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童年的消逝》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童年的消逝》??尼尔波兹曼 吴燕莛译
扉页:
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劣等面目,这是令人痛心和尴尬的,而且尤其可悲。
序言:
如果自本书写成之日至今,童年消逝的一些趋势至少被抑制住了,或者扭转了,我会感到欢欣鼓舞。至于曾经预言我认为将要发生的事却没有发生,那些我知道将要发生的却不会发生了,这并不会对我个人或这本书带来羞耻。
今天所有的例子,带有几年前我想象不到的自以为是,却又极为相关。
引言:
童年不同于婴儿期,是一种社会产物,不属于生物学的范畴。
如果我们把“儿童”这个词归结为意指一类特殊的人,他们的年龄在7岁到??比如说??17岁之间,需要特殊形式的抚育和保护,并相信他们在本质上与成人不同,那么,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儿童的存在还不到400年的历史
庆祝孩子生日的习俗,在18世纪的美国大多是不存在的,而且,事实上,以任何形式准确标注孩子的年龄都是一个相对新的文化习惯,不过200年之久而已。
童年的概念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发明之一,也许是最具人性的一个发明。
第一章 一个没有儿童的时代
在我落笔之时,十二三岁的少女正是美国收入最丰厚的模特儿。
放眼望去,人们不难发现,成人和儿童在行为举止、语言习惯、处事态度和需求欲望上,甚至身体的外表上,越来越难以分辨了。
Marshall Mcluhan 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评论说,当一种社会产物即将被淘汰时,它就变成了人们怀旧和研究的对象。
最好的历史往往产生于一个历史事件完成之后,产生于一个阶段进入尾声,而另一个新的、更强劲的阶段还不可能到来的时候。历史学家通常不是来歌功颂德,而是来埋葬历史的。不管怎样,他们发现做尸体解剖比写进度报告来得容易。
说实在话,没有高度发展的羞耻心,童年便不可能存在。
埃里克?哈夫洛克在《西方文化的起源》区分了“社会识字文化”(social literacy)??大多数人都能够读书,并且的确读书的状态。和“工匠识字文化”(craft literacy)??阅读的艺术局限在一些构成“抄写一族”的人,他们于是成为一个特权阶级。
《爱弥儿》Emile,卢梭告诉我们:“阅读上童年的祸害,因为书本教我们讨论那些一无所知的东西。”
阅读是童年的祸害,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它创造了成年。各种各样的文献资料,包括地图、图表、合同和产权契约,收集并保存了各种有价值的秘密。因此,在文字世界里,做成人意味着有机会了解用非自然符号整理和记录下来的文化秘密。
没有识字文化,没有教育的观念,没有羞耻的观念,这些都是中世纪童年不存在的原因所在。
第二章 印刷术和成人
Lewis Mumford路易斯?芒福德认为,钟表消灭了“永恒”这个人类动态的度量和关注点,但印刷机又使“永恒”得以恢复。
哈罗德?英尼斯Harold Innis强调说,传播技术的变化无一例外地产生了三种结果:它们改变了人的兴趣结构(人们所考虑的事情)、符号的类型(人用以思维的工具),以及社会的本质(思想起源的地方)。我们可以也许可以称他们为“弗兰肯斯坦综合症”(Frankenstein Syndrome)。
小林恩?怀特 White,Lynn说,“随着我们对技术史的了解日益增加,我们很清楚,新设备仅仅是为人类打开一扇门,它不会强迫人类走进去。接受还是拒绝一项发明,或者若是接受了,它的含义究竟能实现到什么程度,这些都依赖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它的领袖有没有想象力,同时也要看技术项目本身的性质。”
如果说英尼斯已经洞察到一种新的传播技术改变了我们的兴趣结构,那么我们可以说,印刷给予我们自我,使我们以独特的个体来思索和谈话。而这种强化了的自我意识便是最终导致童年开花结果的种子。
“一个字一旦被写下来”,苏格拉底说,“它就会四处滚动,态度冷漠地来到理解它的人中间和与它绝不相关的人中间。它并不知道该给谁看,不该给谁看。”
当印刷开始大行其道时,显然需要创造一个新型的成年。自从有了印刷术,成年就变得需要努力才能挣来了。它变成了一个象征性的成就,但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成就。自从有了印刷术,未成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的世界,才能变成成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必须接受教育。因此,欧洲文明重新创造了学校从而使童年的概念也变成社会必需的了。
第三章 童年的摇篮期
正如19世纪的青少年是通过征兵来定义一样,在16世纪和17世纪,童年的定义是通过进学校上学来实现的。
菲利普?阿里耶斯之所以哀叹童年的起源,是因为它往往抑制了青年人好动的天性。在一个没有书籍和学校的世界里,青年人的旺盛精力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但是,在一个有书本学习的世界里,这样旺盛的精力需要大幅度地予以限制。安静、一动不动、思考、严格控制各种身体机能,这些都受到高度的重视。
多少世纪以来,儿童接受的始终是旨在使他们“变好”的教育,也就是说使他们压抑天然的充沛精力的教育。
1957年,莎士比亚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感人肺腑且难以忘怀的儿童形象,因为孩子们知道学校是走向成年的严峻考验。在《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中著名的“人生的阶段”(ages of man) 这段话里,莎士比亚写道:“一个哼哼唧唧的男生,背着书包/脸色像早晨一样灿烂,行路却慢腾腾像蜗牛一样/不情愿去上学堂。”
无论如何,当儿童和成人变得越来越有区别时,每个阶层都尽情发展各自的符号世界,最终人们开始接受儿童不会、也不能共享成人的语言、学识、趣味、爱好和社交生活。成人的任务其实是要帮助儿童为将来能够应付成人的符号世界而做准备。到了19世纪50年代,几百年的童年发展已颇具成效,在整个西方世界,童年的概念都已经成为社会准则和社会事实。当然,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没有人注意到,大约与此同时,童年消亡的影子也已经埋下了。
第四章 童年的旅程
18世纪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始终是童年的劲敌。
“工业资本主义的结果之一,”劳伦斯?斯通写道,“是……助长了学校的惩戒、处分功能。有些人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大半是不顾儿童的意愿,促使儿童适应工厂里的日常劳动。”
正如法国的恐怖统治没有、也不可能摧毁政治民主的思想一样,残酷对待底层阶级的儿童没有、也不可能摧毁童年的概念。童年的概念比那些从未受益于此概念的儿童更加坚强耐磨。这一点值得我们对未来感到欣慰。
到18世纪末,欧洲多数受过教育的人都相信,缺乏教育和年轻人犯罪之间有着某种因果关系。
洛克还抓住了羞耻感的重要性,使之成为保持童年和成年之间区别的工具。“在一切事物中,名誉和耻辱,”他写道,“一旦人们喜欢上它们,是最能刺激心灵之物。假如你能使孩子形成珍惜名誉、憎恨耻辱,你就已经在他们心中植下了正确的原则。”
洛克有一句至理名言:人类的头脑生来是一张空白的刻写板(blank tablet)、一张空白的书写板(tabula rasa)。由此,洛克推进了童年的理论。所以,最终在儿童的心灵上写下什么内容,这个重任便落到了家长和校长的身上(随后,又落到了政府的身上)。一个无知、无耻、没有规矩的孩子代表着成人的失败,而不是孩子的失败。
卢梭坚持儿童自身的重要性,儿童不只是达到目的的方法。在这一点上,他的观点就跟洛克大相径庭,因为洛克认为儿童始终是潜在的公民或商人。
卢梭曾引用一位老绅士的话:当路易十五问这位老绅士,拿17世纪和18世纪相比,他更喜欢哪一个。这位老先生回答道:“陛下,过去我用我年轻的岁月去敬重老人,现在我发现自己不得不用老年的时光去敬重青年。”
卢梭的第二个思想是,儿童的知识和情感生活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我们必须了解它,才能教育和培养儿童,而是因为童年是人类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人生阶段。??只允许儿童读一本书Robinson Crusoe。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植物通过耕耘获得改善,而人类则是通过教育获得进步。”在此,儿童被比作一株野生植物,几乎不能靠书本学习来获得改善。它的生长是有机和自然的,童年只要不被文明造就的、有疾患的倾泻物所窒息已是万幸。对于卢梭来说,教育主要是个减少的过程;而对于洛克,这是个增加的过程。洛克寄希望于教育带来一本丰富、多样和翔实的书;卢梭则希望教育带来一朵健康的花朵。
洛克和卢梭都毫不怀疑没有成人面向未来的指导,童年依然可以存在。
1857年,一个最终以全国教育协会著称的机构建立起来了(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Association)。1875年,特许证发给了纽约儿童保护协会(New York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Children.)[作为讽刺性对照,我们可以思考这样一个事实:美国动物保护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在1886年就成立了。
杜威论证说,儿童的需求必须根据孩子是什么、而不是将来是什么决定。
儿童天真可爱、好奇、充满活力,这些都不应被扼杀;如果真被扼杀,则有可能失去成熟的成年的危险。
因为我们必须记住,现代童年的范例也是现代成人的范例。当我们谈论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说我们自己是什么。
第五章 结束的开端
到了二十世纪末,童年进而被看作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成为一个超越社会和经济阶级的理想。不可避免地,童年开始被定义为生物学的范畴,而不是文化的产物。因此,这是个极为有趣的讽刺,因为在同一时期,使童年概念诞生的符号环境却缓慢地、不易察觉地开始瓦解。
马歇尔?麦克卢汉试图解决梭罗提出的问题:
当人生活在电子的环境中,他的本性改变了,他的私人属性融入了社团整体。他变成了一个“大众人”(Mass Man)。大众人是在电子速度下产生的一个现象,不是有形的量的现象。大众人最初是在无线电时代被注意到的一个现象,但是,随着电报的出现,它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悄悄诞生了。
随着整个世界信息泛滥,一个人知道多少问题比一个人知道如何运用已知信息的问题要重要得多。
图画要求观画者有审美的反应。图画要求我们诉诸情感,而不是理智。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反思图像革命和预期它在电视上大量表现时曾经警告说,它可能对我们的头脑有催眠作用。“我们决不能忘记,”他写道:
在过去,人类不能把直接经验传递给别人,这使得使用语言成为必须,同时也迫使人类的头脑开发概念。因为描述了各种各样的东西,人类必须从具体衍生出一般、笼统的概念;人类必须选择、比较、思考。然而,当传播可以通过用手指比划即可实现时,我们的嘴巴沉默了,写作的手也停下来了,因此头脑便开始萎缩了。
电视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这表现在三个方面,而它们都跟电视无法区分信息使用权密切第一,因为理解电视的形式不需要任何训练;第二,因为无论对头脑还是行为,电视都没有复杂的要求;第三,因为电视不能分离观众。借助其他电子的、非印刷的各种媒介,电视有重新创造出十四五世纪就存在的传播条件。
第六章 一览无余的媒介
如同字母书写和印刷书籍,电视敞开了秘密,使以前私密的事情得以公之于众。但不同于书写和印刷,电视决不可能限制人们获取信息。识字文化最大的自相矛盾之处,就在于当识字文化使秘密广为人知的时候,它同时也为获得秘密制造了障碍。人们必须接受严格的学术教育,才能有资格理解书本上更深奥的秘密。人们不得不缓慢地、按部就班地、甚至痛苦地进步,与此同时,人的自我约束和概念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丰富和扩展。
对比之下,电视是一种敞开大门的技术,不存在物质、经济、认知和想象力上的种种约束。6岁的儿童和60岁的成年人具备同等的资格来感受电视所提供的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是完美无缺的平等主义的传播媒介,胜过口语传播。因为说话时,我们总可以压低声音,不让儿童听见,或者,我们可以使用儿童听不懂的字眼。但电视不能轻声低语,它的图像既具体,又不言自明。儿童能看见电视播出的所有节目。
这种状况最明显的结果是,它排除了世俗知识的排他性,因此,也排除了儿童和成人之间一个根本的不同。从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来看,这样的结果也会发生:一个群体主要是依据其成员所拥有的特定信息来决定的。假如人人都懂得律师所了解的一切,也就无所谓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差别了。
萧伯纳曾经说过,一切职业都是针对外行的阴谋。我们可以扩展这个说法 说任何一个群体都是针对不在这个群体里的人的“阴谋”,因为“局外人”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法获得“局内人”所拥有的信息。
儿童是一个不知道成人所知道的某些信息的群体。中世纪时没有童年,因为让成人单独知道某些信息的手段并不存在。在古登堡的时代,这种手段开发出来了。在电视时代,它又消失了。
自从中世纪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暴力冲动、性冲动和自我中心对儿童尤其危险,因为人们假设儿童尚不具备足够的自制力。因此,羞耻感的无可估量的价值构成了儿童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中珍贵而微妙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儿童沉浸在一个充满秘密的世界里,心中充满神秘和敬畏的感情;他们最终会了解这个世界,但要通过成人分阶段地教他们如何将羞耻心转化为一系列道德规范。从儿童的观点来看,羞耻心给予成年力量和权威。
如果成人没有阴暗和捉摸不定的谜需要瞒住儿童,然后以他们认为必须的、安全的和合适的方式向他们展示,那么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线一定变得很危险地淡薄。换句话说,这是浮士德把灵魂出卖给恶魔式的交易。
新的媒介使得人们对按照年龄区别群体徒增不满,从而对等级社会秩序的想法产生敌意。
儿童之所以好奇,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将要知道的东西;成人之所以有权威,主要是因为他们是知识的主要来源。玛格丽特?米?在《文化与承诺:代沟的研究》中指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日新月异、信息公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成人已经不能扮演年轻人的导师的角色,因此导致了一种危机,她称之为“信仰危机”。“我相信这种危机,”她写道,“可以归因于……现在长辈对年轻人的经历,没能比年轻人自己有更多的了解。”
(随着媒介的产生和发展)我们的孩子还没有提问,就被给予一大堆答案。简言之,我们身边没有儿童了。
我清楚地知道,“虚伪”这个词有时被用来形容公共知识和隐秘知识受到严格区分的情形。但是,从善意的一面来看,虚伪毕竟代表着某种社会理想主义。比如,拿儿童来说,保密是为了保证儿童健康、有序地成长的条件。
贝特海姆在《童话的用处》(The Use of Enchanment)中所展示的,童话在重要意义在于,童话故事能够以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邪恶,并且融会贯通,使儿童不受创伤。
当儿童有机会接触到从前密藏的成人信息的果实的时候,他们已经被逐出儿童这个乐园了。
第七章 成人化的儿童
做一个成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做一个儿童又意味着什么?没有一个清楚的成人概念,那么,也不可能有一个清楚的童年概念。
这种限定“新闻”的方式取得了两个有趣的结果。第一,它让观众难以去思考一个事件;第二,也让观众难以去感觉一个事件。
由印刷术的发明而兴起的以文字为主宰的“文字说明时代”(Age of Exposition),虽然被赋予成人与众不同的头脑,但这个时代已接近尾声。取而代之的是“叙事时代”(Age of Narration),如果要表达得更准确、更形象化,应该说是“娱乐时代”(Age of Show Business)。
《芝麻街》??“娱乐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而且娱乐和学习是难以区分的”。
第八章 正在消失的儿童
儿童和成人在趣味和风格上越来越融合一气。
当年轻人表示出一种倾向于拒绝使垃圾食品工业得名的伙食,这是他走向成年的标志。我相信我们能够相当肯定地说,现在这个转向成年的标志已经完全无影无踪了。
我们明确知道年轻人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下降, 我们还知道他们的说理和有效推断的能力也在下降,但也同样暗示成人对语言的兴趣越来越小。
儿童犯罪的频率、残忍程度,以及立法机构对这种情况做出的反应,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无疑可以归结为多种起因,但没有一个能够像童年的概念正在我们手中迅速滑落这个事实更切中要害。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这个社会,它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不强调成人和儿童的区别。当成人世界以一切可以想象的方式向儿童开放时,他们必然效仿成人的犯罪活动。
许多教育者情愿接受连马克思也会坚决摒弃的观点:教育是为了进入市场而做准备。
第九章 六个问题
童年是被发现的,还是被发明的?
本书以童年是社会产物,而不是生物需要作为开头。
童年的衰落预示着美国文化的普遍衰落吗?
失去童年,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失去一切。归根结底,印刷术粉碎了世界宗教团体的团结,摧毁了口语传播的亲密无间和诗意,削弱了区域的忠诚,并创造了没有人性的工业体系。读后感(simayi.net)但是,西方文明中的一些人道价值依然完好无缺地保存了下来,并且还能创造出一些新的价值,包括那些有关养育儿童的价值。由于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所带来的初次震撼已经开始减弱,我们还是应该想象自己处在一个比较愉快的地位,到头来也许会产生出一些值得保存的东西。
道德多数组织和其他原教旨主义组织在保存童年方面究出了多少力?
有没有一种传播技术具备某种潜能,足以保持童年存在的需要?
唯一具备这种能力的技术是电脑。
有没有任何社会机构足够强大,并全心全意地抵制童年消亡的现象?
对家庭更具破坏力的是妇女解放运动。
在抵制时下所发生的一切时,个完全无能为力吗?
抵制这个时代精神的家长将促成一个所谓“寺院效应”(the Monastery Effect),因为他们在帮助延续了一个人道传统的存在。我们的文化会忘记它需要儿童的存在,这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它已经快要儿童需要童年了。那些坚持记住童年的人将完成一个崇高的使命。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289799.html

相关阅读:《心中的鹰》读书笔记600字
《二月兰》读书笔记500字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500字
《名为品人,实为解世》读书笔记
《透明的哀伤》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