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论语?泰伯第八》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笔记】前人著述,甚至有说昌有德,故而后来“扩张国势,竟有天下之三分之二,到他儿子便灭了殷商,统一天下”。这种解释实在是太坏。有德之人志在治民,而不在得国。本章所言,太伯之德在于为有德之人能德行天下而克已。泰伯弃国而走,实则不合于“父母在不远游”之义。表面上这是不孝,但究其根本,则是以小恶而推行大德。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刻板地以为古人做事因循守旧,不知变通,在这一章中我们则看到另一种现象,即以社会效益最优为目标。夫子从泰伯的“不孝”中看到泰伯的良苦用心,其实也不仅是对泰伯的赞许,更有一种以古喻今的伤感:有位之人不能放下所得,有德之人不能德行天下,自然社会也难以寻求好的促进方案。夫子赞泰伯,也是感叹自己!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笔记】礼,是标准,是“知和而和”的恰当。内心没有理解恭、慎、勇、直的意义,则难以把握其尺度,最终反受其累。一国之几俗与上位者的行为、提倡有很大关系。一国之风俗如何,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国家政策层面的决策。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笔记】此章应该发生于曾子晚年,自度时日无多之时。曾子日有三省,时时检束自己的行为与内心,而此时让弟子们开衣视之,亦是临终检束。“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有道则仕,无道则隐”,曾子此举实则甚合于夫子之道。有些注述认为此章见曾子之不足,或有偏颇。曾子自己我检束并告之于弟子,也希望弟子能谨守此道。君子不临险地,保全身体、保全志趣都同等重要。邦无道,君子退,不在庙堂,故也不会有庙堂之辱。邦有道,也或时有困顿,此时君子以身事人君,不避生死,有时或许是难以保全身体的。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笔记】孔子在时,为救民而周游天下,曾子病重,亦不改夫子为民之初衷,故而言之于孟敬子,孔门之大担当,至死方休。曾子以“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为引子,不可谓不动容貌、正颜色云去。如此淳淳以告,足见曾子之情深意切。孟敬子若果能行此,以上位者之德,下必效之,鲁国之民风将醇朴,国家能治。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曾子最后告诫此事,亦是希望有位者能以民为重,祭礼不在繁杂,在诚。礼,本身即有恰当之意,过犹不及。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笔记】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虚心以就下,不忘初心,必能大成。我执我慢,不以我为中心,而以事为中心,不以虚华为中心,以践行道之目的,自然能成。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笔记】君子可以寄大事而不乱其心,不改其志。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笔记】上章言君子之德可以托重任,此章言君子受重任而竭力前行,至死方休。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笔记】诗言志,兴于诗,发真远之志也;立于礼,取其节,而知事之本末处置之法;成于乐,则于前而者而纯熟其心志。如是三者,人材方能养成。诗、礼、乐,是对应教育的三个阶段。初学之人,应该以立志为上,知为什么而学;知为何而学者,必求于如何践行,寻求处事之法,而不至于陷于“劳、葸、乱”故而应该以礼节之;志成而能行,当进一步修身,故以乐涤荡之。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笔记】百姓的思维在于如何让自己生活更好,而国家的思维在于如何治理天下。这两者既同一又分离,故而国家战略与百姓思维多有出入,一个是集体主义的,一个是个人主义的。春秋之时教育水平也极有限,百姓自然也难以理解国家的整体策略,故于种种限制之中,让管理国家之人负责政令,动员百姓以治天下。这种政策是难以让百姓理解的。动员百姓容易,而让百姓理解政令难。8.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笔记】疾贫者必内心不仁,不仁者而好勇,则易生乱。不仁者无底线,处置过甚则必无所不为,必乱。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也已。”【笔记】德性是人之根本,人若德性有亏,虽有才亦不足为用。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笔记】三年学,不至于谷者,必能安贫,必能慎其事。好学而能安贫者,其志必远。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笔记】读书笔记人能从善好学,无论环境如何,坚持自己内心之道,实在不易。不居于危邦、乱邦,免受其祸,是君子之智慧明辨。君子之道当为有利于天下,有机会时必践行其道。时机不合时,静待时机。君子安时处顺,有才不用,是谓弃天下;不合于时而用,则不够智慧。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笔记】国家政令之行,必有其深意,人知其一难知其二,选人而任,不干于政,此其一也。其二,君子行事,不取其辱,此其二也。8.15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笔记】乐,所以正礼,所以涤荡内心。礼乐正而后可以治天下。春秋之时,礼乐,即相当于法律一样。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而信,吾不知之矣。”【笔记】此三者之病,虽圣人在世,亦无可教之法,当自省之。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笔记】学海无涯,既求新知,又习已学。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笔记】此章关于“不与”解释较多,有任贤而不亲事、非求而得国、不为已。这三者都比较合于儒家的主张。儒家主张以德治国,舜、禹有德,故而不治而治。舜、禹有德,由众人推举得国。舜、禹得天下而为民,不为已。三者皆通。8.19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笔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之德,实乃人德之始。尧之德行于天下,人皆称之。8.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笔记】此章言得人材治国,人才难得。此章另外颇有些主流意识灌输的味道。夫子把周与理想的三代作比较,以正周之正统地位。8.21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笔记】禹薄于已,而厚于人,人君之德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272808.html

相关阅读:少儿读物《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名人传读书笔记300字大全
《撒哈拉的故事》的读书笔记
巴斯《进化心理学》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