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王三昧忏》为夏老所撰。依着大唯识与小唯识去解读忏文是完全不同的。小唯识下的经忏是六识为基展开的,依此解读此文,则是通过对于自己身口意三业的修正来与佛相契。而大唯识是在八识之上展开,故经忏变成了一种方便,依据境智,则心境相依,道场也是心的变现。道场之庄严即是心之庄严的示现。依着开显境智。
如夏老在文中所说“须知种种音声、种种事相、种种威仪、种种庄严,皆是自心智光显现”,若以梦境为喻,则梦里的一切都是做梦者的生机(功德),这样六尘是通感的,音声即是光影,皆为实相,如《大宝积经·无边庄严会》所说“如来但以异名宣说,如是密意,应当了知”,密意是对六识密而不显,换句话说,以六识为基,是无法开显法界真实的!因为化身(色身)含摄在境智里,所以立于化身(六识)去观察,很容易以我为第一因,生起我慢,星辰是围绕个体而转。而大唯识开显出境智,六识的觉受真是很渺小,只是大千世界的一粒沙子。这样修行就变成如何从六识中把七识开显出来,也就是与背景连上。在六识层面我们以为心中藏有大千世界,而在境智层面,则六识的我们在世界里面,同时世界也是心识的变现。等于说你在境里,同时还有非你的你变现出这个境,提供了境和你活动的平台!故夏老说“应知庄严道场,即是庄严自心。庄严自心,乃能庄严道场。自心起信,还信自心”,这里的自心不是六识的心,而是从道场向上寻得七识(乃至向上)的心!故始觉、本觉都是从非你谈的,不是从把现有的你修理的如何完美!
我们曾开玩笑,说:“你是善思惟菩萨”“你是善辩才菩萨”,“你是八地菩萨”“你是观世音菩萨”,诸如此类,感到很开心。这种开心是因为我们把自己定位于六识的你,而产生的一种错位,你与佛怎么会一样呢,这种错位产生了幽默。但是若是从境智上看,心心心是佛,如果这是佛(八识)所依(变现)的境,那么境里的一切都是佛,如水入水。那么我们还真的是诸大菩萨,要是这样看,反而若有人说“你是祝师兄”“你是大鞋”,我们会感到错位,因而感到幽默而开心,我是境呀,怎么会是大鞋呢,哎,这个很有意思。进而两重的看,就不是玩笑了,当然也能包含玩笑的觉受。所以这个很是微妙。
从六识到境智,这一关确实很难,如果不难就不会有如是多的方便法门了。如同夏老所说“我等同业大众,无论所闻所见,均应提高警觉”,就是警觉的开显境智,与背景搭上。与背景搭上,你就活了,就完整了,就回归到大海,回归到母亲温暖的怀抱,多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260476.html
相关阅读:《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读书笔记之小白的选择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读书笔记
《能高呼的人》读书笔记
潜伏读书笔记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