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东坡的学士形象,估计只要读过书的都不会陌生。苏轼的诗词与散文,许多人耳熟能详。倘在北宋, “苏粉”自然比现在更多更痴更疯狂。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和尚、隐士、酒店老板,甚至是不识字的农妇,对苏东坡的散文和诗词都是钦佩有加。神宗皇帝在政治上始终疏离苏东坡,但“只要吃饭中途放下筷子,一定是读苏东坡的诗词或表状。”欧阳修说,他每次收到苏东坡的新作,都会快活一整天。连苏东坡的政敌王安石,死对头章?,对苏东坡的文采也是真心的钦佩。
至于寻常百姓,更是有崇拜到痴狂的:“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颂。”苏东坡死后10年,朝廷曾禁止苏东坡的作品,赏钱增至八十万,但“愈禁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可见,苏学士特殊的文坛地位和文学魅力,还真不是吹的,完全能够迷倒一大片。所以,到南宋孝宗皇帝,朝廷干脆顺应“民意”,不但对苏东坡政治上“平反”,还谥封其为“文忠公”荣衔。圣旨和皇帝亲笔题的序文印在各种版本的苏东坡全集卷首。
名气大了,就容易招风。中国自古崇尚“诗言志”,作为豪放派诗人的苏东坡更是性情中人,随时随性的直抒胸臆,把自己的思想和情绪都裸露到了朝野。作为艺术,这是一种至纯至真,但作为政治家,这是大忌。苏东坡所处的时代,正是改革与保守殊死相争的阶段,苏东坡的地位又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文字给苏东坡带来快乐和名望的同时,也给苏东坡带来了无尽的梦魇。文字可以有多种解读,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可以读出不同的答案。面对皇帝的误解、反对派的曲解、政敌的牵强附解,让苏东坡无法辩解。特别是当他倒霉的时候,文字成了政敌深入剖解苏东坡“异心和异见”的最好依据。尤其是晚年的苏东坡,一再被朝廷放逐,有时候第一个流放地还未到,政敌又从他的诗文里挖出了新的罪状,新的流放已经接踵而来。一轮一轮的打击,几番死里逃生,灵魂震荡,让诗人不得不思考生命的真谛。
在儒、释、道之间,苏东坡的思想观念里冶炼出一种新的混合人生观。东坡居士成了苏轼中年之后的一张新的名片。佛学思想使苏轼在痛苦的人生忧患之中得到精神慰藉和解脱。但他不能接受释家生命是负累和困难的理论,他觉得只要活着,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美好的。这种思想在其文学作品中的反映也越来越明显。在参透荣辱得失苦乐进退利害安危等世俗烦恼之后,他的思想有了超凡脱俗的升华,其乐观旷达的博大胸怀,其空灵澄彻的精神境界,使其作品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
无论是苏学士,还是东坡居士,他始终没有放弃作斗士。虽然,苏东坡是一个失败的斗士。苏东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有襟怀苍生的博大情怀,但他的仕途之路始终走得非常艰辛。虽然历任皇帝私底下都崇拜他,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连皇后(太后)也成了他的朋友,但他的大部分岁月都失于流放之路,命运困于党争,生活厄于清苦,一直活在屈辱中。苏东坡的失败,归根到底其实就是“文人政治”的失败。
说到“文人政治”,托克维尔的那本《旧制度与大革命》,可能马上会被人想起,自前年该书因一位政治要人的点赞而声名?赫以来,书中描述的“作家干政”现象,也引来无数关注。这位法国哲人描述了在大革命发生之际,深刻影响当时法国社会的一群精英群体,他们对日常具体事务一无所知,只关心制定抽象原则,宣扬普遍法则,而从不考虑用何手段加以实施。读书笔记苏东坡就是一个典型的“文人政治家”,他有清晰的思想,有华美的文采,有果敢的行动,却没有政治家必须具备的韬略。他个性固执、讲话口无遮拦,讨厌一切欺瞒和伪善。这种单纯与真挚很容易让他成为一个四面招风的靶子,让他始终处于风口浪尖。
此外,作为文人政治家的苏东坡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他的人格中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他想通过当官实现更多的政治梦想,而对官场生态不闻不问。另外一方面,他对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又心向往之。这种想当居士、隐士的念头,让他在官场上斗志大打折扣,只要一碰到挫折,他就很容易悲观泄气,萌生像陶渊明一样过隐居的生活想法。这种革命的不彻底性,使他在政策环境最好的阶段,也没有把握住机遇,致使反对派很容易东山再起,再次将苏东坡的政治理想扼杀在萌芽状态。
林语堂先生所撰的《苏东坡传》是英文版,我读到的版本是台湾著名翻译家宋碧玉的译本。尽管林语堂的作品文采优美,但经过中英文两次折腾,味道已经打了折扣,其意境和韵味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就像把米碾成粉,然后用粉做米饭,吃起来的味道可想而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271880.html
相关阅读:《老板不在》读书笔记
初中生《老人与海》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600字初二
《乌木马》读书笔记150字
读梁衡的《母亲石》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