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别让父母再流泪》这篇文章,我很感动,《别让父母再流泪》读书笔记350字。《别让父母再流泪》这篇文章里讲的是:有一个男孩他上高二那年迷上了游戏,总往网吧跑。唉!没办法,只好把那个男孩的爸爸妈妈叫到学校来,等爸妈来了,就把男孩叫到办公室里,那个男孩看见父母就仰着头,看着其他地方,老师说着那个男孩犯的错误,读书笔记大全《《别让父母再流泪》读书笔记350字》。父母一听就脸色苍白,父亲把那个男孩拉过来,然后父亲把拳头举得高高,接着蹲下来了,用手抱着头。那个男孩见父母都在流泪,就回教室了,他经过一番思考就下定决心了——好好学习。最后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大学,还把以前教过那个男孩的老师请到家里来吃饭,吃到中途,那个男孩站起来说了一句话:当父母最无助的时候他们只能用眼泪来爱我。
我在《别让父母再流泪》这篇文章里学到的道理有:人世间最爱我们的当然是父母,父母们用劳动、汗水换来了我们的幸福,那我们就更不能让父母们伤心了。
《别挤了》是英国着名作家狄更斯所作的一首给人以心灵教化的诗歌。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向 一、联系实际说说“挤”。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把诗中的每一句话与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比如“人间最好的一切”指什么,我们曾经有哪些行为让别人“受到压抑”,有哪些“丑恶偷偷潜入你的心里”等与诗歌内容相对应的问题,学生在联系实现中懂得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二、在朗读上下功夫。这样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诵,要求学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以体现语文课上的“读中感悟”这一理念。三、角色互换走进诗。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我”代替“你”,如,“我将问心无愧”,这不仅使学生深入诗歌之中,切身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也是对自己心灵的洗礼。四、合作探究得启示。学习了课文,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一再呼吁“别挤啦”?作者的呼吁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一百多年过去了,再读这首诗有何现实意义?学生在探究、交流中受到了启示,加深了理解。在这首诗的教学中,如果我能突出精读这一环节,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多一点等一等的耐心,课堂教学就会更有效。……
课 时: 2课时课 型 :造型·表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利用泥巴的可塑性,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泥塑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立体美感。内容分析:重点:泥的制作技巧和方法的运用。难点:对设计的花瓶的独创性。教学方法: 讲解教学手段: 示范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二、情境导入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泥塑花瓶。问: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个新颖的花瓶。三、欣赏·感悟·畅想1、出示课题2、了解泥塑艺术的渊源。问:同学们你们想想,我们以前学习的时候用到了哪些方法?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同桌之间讨论并回忆以前学过的泥塑的制作方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针对以上方面进行总结。3、传统的泥塑在民间深受人民的喜爱它的应用也十分的广泛,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泥塑的知识。同学们欣赏泥塑种类和泥塑的多种形式。4、欣赏同学们的作品。老师展示书中图片,你还知道哪些花瓶?把你带来的图片拿到台前展示,学生欣赏,从中体会美感;给书中作品提建议;拿出自己搜集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锻炼学生收集资料的自学能力。)四、体验·表现·创新1、要求:根据学过的花瓶的制作方法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花瓶。小组合作,组内研究吉祥图案的制作步骤,产生自己的设计思路。2、教师参与,给予指导。学生小组分工,拿出设计思路,进行创作……
《别了,哥哥》 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生命抉择中,作者抛弃金钱权位,追求真理,不惜献出生命的高尚人格。2、 把握诗歌直抒胸臆的抒情特点。说明:殷夫是红色鼓动诗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别了,哥哥》写于1929年“四一二”事变两周年之际,是一首纪实性诗作。作为一篇与自己阶级彻底决裂的宣言书,它是决绝的反叛之歌,更是对于真理的激情的礼赞。但这首诗没有当时的许多革命诗歌标语化、口号化的通病,而是一首能够从情感上打动人的诗篇,能把“手足之情”与“阶级仇恨”两种对立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为了能让学生把握住这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词句中所表现出的复杂但真挚饱满的情感内涵。同时,作为纪实性红色鼓动诗,时代背景对学生理解诗人与自己的阶级决裂,投身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预习和课内补充的形式为主题理解做好铺垫。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反复朗读指导的基础上,圈画字词,品读体会诗中真挚复杂的感情状态。理解诗人在生命抉择中,无畏高尚的人格精神。2、难点:把握作品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说明:这是一篇能以真情动人的诗歌作品,体会诗中字里行间感情……
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课题别具一格的建筑课型造型、表现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欣赏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建筑,画一幅有特色的建筑画。学生学情分析会画房子,线描功底不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少数民族建筑为何别具一格,认识其中的历史文化背景。2.技能目标:学会更深层次的线描,学会组织线描。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建筑的人文因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增强嘴古老建筑物的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了解彩画的 特点掌握基本的彩色制知识。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店 创作一幅画。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1、课件、作品、铅笔,彩色笔、纸。2、纸、颜料等课 时1预习要求及指导上网了解民族建筑。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阶段说说你认为的别具一格的建筑。……
别董大唐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学习目标: 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学习重难点: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1、生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介绍高适和董大:诗人高适的《别董大》送别的对象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期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正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董大和高适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2、别:分别、离别,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生再读题。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2.3遍,(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 3.师简评(注意“曛”(板书)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齐读“曛”)谁再来读。 4.一起来读读这首诗。(齐读) 5.谁来说说,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 (了解诗的意思,怎样知道诗的……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西里小学 王玲课题:《别致的小花瓶》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冀版)第3册第8课教学背景简介: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区属小学,学生主要来源于学校周边小区的一些工人家庭和个体商贩家庭。学校设施比较完善,我充分利用教材以及自己结合教材搜集的各种资料,如范画、图片、故事等等,做成挂图、或实物展示等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加上我们这套教材所选课题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普遍比较喜欢而且感兴趣,因此他们能充分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学生情况:我教授的班级是低年级学生,学生人数为32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的形式分成6组,目的是便于孩子们实际操作和相互学习,并有意培养他们团体合作的精神。教学设计思路:这是节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教材从明代景泰蓝花瓶切入,引导学生从花瓶的形、色和图案欣赏和感受,使学生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创作思维。以小花瓶为创作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设计的欲望,使学生体会到设计活动的乐趣,为学生提供较大的创造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意识。 ……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设计池州八中 贾再兴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新闻知识,明确新闻与新闻特写的异同。2.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3.品味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4.回顾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教学重点:1.掌握基本的新闻知识,了解新闻和新闻特写的区别。2.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义3.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中含义深刻的细节之处。2.学习本文把历史场景和现实场景相融合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一首歌这样唱:“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大家知道这歌里唱的“东方之珠”是什么地方吗?(香港)(观看图片,由此导入新课:别了,不列颠尼亚。) 二、背景介绍1、香港坎坷的历史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287838.html
相关阅读:小猫杜威读书笔记
《会抓大鲵的鱼鹰》读书笔记
《渴望生活》读书笔记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大全
儿童读物《笑猫日记.蓝色的兔耳朵草》读书笔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