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史三书》是治史入门最佳读物,汇集了严耕望先生的三本小书《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宾四先生与我》,系著者总结数十年从师问学的历程与研治国史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指示后人以治史门径。内容涉及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皆以质朴流畅的语言娓娓道来,原原本本,条分缕析,诚挚亲切,务求实用,可谓金针度人,功在学林。
作者简介
严耕望(1916-1996),字归田,安徽桐城人,著名历史学家。194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系。曾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人、耶鲁大学客座教授等职,1970年当选为中研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及历史地理,著有《两汉太守刺史表》、《唐仆尚丞郎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乙部)、《唐史研究丛稿》、《唐代交通图考》等
严耕望享誉国际史坛,是钱穆最欣赏的学生,胡适、杨联?一致称许的史学大家,余英时誉之为中国史学界的朴实楷模
精彩书评
对初学治史者而言,有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书,那就是严耕望的《治史三书》,特别是其中的《治史经验谈》。严先生文如其人,甚少“惊人之语”,亦不弄玄虚,所论处处针对学子所需,实在而具体。
??罗志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是一本值得向所有有志于中国文史研究的学者推荐的书。谈论治学经验的书并不少见,但切实周到如本书者则不易多得。
??傅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严耕望的特长,在于同所有具备朴实品格的历史学家一样,能够把这个议题通过自身的治学经历以及深厚经验讲述得惟妙惟肖……可让读者感受到“充实而有光辉”的魅力,金针度人、沾丐后学自然不在浅显。这些措施和办法也极为切实,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勤奋读书而已。
??李洪岩(《历史研究》副主编
精彩摘抄
序言
1.有基本逻辑观念
2.仔细研读经典研究著作
3.本书概要:“原则上: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以具体问题为先着,从基本处下功夫;固守一定原则,不依傍,不斥拒,能容众说(包括各种理论和个别意见),随宜适应,只求实际合理,不拘成规。方法是:坚定意志,集中心力,以拙为巧,以慢为快,聚小为大,以深锲精细为基础,而致意于组织系统化。目标在:真实,充实,平实,密实,无空言,少皇论,但期人人可以信赖,有一砖一瓦之用;若云文采,非所敢望,光辉则心向往之而已。最后一篇特措意于日常生活与人生修养,要锻炼自己成为一个健康纯净的‘学术人’,此实为学术成就的最基本条件。”
一、原则性的基本方法
(一)要“专精”,也要相当“博通”
1.尤重精、通
2.博通:(1)史学本身的博通(2)各种社会科学的旁通
(二)断代研究,不要把时间限制得太短促
包括前代与后代,尤侧重前代
(三)集中心力与时间作“面”的研究,不要作孤立“点”的研究;建立自己的研究重心,不要跟风抢进
研究问题目标要大,范围要广,以大题目囊括小题目(问题群)
步骤:阅读基本典籍,发现材料的冲突或勾联,读书不必赶急
(四)要看书,不要只抱个题目去翻材料
1.学问要有根,看书要彻底
2.最笨的方法不会遗漏材料
3.着眼点:从头到尾读正史,在求对一时代的全盘认识,找材料在其次。
(五)看人人所能看得到的书,说人人所未说过的话
1.意在钩沉,而非标新立异:“把前人为明白述说的重要历史事实用平实的方法表明出来”。
2.以正史为基础,由旧史料推陈出新,“不要愁着没有好的新史料可以利用”
(六)其他几点意见
1.慎作概括性的结论
2.注意普通史事,即历史上一般现象,不要专注特殊现象
3.概括叙述性证据与例证性证据,对前者要慎重。
4.注意时间性和空间性。“研究问题,搜集证据,在脑海中要时时记住纵的时间和横的空间,即年代与地理区域”。
二、几条具体规律
(一)尽量少说否定话
1.A史事>B记录了的史料>C传世史料>D个人所见史料
2.“无记录绝不等于无其事,自己未见到更不等于无其事”
(二)不要忽略反面证据
注意关于该问题的所有史料,不可抽样取证
(三)引用史料要将上下文看清楚,不要断章取义
(四)尽可能引用原始或接近原始史料,少用后期改编过的史料
1.史料改编不能完全保存依据原本的内容
2.作者无意中受到自己时代实际情况的影响,以今论古
(五)后期史料有反比早期史料为正确者,但须得另一更早期史料作证
(六)转引史料必须检查原书
(七)不要轻易改字
三、论题选择
(一)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
多做具体问题,少讲抽象问题
(二)问题的实用性
1.问题选择:“从事文史学科的研究,本不应谈实用问题。不过假若你想你的工作对于别的研究者有较大用处,甚至对于一般人也有用,换言之,希望有较大的影响力,那就不能不考虑实用问题。论著本身成就高低是一回事,对于别人是否有用又是一回事,这两方面往往不能兼顾,但也可以兼顾,关键是在问题方面的选择。”
2.关于《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只要能如我一般肯花时间,肯用心思,肯用笨方法,不取巧,不贪快,任何中人之资的研究生五六年或六七年之内都可写得出来。
(三)大问题与小问题
1.问题的系统化与条理化
2.对付大问题,下细密功夫
(四)自己能力与材料情况
(五)检查论著目录
是必要步骤,但不必费太大功夫
四、论著标准
1.“充实而有光辉”:基本上工作要做得“充实”,但最高标准则要兼具“光辉”。
2.方法:“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聚小为大”,整理、组织使之系统化,讲出大问题、大结论。
3.工作须锲而不舍,深入缜密。
五、论文体式(所论为史学论文写法)
(一)常行体
夹叙夹议,注意简练,多加小标题,多作小结论,最后有总结论
(二)纲目体
1.纲目:朱子《通鉴纲目?自序》:“大书以提要,分注以备言”,又《与门人赵师渊论纲目书》:“纲欲谨严而无脱略,目欲详备而不烦冗。”是谓用大字书写谨严的提要是“纲”,用小字分注详备的是“目”。例如:柳翼谋《中国文化史》,钱宾四《国史大纲》
2.纲文等于小结论或较详之小标题,目文则说明得此结论、有此标题之原委,最能以简驳繁;然亦有弊病。
(三)纲目变体
日本著作体式:“每章正文都极简要,而联贯书之,一句或数句下标一注号,其注文称为‘考证’,置于章末,各条‘考证’且标立题目,或不止一目,每一标目之下,则详为考论”,“正文之每一句即后面‘考证’之小结论”。
(四)复合体
六、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
(一)引用材料方式
1.直录原料:须痛下裁剪功夫,务使上下文意脉络连贯。适用于专门研究性论文。
2.作者转述:对原文了解透彻,有较高文字修养。适用于通论性论文。
(二)注释方式
1.中国:小字双行夹注
2.西方:附注、底注
七、论文撰写与改订
1.史学论文重在搜集材料,搜集完备再开始撰写,一气呵成,续作补订,而大改不易。
2.初稿写成,宜打铁就热,马上审核补充。
3.文章不宜匆匆刊布,贵仔细精改。
八、努力途径与工作要诀
1.悟性与记忆力
2.勤能补拙:长久不懈的努力
(一)立志与计划:有抱负、有信心、有计划(必须采取实行的步骤)
(二)工作要诀:勤、谨、和、缓、恒、定、毅、勇
1.勤: 不能勤就谈不上做学问。
阅读(精读、粗读、检读、泛览兼具并行)、思考、抄录(准备小纸簿,随时记录)、写作、听受与讲授
写作是最精细的阅读,最严密的思考,也是问题研究进程中最严肃的最后阶段,非写成作文,不能视为研究总结。至于发表不发表,就治学本身而言,反不是写作的最大作用!
2.恒:恒比勤更重要,也更难做到。不怕不太勤,只怕没有恒
3.毅:耐性
4.勇: 立志、坚持、怀疑、设想、立论,大胆假设
5.谨:小心求证
6.和:从容客观、态度温和,不可争狠一时、强辩是非
7.缓:工作缓做,不要抢快;著作完成,暂缓发表。
九、生活、修养与治学之关系
若只在学术工作本身下功夫,还嫌不够,尤当从日常生活与人生修养方面锻炼自己,成为一个坚强纯净的“学术人”。想达成这一目标,须要真能做到: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
(一)健强身体、健康心理
(二)一心力、惜时光
(三)淡名利、避权位
总而言之,学术工作只为兴趣与求真的责任感。
(四)坚定力、戒浮躁
1.内:内在兴趣、工作方向,要坚定信心,不要见异思迁
外:遭遇外在压力,不能屈服,面对外在诱惑,不能动摇
2.戒浮躁:所以一个做学问的人,也要随时反省自己为学为人,是否轻浮急躁。如犯此病,就当极力戒除!
(五)开阔胸襟:容纳众说
(六)慎戒执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1293268.html
相关阅读:《读书笔记》之参加婚礼的感受
职场小说《商战往事》读书笔记
共筑中国梦读书笔记
怎么写好读书笔记
名著《童年》读书笔记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