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一、闲话

断更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处理了一些工作上的任务和颇费精力的私事,忙乱的状态暂时告一段落,所以又回来了。不过忙归忙,笔记无暇兼顾,但看书还是没有放下的。

世界史和文明史是最近阅读的重点方向,所以上个月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自然毫不犹豫地买了。抽了两天的闲暇时间,一口气翻完,感觉还不错。

二、对本书的大致感受

书的作者是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潘科。作者在前言里说,他自小就对欧洲中心历史观存在疑虑,对欧洲之外更广阔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作者逐渐为亚欧大陆腹地的历史所吸引,因为几千年来,亚欧文明在此汇聚交融,在欧洲崛起之前,这里才是世界的中心。因此他有志于写一本关于“亚洲心脏”的兴衰史,这是此书的由来。

全书的行文,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意志。对于欧洲,有意避开了过多的笔墨,大部分的篇幅,都是以中东和中亚为中心展开,兼顾伊朗、阿拉伯半岛、欧洲和南亚次大陆。但遗憾的是,全书以“丝绸之路”为名,但对丝绸之路的主角中国,罕有提及。

全书的结构体例,虽有不甚严谨甚至略显牵强之处,但胜在一个新颖和全面:从公元前数百年丝绸之路诞生直至现代,两千多年的大事大势,都分散安排在25个章节25条丝绸之路的衍生之“路”中。但也正是因为过于求“全”,所以有些与丝绸之路关联性不是太强的主题,也冠之以某某之路,略显牵强。

但这些缺憾并不妨碍这是一本好书。作为历史类题材的书籍,有不偏不倚的史观作底色,有扎实充分的史料和数据做支撑,有许多耳目一新但经得起推敲的观点,加之行文流畅,逻辑清晰,我们还能期望什么呢?

三、本书内容介绍

第一章是“丝绸之路”的诞生。作者将丝绸之路创造者的首功,记在了波斯帝国名下。作为中国人可能有些难以接受,未尝不是中国中心史观作祟?须知丝绸之路两千余年的历史,上万里的路程,主要的开拓者和穿行者,始终都是波斯人、粟特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波斯人西接希腊,东联中亚两河之地,以军队和路网促使亚洲大陆两端商贸极大繁荣。之后又有亚历山大东征,更是将脚步延伸到印度河谷和天山之西,再之后继起的是安息和罗马。而中国也在同步向西拓展,与西方世界在天山两端实现了对接。

第二章是“信仰之路”:丝绸之路上互通有无的不仅是货物,还有宗教。作者指出,“丝绸之路上的智慧空间和神学空间十分拥挤,神祗和宗教派别、神职人员和地方领袖在这里相互竞争。这不是一般的较量”:这些信仰之争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印度教、耆那教、佛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等,在丝绸之路上此消彼长,至今仍未停歇。成王败寇的标准,在此也同样适用。

第三章是“基督之路”:主要介绍的是基督教向东传播的过程,以及伴随东西罗马分裂的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分裂。但在7世纪中叶,竞争格局变得明朗了,基督教压过琐罗亚斯德教、犹太教和佛教,长驱直入地向亚洲进军,塔里木盆地的喀什,都曾建立过基督教区。教士的足迹甚至远至长安。如果对高中历史课本还有印象,应该还记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吧?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每次去西安喝酒必去观摩。

第四章是“变革之路”:讲的是伊斯兰教在中东的崛起。先知圣迹,多说一句都是亵渎,我们高颂一声“安拉阿胡克巴”就进入下一章吧!

第五章是“和睦之路”:讲的是伊斯兰教从中东向北非、小亚细亚、波斯和中亚扩张的过程,除了利用罗马和波斯两败俱伤和衰落的契机之外,主要是利用了与基督教和犹太教教义的共同之处,极力拉拢,获取二者的支持,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犹太教之间,一度出现了和睦共处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时期,伊斯兰文明是先进和富裕的代表。正如作者所说,“当时的激进主义者并非穆斯林,而是基督徒;当时那些思想开放、求知欲强、慷慨大度的智者都在东方,而不是欧美”,“穆斯林的征服行动创造了一种新的世界秩序,以及一个自信、开放、热衷发展的经济巨人。繁盛富足、没有政敌、没有宗教对手,这是一个真正靠着讲规矩就能取胜的地方”:读来颇让人有几许感慨。

第六章是“皮毛之路”:严格来说,皮毛之路不能算丝绸之路,或者只能算一条支线,它连接的是中东地区与北方的黑海-里海北部草原以及更远的东欧森林地带,皮毛分草原的兽皮和森林的毛皮。草原兽皮的主要提供者的代表,是西突厥分支可萨人,但有意思的是他们信仰的是犹太教;森林毛皮的主要生产者是俄罗斯的祖先,罗斯人,来自于北欧的维京人,他们驾着维京长船,拎着斧头,沿着奥德河、涅瓦河、伏尔加河和第聂伯河逆流而来。

第七章是“奴隶之路”:罗斯人除了贩卖毛皮之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沿途抓捕当地居民,和毛皮一起贩往南方。被抓的人被称之为“斯拉夫人(Slav)”,因为他们都是失去自由之人:奴隶(slave)。与此同时,中亚的伊斯兰王朝也惯于从草原上招募奴隶军,如萨曼王朝的“古拉姆”:奴隶军地位日渐提高,直至掌权之后改朝换代,如伽兹尼王朝和塞尔柱王朝的创建者,都是奴隶军出身。

第八章是“天堂之路”:讲的是十字军东征,一场充满背叛、黑暗、血腥、杀戮、欺骗和狗血的连绵百年的战争。

第九章是“铁蹄之路”:蒙古人来了,从中亚到东欧再到西欧和中东,一片人仰马翻鸡飞狗跳。古典时代最强大的征服者,大部分的亚洲、大半个欧洲,都在蒙古人的铁蹄下颤抖。蒙古人最后止步于艾因贾鲁,表面上是被埃及马木留克阻挡住了,其实是败于几度大汗的争夺,以及最后四大汗国的分裂内斗。

第十章是“重生之路”:蒙古人在征服了亚欧大陆之后,也重建了亚欧大陆的整个经济体系,进入欧洲人视野中的不仅是蒙古,是整个亚洲,尤其是东亚。但蒙古人的征服行动给欧洲带来的最大影响,不是贸易、战争、文化或者货币,而是带来了草原上的鼠疫,“黑死病”: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之后,欧洲的社会结构彻底重组,农民、妇女和劳工的地位上升,新的生活方式开始在欧洲出现。作者甚至认为,“黑死病带来的转型为欧洲西北部的发展奠定了长期的基础。18世纪的工业革命根植于瘟疫以后的世界:随着产量的提升,人们的野心变得更大,财富不断累积,同时消费的机会也变得更多“。但我觉得这个结论可能有点牵强。工业革命的兴起,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黑死病的影响,未必那么直接和主要。

第十一章的”黄金之路“、十二章的”白银之路“、十三章的”西欧之路“,讲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在西非和南美掠夺黄金白银和奴隶,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历史。这个阶段的”丝绸之路“更多地是作为背景板出现,这也是前文所说的牵强之处,但这几个章节也同样有价值,对于历史的梳理,颇有新意。

第十四章”帝国之路“,讲的是日不落帝国大不列颠的崛起。这个章节过多地强调英国海军的作用,对工业革命的决定性作用基本上没有提及。但其中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原来引发北美独立战争的《茶叶法案》,竟然是为了补东印度公司经营危机的窟窿,引发的连锁反应。

第十五章”危机之路“、第十六章”战争之路“,主要内容是说俄罗斯的扩张和德国的崛起,对英国的威胁。彼此之间的冲突,最后以一战告终。欧洲王冠滚落满地,英国也从世界霸主的神坛跌落。

第十七章”黑金之路“、第十八章”妥协之路”,描述的是波斯湾石油被发现和各方争夺的过程,英国人暂时成了最大赢家。

第十九章“小麦之路”、第二十章“纳粹之路”,主要内容是纳粹德国的扩张和灭亡过程。

第二十一章到二十五章分别是“冷战之路”、“美国之路”、“霸权之路”、“中东之路”和“伊战之路”,主要内容是美苏争霸,以及围绕中东、伊朗、中亚、阿富汗一线爆发的诸多冲突和妥协。苏联疆域的南线,是冷战的主战场。

四、尾

总而言之,良心之作,有成为经典的潜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268359.html

相关阅读:读书笔记大全-卖火柴的小女孩读书笔记
《纪念刘和珍君》读书笔记600字
读书笔记300字范文大全
《无尽的追问》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教科书”是不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