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读书笔记:生产力发展与对军队的控制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在豪门贵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将帅的权力,受到一种天然的力量约束。因为在贵族子弟遍布的军事系统内,哪一个将领也无法一手遮天。    因为在贵族政治下,军队无论从组建,还是人事任命、后勤保障,都不可能离开豪门贵族的支持、干预。    随着贵族社会的衰弱,自然有利于皇权控制帝国。但它显然也有利于将帅控制军队。    因为在官僚政治下,军队无论从组建、还是人事任命、后勤保障,将帅拥有的独立权力,都越来越大了。在这种背景下,将帅的权力渐渐处于失控之中。    从这层意义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社会的整体交通、媒介越来越发达),皇权从一个危机,走入了另一种危机之中。换而言之,皇权不再面对来自贵豪门贵族的威胁,却开始面对来自将帅们的威胁。    安史之乱,表面上是偶然原因造成的(皇帝的个人失误造成),但实际上,主要是因为随着豪门贵族势力的衰弱,将帅在军事系统内的权力,越来越大。    面对渐渐失控的军事系统(因为将帅的权力越来越大),皇帝自然是十八般武器都用上,而且为此费尽心机,但因为受制于生产力(主要是因为交通、媒介还未达到相当高度),实际效果一直也不明显。一切直到赵匡胤时代,才渐渐摆脱这种尴尬的状态。    皇帝想让军事系统纳入可控、有序之中。方法很简单。就如,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皇帝想绕过司马炎的覆辙也很简单,只是在特定的生产力阶段,这些方法都无法有效操作罢了。所以,当时的军政强人、乱世豪杰、优秀的帝王,都只能沿着司马炎的覆辙,接连摔倒。    想把军事系统纳入可控、有序之中的方法。无非有以下几种。    第一、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军队的人事权力。换而言之,各级军官的任命、升降、调动、奖惩、生死,都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至少,将帅的这种权力,变得越来越弱。    在这种背景下,将帅身边的人,就不可能都是将帅的私人亲信,而全是可以与将帅分庭抗礼的人。因为军官的任命、升降、调动、奖惩、生死,不是将帅可以随便决定。那军官面对将帅,自然用不着唯命是从了。    第二、中央政府让文职官员(或政工人员),全面介入军事系统。关于这种方法,都用不着看太远的例子。只要看看我朝军队内部,政治委员遍及军队各级机构,而且权力、地位在同级将领之上,就可以知道了。    第三、让宫廷力量全面介入军队。在安史之乱后的唐帝国,这种方法成了最先出现的、巩卫皇权的救急办法(太监控制神策军)。在明帝国,这种方法,也一直长久的、普遍的存在着(御马监,太监监军)。    随着贵族社会的衰弱,军事系统失控的情形越来越明显(安史之乱不过一个具体的标志性事件)。各大帝国,大约都是用上述三种方法控制军事系统的。直到今天也不例外!    在交通、媒介达到相当高度的社会中。这三种方法(主要是前两种),自然可以有效控制帝国军队。但在交通、媒介相对落后的阶段(在安史之乱后,杯酒释兵权前),上述三种方法,是难以有效应用的。    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军队的人事、后勤,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在交通、媒介相对落后的阶段,它可能产生的弊端实在太大了。    因为上述三种方法,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一句话。那就是让文人控制将帅、让太监控制将帅、让中央政府遥控军队。如果从大道理上说,这纯粹是昏君才会干的事,这纯粹是帝国自废武功的做法。但是,现实的历史、社会,从来不是在大道理的推动下运行的。    宋帝国、明帝国都走出了晚唐、五代的困局,但是人们对它的军制,一直充满了非议之声。但这种非议的廉价的,就如人们认为司马炎分封诸王愚蠢不可理喻一样。    在五代时期(包括安史之乱后的唐帝国),因为生产力的限制,所以皇帝都无法有效运用上述方法。    首先,这些方法,需要承担足够的道德风险。因为,当皇帝试图让文人控制将帅、太监控制将帅、让中央政府遥控军队时,将帅都会用冠冕堂皇的原因反对它。并且以此为借口,让皇帝瞬间陷入失控制状态中。    其次,这些方法,需要克服技术上的困难。在交通、媒介相对落后的阶段,皇帝如果真一心用文人控制将帅、太监控制将帅、中央政府遥控军队,结果只会让军队的战斗力全面下降。如果皇帝不能克服这种方法带来的弊端,就这样控制军队,实在等于想自杀。    这是安史之乱后、杯酒释兵权前,军人势力一直强有力威胁皇权,而皇权在他们的威胁下无法走出的主要原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255152.html

相关阅读:简爱读书笔记4篇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800字
读书笔记150字
读书笔记大全-《西顿的动物》读书笔记
《雪豹悲歌》读书笔记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