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卡德勒?胡塞尼著《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读书内容:《追风筝的人》(卡德勒?胡塞尼著)
在看惯了或平和,或哲理,或文艺,或励志的很多书后,再看完《追风筝的人》,掩卷之后,长长的沉默,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突然想起上次在茶会的时候,师傅说了一个故事。他说,有一次他给一个客人泡了一盏茶,客人喝罢,差不多半个小时,静默在坐席上,一言不发,半个多小时之后,一行热泪从他眼中滚滚而下。当时听故事的时候,我仅仅把它当做一个故事。夸张了罢,我心里暗想,一个人的感官可以迟钝、或者酝酿这么长的时间吗?但这时候我信了,就在我合上这本书之后,如果给我一个这样的氛围,我想,我也会在如此长久的沉默中度过,未必是在思考什么,只是……无话可说。 这是一个我们只在新闻里听到过却从未曾接触,甚至做梦也不会见到的世界??阿富汗。
我是几十年前站在读报栏前,第一次看见这三个字,又听到黑白电视的新闻联播里隐约经常提到,黎巴嫩、阿富汗、两伊战争、印巴分界线……作为在和平年代长大的一代,这些名词只出现在新闻里,仿佛发生在另一个星球,或者古代,跟安史之乱啊、三国并立差不多的感觉。但这本书让我真真切切地走进了这片土地,它让我第一次知道,有一种失眠叫做在枪林弹雨中瑟缩,有一种拥挤叫做几十个人连续几天挤在连空气都变成固体的闷罐车里,有一种残暴叫做一言不合就爆头,有一种专横叫做“道德风华部”禁止妇女高声说话,有一种肃清叫做种族清洗,有一种惩罚叫做强暴小男孩…… 写这一段文字的时候,心里沉甸甸的,像再次被塞满了铅块。人的命运何其天壤之别,那么多人挣扎在朝不保夕的生存边缘,尊严、教育、民主、自由都是天方夜谭似的奢侈梦幻,我们却可以在这个时间,这个空间,每天茶余饭后在网上吐槽这里机制不好,那里压力太大,当真是一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矫情啊。 回到这部小说,我读出来的主题,是关于救赎。 “我”的父亲在全书里面,至一开始就是一个浑身充斥着饱满的正能量的男人,他战胜了别人赋予他的种种不可能,白手起家,创造了巨额的财富,迎娶了美丽而知识渊博的妻子,独自设计了孤儿院并把蓝图变成了现实,他借钱给需要的人,不接受还款,他帮助每一个他可以帮助的人,他对待家里的仆人,以及仆人的孩子都像自己的家人,以至于引发自己儿子的嫉妒,他在特殊时期,面对士兵对陌生妇女的施暴企图,冒着随时可能吃枪子的危险挺身而出,他赢得了那么多人的尊重,哪怕在儿子眼中,他是一个过于严苛的父亲,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光辉形象??一个正直、善良的好人。
倒是作为那个众人景仰的好人的儿子,书里的“我”,却是让人看着始终替他着急,“我”从小性格懦弱,做什么都依靠比自己还小一点儿的仆人哈桑;对于这个忠心耿耿的仆人,“我”习惯了他的陪伴,却从来没把他当过朋友,“我”和其他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从来不会喊上他,只是在身边没有其他人了,才会和他玩耍;每每看到父亲凡事惦记着哈桑也有一份,“我”嫉妒得要发疯,不惜撒谎也要想独占父亲的爱……后来,最让“我”羞耻的事终于发生了,当“我”看到哈桑为了保护给我追到的风筝,被人强暴,我却只是躲在矮墙后面不敢露面,最终选择了默默转身离开……从这件事以后,“我”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并把自己的懦弱转嫁到哈桑身上,“我”不再愿意看到他,更别提和他玩,“我”向父亲提出换新仆人,在遭到严厉批评之后,我甚至把自己生日得到的财物偷偷塞到哈桑的枕头下。我的阴谋得逞了,哈桑和他的父亲选择了永远离开我们家,不是被我父亲赶走的,而是他们自己坚定的选择。
这就是书里刻画的一对截然不同的父子,按照父亲的话,“要不是我亲眼看着大夫把他从我老婆肚子里拉出来,我肯定不相信他是我的儿子”。 如果你认为这本书就是为了褒扬父亲,以榨出他羽翼下那个小“我”来,那你和我一样,都错了。一直看到最后,我才发现,伟大与卑微,罪行与善举,它们之间只隔着两个字??救赎。 是的,如同我之前所说,这是一本关于救赎的书。 父亲的伟大,是为了对他曾经罪行的救赎,原来,哈桑并非是父亲的仆人的儿子,而是父亲本人的儿子,也就是“我”实实在在的兄弟。在那个时代,父亲只能痛苦地选择让他的那个儿子放弃一切身份,做一个卑贱的奴仆。及至他后来所做的一切,对所有人的善举,都是他对自己罪行的一种救赎,甚至对“我”,他让社会承认的一半骨肉的严苛,也是对他自己的一种严苛,当看到“我”,他就是看到曾经的自己,他因“我”的懦弱而怒其不争,又何尝不是对他自己曾经的懦弱而痛心疾首? 而“我”呢?在懦弱地活了那么多年以后,在终于得知这个让人震撼的真相以后,“我”原本可以继续纵容那个卑贱懦弱的自己,继续装着什么也不知道,回到属于“我”的自由的美国,回到“我”的作家冠冕之下,回到“我”美丽的妻子身边,那里有“我”美满的家庭中去。“我”几乎就这么做了,读书笔记如果不是趁着那股莫名其妙的冲动支撑我踏上了回归阿富汗的汽车,“我”的一切将再次回归正轨,回归到“我”那小小的虚假的幸福感中去。
支撑“我”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局势动荡的阿富汗,去寻找哈桑遗孤的那种冲动,其实就是“救赎”。正是这场九死一生的救赎之旅,让“我”多年来的心病终于痊愈了。“我”差点失去生命,哈桑的孩子,“我”的亲侄儿也差点失去生命,但是感谢真主,“我”们做到了,“我”们都到鬼门关走了一趟,但的确,这是一条让“我”“再次成为好人之路”。 《射雕英雄传》里面,当招摇撞骗的裘千丈终于落网,被一群正义之士团团围住,他鼓起最后的余勇,向包围他的人发问:“你们谁没有做过对不起别人的事?如果有,你可以站出来将我绳之以法。”一群侠客们低头扪心,或多或少都有过一些不那么磊落的举止,连那么老实的郭靖都不敢问心无愧地站出来。眼看裘千丈诡计要得逞,倒是洪七公出来解了围。
怕我记得不清,忍不住百度了这段文字出来: 裘千仞仰天打个哈哈,说道:“若论动武,你们恃众欺寡,我独个儿不是对手。可是说到是非善恶,嘿嘿,裘千仞孤身在此,哪一位生平没杀过人、没犯过恶行的,就请上来动手。在下引颈就死,皱一皱眉头的也不算好汉子。”一灯大师长叹一声,首先退后,盘膝低头而坐。各人给裘千仞这句话挤兑住了,分别想到自己一生之中所犯的过失。渔、樵、耕、读四人当年在大理国为大臣时都曾杀过人,虽说是秉公行事,但终不免有所差错。周伯通与瑛姑对望一眼,想起生平恨事,各自内心有愧。郭靖西征之时战阵中杀人不少,本就在自恨自咎。黄蓉想起近年来累得父亲担忧,大是不孝,至于欺骗作弄别人之事,更是屈指难数。裘千仞几句话将众人说得哑口无言,心想良机莫失,大踏步向郭靖走去。眼见他侧身避让,裘千仞足上使劲,正要窜出,突然山石后飞出一根竹棒,迎面劈到。这一棒来得突兀之极,裘千仞左掌飞起,正待翻腕带住棒端,哪知这棒连戳三下,竟在霎时之间分点他胸口三处大穴。裘千仞大惊,但见竹棒来势如风,挡无可挡,闪无可闪,只得又退回崖边。山石后一条黑影身随棒至,站在当地。郭靖黄蓉齐叫:“师父!”正是九指神丐洪七公到了。裘千仞骂道:“臭叫化,你也来多事。论剑之期还没到啊。”洪七公道:“我是来锄奸,谁跟你论剑?”裘千仞道:“好,大英雄大侠士,我是奸徒,你是从来没作过坏事的大大好人。”洪七公道:“不错。老叫化一生杀过二百三十一人,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都是恶徒,若非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就是大奸巨恶、负义薄幸之辈。老叫化贪饮贪食,可是生平从来没杀过一个好人。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这番话大义凛然,裘千仞听了不禁气为之夺。??《射雕英雄传》?第三十九回 是非善恶
好一个洪七公!快哉!壮哉!
在这世上原本没有完人,谁能说自己没有做过错事?更何况,哪怕有时候我们做了完全正确的决定,也难免对另一些人有所伤害。我们可以念念不忘这些罪行,躲在愧疚的暗黑里逃避追悔,也可以用更多善举来弥补自己的过失,为更多的人造福。前者是懦夫,后者则是勇士。
在这本书最后的“译后记”里,译者李继宏先生这样写道:“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面,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我’)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
在我看来,风筝代表的,是从懦弱到伟大、从罪行到善举的一扇门,一扇“救赎”之门。最终,“我”做到了,“我”追到了那只风筝,“我”打开了那扇门,成为了“我”自己和“我”父亲期待的那种健全的“人”。而对我们,看过这本书,或者没看过这本书,生长在战争、或和平时期的每一个人,何尝不需要踏上属于我们自己的救赎之旅?
我们都是“追风筝的人”,只是,你的“风筝”是什么呢?
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去追!《追风筝的人》读书笔记摘抄、读书分享《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285245.html

相关阅读:课程与教师 读书笔记
《沉船》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大全-繁星春水读书笔记
《游园不值》扩写作文800字
《狼图腾??小狼小狼》读书笔记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