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理想国》读书笔记3000字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在柏拉图的所有著作中,《理想国》是最成系统的一部,《理想国》读书笔记3000字。在这部对话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详细地讨论了人性、政治、哲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后来的西方思想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以后的西方哲学,无论是继承柏拉图思想的,还是反对柏拉图思想的,都不可能绕过柏拉图的思想,尤其不能绕过《理想国》所表达的对人性和政治问题的深刻看法。

这部对话的开端,是对正义问题的讨论。苏格拉底在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不正义,正义的生活和不正义的生活哪一种才是幸福的等等问题上面和其他几个对话者纠缠不清,不能够完全说服他们。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关于正义的三个看法,分别是:

1,正义就是欠债还钱

2,正义就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

3,正义就是有利于强者的好处

苏格拉底并没有彻底否认这些观点,但是同时认为它们都不是完全正确的,然而,苏格拉底却不能够直接给出一个正义的定义。而另一方面,无论正义究竟是什么,还有一个问题在于,究竟正义的生活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苏格拉底的反对者认为,不正义的人在生活中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好处,而正义的人却往往吃亏,所以不正义的生活是幸福的,而正义的生活则是不幸的。苏格拉底却认为正义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但是他没有给出让那些对手信服的证明。

就在双方争执不清的时候,苏格拉底想了一个办法:把个人的正义问题“放大”成整个城邦的正义问题来讨论,以便看得更清楚,正如他所说的,“假定我们的视力不好,人家要我们读远处写着的小字,正在这时候有人发现别处用大字写着同样的字,那我们可就交了好运了,我们就可以先读大字后读小字,再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这里的小字比喻的是个人的正义问题,大字比喻的是城邦的正义问题。苏格拉底的意思就是,先来讨论城邦的正义问题,在弄明白什么是城邦的正义之后,再来看看在个人身上是不是也存在同样的正义。弄清楚了个人的正义究竟是什么之后,也就能够回答正义的生活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了。

那么,什么是城邦的正义?经过一连串的对话,苏格拉底最终得出了他的结论:城邦的正义就是城邦的每一个人都按照他的禀赋、安于属于他的位置,也就是,统治者安于统治者的地位,履行自己的责任;辅助者安于辅助者的地位,维持城邦秩序,保护城邦安全;被统治者安于被统治的地位,服从秩序。苏格拉底还讲了一个神话来说明这一点,这个神话是这样讲的: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是从大地母亲那里生长出来的,因此都是同胞,而大地母亲在生育人类的时候,给不同的人加入了不同的金属,给一些人加了金子,使得这些人具有最高的禀赋和才能,将来要当统治者;给一些人加了银,使这些人具有次等的德性,将来要当保护城邦的辅助者;给绝大多数的其他人加了铜,这些人资质平平,只能当被统治者。但是身上具有金子的人有可能生出身上是银或铜的后代,反之亦可,所以每一代人都要重新考察他的资质如何,来决定他在城邦中的地位。只要每个人的位置都被安排对了,而且每个人都安于这种安排,那么这个城邦就会是最好的城邦。

这个神话被称为“腓尼基神话”,因为据说最初是腓尼基人所流传的。那么,这个神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反映出个人和城邦怎样一种关系?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看苏格拉底是怎样得出城邦正义的结论的。

苏格拉底从城邦的起源说起。他认为,城邦,或者说政治,起源于人的天性。人不同于动物和神的天性就在于,他是天生不自足的,需要其他人的合作和帮助才能生存。神当然是完全自足的,不需要什么;动物虽有需要,但是个体的动物就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个人却无法满足自己的需要,另外,每个人天生具有不同的禀赋,比如有人擅长种庄稼,有人擅长建筑房屋,有人擅长做衣服。这些具有不同禀赋的人,各自做各自擅长做的事情,再彼此交换自己的产品,人和人就在这样一种合作的关系中建立起政治和城邦。但是人和动物以及神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神没有什么需求,而动物只有刚好能够适合于它的生存的需求,但是人却有超过他的基本需要的需求。人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甚至吃得精美和奢侈;不仅要穿衣保暖,还要穿美丽的衣服;不仅要有住处,还要有豪华的住处来满足虚荣。所以,人和人所组成的城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层次,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就不是人的城邦而是“猪的城邦”了。既然有多余的需要,就要有多余的土地、资源和多余的生产,那城邦就要扩张,不同的城邦之间就难免发生冲突。因此,一个城邦想要存在下去,就必须使得自己变得强大,从而确保自己的利益,读书笔记大全《《理想国》读书笔记3000字》。

那么,如何才能够使一个城邦变得强大呢?如何确保城邦的利益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涉及到了正义问题,因为它表现出个人和城邦的一种对应。城邦的利益正是对应于个人的幸福,它们都是“好”,只不过城邦利益是公共的好,而个人幸福是私人的好。苏格拉底认为,城邦想要确保自己的利益,首先需要明白的就是如何进行统治的问题。什么样的人应该统治,什么样的人应该被统治?苏格拉底仍然从人的天性出发回答这个问题。按照禀赋,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技艺,统治也是一种技艺,并且是最高的技艺,它需要能够良好地处理城邦内外关系的最高的智慧。具有这种智慧、这种技艺的人才有资格进行统治。因此,统治者应该是最优秀的人,最高的统治者应该是最有智慧的人,也就是哲学家,其他人都是被统治者。这就是柏拉图的“哲学家王”的逻辑,它是建立在对人性的深刻洞察的基础上的,并不是一种乌托邦的空想。

当然,仅仅有统治者是不够的,因为智慧往往是没有力量的,而城邦需要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安全。所以,城邦还需要自己的军队。苏格拉底称之为护国者或者辅助者。同样,什么样的人应该是辅助者?这个问题,苏格拉底还是从人的天性出发来回答的。辅助者因为要上战场保卫城邦,因此他们最重要的德性应该是勇敢。勇敢的德性能够通过教育来培养,主要是两个方面的教育:音乐和体育。音乐教育人的心灵,使得心灵从小就喜欢美,长大以后就能够主动靠近美好的德性;体育表面看来是教育人的身体,使得人强健,其实最终目的也是教育人的灵魂,培养灵魂中的激情,最终产生勇敢的德性。正是为了确保教育的有效性,柏拉图才提出他著名的“驱逐诗人”的理论。因为古代的诗歌,主要是为了进行道德教育的,而柏拉图认为从荷马到悲喜剧诗人,其中很多作品是不适合进行美德的培养的,因为它们把神和英雄讲得很坏。柏拉图主张“删诗”,其实是删除那些不利于教育的诗,保留那些有利于培养城邦公民的良好品德的诗歌。总之,通过教育来培养出勇敢的德性,也就是,对于“应该害怕什么不应该害怕什么的坚定信念”,然后挑选出最勇敢的人组成辅助者的队伍,这样才能够保卫城邦的安全。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个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理想国》是柏拉图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这是一部典型的大综合著作,其中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心理、社会、家庭、宗教、艺术等等诸多问题结合在一起,错综复杂。朱光潜曾说:“《理想国》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荐的惟一的西方哲学著作。”我认真拜读了这本不朽之作,正如利奥?施特劳斯所说:“我阅读柏拉图时必定怀有一颗虔诚、恭敬之心。”

《理想国》通过苏格拉底与对手们的谈话,反复诘难来推理寻求正义的定义。在第一卷,柏拉图用苏格拉底知识助产术的问答法推翻了几种关于正义的定义:1.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2.正义就是帮助朋友伤害敌人;3.正义是强者的利益;4.不正义比正义有利。这四种说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图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对于我们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深刻的启示。针对第一种观点,他用不能将武器还给一位疯子朋友的例子反驳有债照还的正义说法,我们不能简单的按照常理来办事,应该考虑事情的结果是否会是不正义的,这种说法忽略了正义的真实本质,所以我们应在生活中多学习柏拉图的思想方式,考虑问题不光从本身的立场出发,不能简单照办,还要考虑我们的对象和事情的后果。针对第三种观点,柏拉图指出掌权的统治者有时也会犯错,制定出对自己不利而对被统治者有利的法规要被统治者执行,正义就变成了“弱者的利益”了。在此,柏拉图提出“在任何政府里,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1」所以,作为统治者应该为人民谋福利而不仅仅是考虑自己的利益。

柏拉图从国家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两方面对正义进行了讨论。他构建了一个正义的城邦,规定了一条总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他认为国家由统治者、被统治者和辅助者三部分组成,国家应有四种品质,分别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在一个国家中,人数最少的那个部分和这个部分中的最小一部分,这些领导着和统治着他的人们所具有的知识才配称作智慧,具有这种知识的人总是最少数。柏拉图主张的勇敢是一种关于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符合法律精神的正确信念的完全保持的精神能力。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关于节制,在这里,有一点让我有深刻启示,他提到:“人的灵魂里面有一个好的部分和坏的部分,而所谓‘自己的主人’就是说较坏部分受天性较好部分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东桥中心小学 吴秦华今天我上完了《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无论谁读之都会为之动容,教完这一课,刘老师对生活乐观,对工作的敬业,对积极向上的态度,身残志坚的高尚品德,对生活的不懈追求,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动。一、课堂一咏三叹,升华情感。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作者的情感线索走进文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的情感线索。我每学完一板块都回到重点句的激情朗读,使整堂课一咏三叹,曲折回环,别有趣味。如此处理,精略得当,使文章的教学张弛有度,保证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火花得以绽放,激情得以飞扬。二、品细节,悟情感。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学习,我抓住了刘老师的三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文字,体会情感。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长课短教,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这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教学素养。在教学“谈腿疾”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一串话,反复诵读,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是影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细细体会这句话,真的是意味深长、回味无穷。实现共产主义事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为之奋斗终身。纵观历史,许多共产党员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他们用鲜血和忠诚推动着中国共产党一步步的发展壮大,但是在历史的河流中不免有些因信仰不坚定而最终背叛了共产党的叛徒。对于忠诚,我们应该表示由衷的敬佩,对于叛变,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现今社会中,对于腐败现象、对于做有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事情的党员同志,我们是不能原谅的,因为他们背叛了当初的誓言,背叛党和人民。我个人认为之所以会存在腐败等背叛事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党性修养不够,理想信念不坚定。坚定理想信念,历来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是统帅共产党人灵魂的精神支柱,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对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同志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少数同志党性修养不强,理想信念不坚定,出现宗旨意识不强、理论和实际脱节、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政绩观不正确、个人主义严重、纪律观念淡薄、腐败现象严重等问题,……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上午好!看到一颗小草,你也许会想到春天,想到绿色;看到一枚果实,你也许会想到金色,想到收获;当你看到蓝天大海时,你会想到什么?你会不会想到我们警服的颜色,你会不会想到有天空一样纯洁碧澈的心灵,有大海一样深邃广博胸怀的人民警察?此时此刻,虽然我不是诗人,不是学者,不是歌手,但我仍要用采颉如画的词句,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迷人的颂歌,把它献给我们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民警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定理想信念,永葆青春本色”。 记得XX年刚去警校的时候,“忠诚 严格 勤奋 创新”的校训伴随我度过了大学生涯。现在,自己也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对于“忠诚 为民 公正 奉献”的江西公安核心价值观还在学习的我,同样坚信它将也会伴随我的警察生涯。对于这八个字,我的理解是:忠诚,就是人民警察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为民,就是人民警察时刻牢记并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当人民公仆,做群众贴心人。 公正,就是人民警察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不偏不倚,不枉不纵,坚决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奉……  
  一、 存在的问题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实用主义的思想,对理论学习浅尝辄止,不求甚解;2、宗旨意识不够牢固,有时总认为只要听党的话,有共产主义信念,没有深刻认识到理想信念是党员的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对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3、对读者不能始终保持热情的态度,特别是在自己有情绪或手头事情多的时候。有些工作不够细,与领导的要求有差距,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中有急躁情绪,偶尔有发牢骚的现象。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更新不到位,对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总是等待领导的决定,没有创新精神,遇到问题还是惯性思维多,思想上懒惰,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满足于按部就班;4、关心学校全局发展不够,缺乏为领导出谋划策、提建设性意见的主动性,对自己承担的工作依赖领导安排,不能大胆思考和解决问题。二、产生问题的根源主要是自己有时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了主观世界的改造。三、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到实际工作上,一是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安排部署上,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具体决策,立足本职岗位,为图书馆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二是不断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手段,提高工作质量;三是理清工……  
  党课教案: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我曾看到一首打油诗,内容说的是关于猪的理想:天上纷纷掉饲料,一天到晚睡大觉,天下人人都爱猪,所有屠夫都死掉。这对猪来说,可真是一个完美的境界。这当然不是说猪真的会有什么理想,而是讽刺那些无所事事的懒汉。人和动物不同,人是有理想的,人生在世,既离不开对物质的依赖,更离不开对精神的追求。人们从孩童时起,就开始憧憬未来,开始为自己设计美好的人生蓝图。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个性的成熟,识别事物能力的增强,这幅蓝图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充实坚定,从而成为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这就是人生理想。  理想的演变:  十岁时:我长大一定要当科学家,为人类解放而奋斗。  二十岁时:我一定要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三十岁时:我能混上经理就好了。  四十岁时:公司裁员,千万别轮到我啊。  五十岁时:儿子,你老爸这辈子就这样了,全靠你了!  那么,理想到底是什么,理想如何实现?  一、理想和信念的定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趋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  
  根据《安徽工程大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具体行动方案》的部署,在“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中,我认真学习党章,积极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不断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并立足岗位,把理论落实到实践,努力践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下面紧密结合个人现实,联系个人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对照新任务新考验新要求,对个人进行“五查五看”,具体如下:一、查党性修养。能做到坚守共产党人的信仰,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积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二、查组织观念。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认真学习和实践。能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群众的关系。敢于、勇于反对损害党和集体利益和形象的各种不正之风。以国家、集体和学校的利益为重,淡薄名利、扎实工作;立足岗位,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做好知识服务。三、查道德品行。能努力追求高尚道德、积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直保持积极健康生活方式。不喜欢媚俗,不追求低级情趣并主动规避,管好自己的业余生活,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朋友圈。对党忠诚,对人对事诚实老实,讨厌假话、大话、空话。厌恶弄虚作假。并……  
  在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的引领下,如今的英语课堂异彩纷呈,高潮迭起。改革课堂教学无疑是课改的重点,本人研读了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大伟先生编著的《建设理想课堂———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一书,感觉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收获很多。许多教育教学思想、提法,都是我们生活在乡村小学的教师极力所追求的。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已逐步融合,《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思维、情感、行为的整合。小学生,正处于活动年龄盛期,将优质资源片中的内容合理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正是他们尤为喜欢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活用“优质资源”,让课堂绽放异彩,实现优质教学呢?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一、立足起点,在“趣味”中用好“优质资源” 从儿童已有的经验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习语言,增进交流。 (一)挖掘教材的活动因素,创设交流时机 我们本身缺乏自然的外语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观看光盘教学进程,更要看现场学生的反应,通过讲解、演示等方法创造出模拟生活的语言情景,让学生身边的事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288780.html

相关阅读:《梦里花落知多少》读书笔记摘抄
读书笔记600字以上
弗洛伊德《释梦》读书笔记
《第一百个客人》读书笔记_三年级读书笔记300字
名著读书笔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