“有的人物由此达到了呼之欲出的程度”。《苏秦始将连横》中,通过对苏秦外貌的描写,塑造出了一个落魄、郁郁不得志的人物形象。“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赢滕履履,负书担真,形容枯稿,面目黧黑,状有归通愧色”。这段话,对苏秦的着装,从上身的貂裘写到下体的裹腿草鞋对人物的容貌,既写了苏秦因身心交瘁力疲神衰“形容枯稿”的样子,也写了他因奔波跋涉风尘仆仆“面目薰黑”之状,文中通过他自惭形秽羞愧难言的神情来展现他的羞愧。就这样,通过外貌、衣着、表情等细节,苏秦这个人物就生动形象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
谋臣策士们若要说服诸侯,达到“欲富贵耳”、“取田邑”的目的,必然需要掌握良好的论辩技巧。《战国策》所涉及的辩论技巧有分析、利害对比、类推、演绎、归纳等。当然,辩论只是有技巧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铺排、比喻、反复、顶真、引用等。其中,《战国策》最为鲜明的特色就是铺张扬厉,文辞上的铺张夸饰,以高屋建瓴之势一贯而下,纵横驰骋,这些形成了铺排这种手法。比如《苏秦为赵合从》中的“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那,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齐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莱如丘山……人肩摩,连枉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软而富,志高而扬”,这段话节奏感极强, 极尽夸张之能事,圆融浑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典总有能成为经典的原因,总有其精华值得我们去反复地思考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我们读《战国策》时的正确态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209254.html
相关阅读:《烟囱下地孩子》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400字3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2000字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笔记500字4篇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000字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