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用了第一卷第一部二十五章的篇幅,为1812年俄法战争作铺叙。俄罗斯宫廷内部的政治派别、上层社会各细分阶层的心态、小说中的四大家族各色人等,在激烈的利益冲突、灾难恐惧、群体性盲从、死亡降临等多元化场景中闪亮登场。托翁在他举重若轻的描述中,将《战争与和平》的最主要人物、重要角色、基本主题概念融为一炉,信手拈来,气定神闲地绘就了一副俄法战争前,以俄罗斯上层社会为主的瑰丽画卷。
现在,战争的场景终于在第一卷的第二部徐徐显现。说它徐徐展现,仍然是因为托翁气定神闲的慢笔。在描绘战场景象之前,托翁十分巧妙地安排了一场阅兵式。沙场秋点兵。
细细想来,托翁与后世的德国哲学巨擘海德格尔虽相隔百年,但他们却有一些共同的话题,如上文提及的恐惧、众人盲从、死亡,又如现在提到的空场,不过一位从文学,一位从哲学的维度罢了。
在这片空阔的阅兵场中,俄军各色人等纷纷在托翁笔下被解蔽,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这个交汇点上,显现其本性,并随着军歌嘹亮,走向战场,他们的身影集体地被纵深推向遥远的地平线。这也是海德格尔哲学中“林中空地”的重要内涵。 二、库图佐夫形象里中国老子思想的投影
既然是阅兵,自然有主帅,俄军统军元帅是库图佐夫。他的出场是间接式。通过基层团长误会他的意图,让二千名士兵穿上符合礼仪的阅兵服,然后他通过副官补述命令,要求士兵穿着破烂不堪的士兵大衣接受检阅开始的。
笔者近日研习老子《道德经》,发现托翁笔下库帅检阅让士兵换装一节,也似乎蕴含着老子《道德经》思想的深邃内涵。
首先,上面说到,团长最初让士兵换上阅兵服接受检阅,为的是利益。《道德经》第十八章云:“大道废,有仁义。”不是说天下大道走不通了,仁义才产生,而是说仁义本来就蕴藏在天下大道中,天下大道被政治势力隐没后,仁义这对概念才被特意曲解裁剪后,假仁假义被单独特出出来。《礼记.礼运》对此补充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故谋用是作,兵由此起。”礼本来是内涵于真正的仁义之中,是辅助人们协调彼此关系的,现在大道不行,虚假的仁义出现,礼义也就异化和固化成了以外化的繁琐形式约束人的本性的一套规矩,因此也就有了空子可钻,各种权谋欺诈在所难免了,讲究兵不厌诈的战争应运而生。托翁以蜻蜓点水的笔锋貌似顺带提及仁义礼仪的外在形式“礼仪”,信手拈来中点触到了人类战争的根源所在。
应该说,库图佐夫举行这场衣衫不整的阅兵,目的就在于让奥国盟军首领看到俄军的战力不足,达到他减少无谓会战和会战带来的无谓伤亡的目的。作为统帅,战绩即政绩,政绩就是升迁的政治资本。为什么库图佐夫的基调却是既不主和,又不急于求战?概要言之,库图佐夫无计较各人私利,一切以祖国和百姓利益为重,在确保能最终驱退法军的前提下,尽一切可能去减少百姓子弟兵的伤亡。因为这些士兵都是各自家中的栋梁啊!库图佐夫不像那些一心以战功为荣的德国参谋和俄军少壮派,他温和、务实、不爱折腾,作为俄军统帅,却从容自若,“为而弗恃,成而弗居”“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二、八章)。落实到检阅行动上,除了与个别人简短对话,没有特别的阵仗和口号,原本应该气势如虹的大阅兵,竟在他萎靡不振地从受阅部队面前走过后悄然收场,一如《道德经》第十七章里的境界:“太上,下知有之”。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库图佐夫作为统帅,并非是高高在上,等待下级攀附。在检阅中,他展现了柔情的一面。他亲自招呼了曾在伊兹梅尔战役的老战友连长基莫兴,并在团长面前公开予以赞扬,也耐心听取了从军官贬为士兵的陶洛霍夫表达对沙皇的衷心,并予以鼓励。托翁笔下的库图佐夫也有着诸般缺憾,也非圣贤。但或许正是这些缺憾,和类似周易“比”卦九五爻的向下亲比,使得库图佐夫身上又有了“和其光,同其尘”(《道德经》第四章)的与人呼应,从而与全体官兵融为一体共进退的感召力。 三、裙带关系中的青年梯队
《战争与和平》作为史诗般著作,自然不会缺漏一个群体,即上层社会中靠潜规则上位后醉心钻营人脉的青年参谋群体。与淡薄名利、不爱折腾的库图佐夫元帅相比,他们特别看重荣誉、军功和晋升际遇。同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明白潜规则的重要性,争取荣誉首先用尽一切手段进入俄军司令部,出现在阅兵式以及今后的俄法首脑会谈等重大场合,彰显身份尊贵,并竭力经营人脉,长袖善舞。论起这方面的技艺,没落贵族子弟保利斯拔得头筹。以他的少年老成,进入部队司令部后不久就深知潜规则对“前途”的重要意义。在整部小说中还有青年军官别尔格、外交官比利平,姿色出众的交际花海伦,总之是散布于上层社会各个细微的角落。即便是在这短暂的检阅中,也安排了一位曾经与陶洛霍夫在彼得堡滚混,见到陶洛霍夫降职后疏远,见到元帅亲自关心陶洛霍夫又主动套近乎的热尔科夫,一波三折,丑态尽现。
与这些高贵血统的青年参谋相比,出身卑微的团长不能不费心上下讨好:既要揣摩元帅意图,看见受阅团队着装不整而大发雷霆,又要费心巴结与元帅有着各种交情的下级们,例如基莫兴和陶洛霍夫,防止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巨笔如椽的托翁特意安排了混入司令部的小角色热尔科夫扮作小丑,惟妙惟肖在背后模仿团长在元帅面前的一举一动,一蹙一颦的滑稽桥段。在裙带关系青年梯队的集体忍俊不禁中,何尝不是这人世间的一种说不尽,道不明的辛酸苍凉? 四、被弄坏的安德烈公爵
在这个裙带关系青年梯队群体中,《战争与和平》最核心的人物之一,含着银勺子出身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公爵无异又是另类。
安德烈出身十分高贵,其古板顽固的父亲老保尔康斯基公爵是叶卡捷琳娜女皇时期的宠臣、库图佐夫元帅的亲密战友。父子二人十分清楚安德烈进入库图佐夫司令部当属轻而易举,所以为父者叮嘱儿子要有十足的上进心,“不要做太长时间的副官,不会出人头地的!”年轻帅气的安德烈公爵也正如其父期待的那样,继承了自希腊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贵族传统品性:豪迈。
纵览整部《战争与和平》,安德烈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突显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中对上等的伦理品质“豪迈”的规范。一是期待巨大的挑战。安德烈公爵一心期待成为与英国土伦、法国拿破仑这样震惊世界的军事统帅。读书笔记()他必须秉持的保卫俄罗斯的政治立场与他对获得了巨大军事胜利的拿破仑的高度推崇,一直是他心中的痛苦纠结。二是他在司令部中比自己实力弱的人显得十分“平易近人,温和有礼”,不屑与下级和弱者争夺利益,也赢得了一部分同僚好评。
然则,安德烈公爵毕竟也是凭借潜规则直接上位。他享受潜规则利益的雄厚政治资本让他直接鄙夷在库图佐夫元帅面前神情紧张的团长,小丑热尔科夫悄悄模仿团长笨拙姿态,安德烈公爵简直要忍俊不禁;同样地,出身不那么高贵的热尔科夫一时把持不住自身,在军情紧急之际开过火玩笑,也被安德烈公爵毫不留情地轮流用法语和俄语好生训戒了一番。他与俄罗斯首富私生子皮埃尔虽是密友,也同样保持着一种优越感。俄奥盟军中的奥地利军队吃了败仗,损失惨重,轮到俄军直接与法军对阵。安德烈公爵既紧张,又高度兴奋,真的感觉天将降大任于自己,狂热到无法容忍恶作剧的热尔科夫,以至于他原本对待普通同僚的那份温和亲切荡然无存。
不能不说,托翁安排安德烈公爵这样的“青年领袖”式人物,作为《战争与和平》三大最主要人物之一是有其深刻寓意的。这个深刻的寓意就在于安德烈公爵来自传统政治谱系的高贵出身与当时俄罗斯取经西方逐步兴盛趋势的紧密纽和。高贵的出身,使得在远离尘世的童山长大的安德烈一生平步青云,豪迈中却也刚愎自用。俄罗斯当时在亚历山大大帝领导下的资本主义化改革,其精神范本就是拿破仑的民法典。主张“绝对精神”的黑格尔对拿破仑也是推崇备至,认为拿破仑在军事上失利,但其精神却横扫欧陆,大获全胜。安德烈公爵无疑是《战争与和平》中“绝对精神”的化身。被抛入世的高贵出身与绝对精神引领下对人世的特殊领会、对待,塑造了安德烈公爵的极端品质。虽然经历在友情的关怀和爱情的滋润下,他生命力的果仁种子有过短暂的复苏,但他在自己营造和深挖的思想洞穴中走不出来,看不到过去、现在与未来交汇的地平线,没有生命力的“仁”,没有心灵的爱,也就没有风华正茂时的精神的成长,有的只是奋斗之后的绝望、激情之后的退却。笔者始终觉得被托翁赋予清秀俊美形象的安德烈公爵是与《红楼梦》里同样柔弱的林黛玉的呼应。林黛玉香消玉殒,贾母泣曰:“我把她弄坏了。”安德烈,又何尝不是被高贵的血统和绝对的时代精神“弄坏”的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257019.html
相关阅读:《读书文摘》读书笔记:多少豪情掺杂了功利?
《落花生》读书笔记
《草原》读书笔记
《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读《追风筝的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