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石是“我”小时家门口的一块又大又丑的石头,《丑石》读书笔记300字。它既不能造房子,也不能雕刻。只是一块没用的石头。我们也看不起它,还骂它,打它。可是,谁都不会想到它,这块丑石居然是一块两三百年前掉的陨石。“我”也惊呆了。真看不出,它有如此伟大,可是却多么丑。
虽然丑石很丑,但是它是一块陨石!那么它还是会默默地忍受我们对它的欺凌。我相信,因为它知道自己是一块罕见的陨石,是一块“金子”。所以它顽强地走下来了,一直到被有学问的人发现的时候。它真正的价值被“挖”出来了。我也相信,它很高兴,因为这就是它活到今天的原因。我觉得,我们应该向它学习。我们不应该小看自己,因为如果你是块金子,那么你就肯定会被人发掘到,如果没有,只是时机未到而已。所以,自己给自己加油吧!努力去学习,去奋斗,就肯定有你成功的时刻。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就像文章里的“我”那样,常用显露于外的表面来评判别人。在这样的错失下,也许我们失去了很多能够更好的欣赏他人和自己的机会。贾平凹在《丑石》中不仅仅是叙述了“我”缺乏对于美丽事物的深刻领悟,更是告诉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去做。他提出了问题,我们就要学会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
我们中,有的人是“我”和奶奶那样的依靠外边来看待事物的人;也有的人就像丑石那样,也许在外表不出色,但是却有着一颗金子一样的心。如果从前的“我”只看外表,那么,以后的我更要学会通过一个人的灵魂和行为来评价一个人;如果,我是块在他人看起来普通又平凡的“丑石”,那么也不能失望、放弃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能力,就像伟大科学家很多时候在生活中显得没有智商一样,我们发光并不需要和别人发一样的光彩才叫做发光,学会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会有被“天文学家”这样的伯乐发掘的那天,读书笔记大全《《丑石》读书笔记300字》。
贝多芬的老师说贝多芬绝不是当作曲家的料儿;爱因斯坦的老师曾给爱因斯坦写了“反应迟钝,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的评语;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被人贬为“让青年堕落的腐败者”。而今天,为什么他们能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呢?
因为他们有永不服输的志气,有货真价实的学问,有实实在在的贡献。
然而在今天,却有人因一时不被重用,发挥不出长处,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抱怨“英雄无用武之地”。其实,暂时的受挫正是对人的意志和信念的严峻考验,经不住这种考验,就会永远被埋在地下。还有的人,并无真才实学,也不踏实钻研,却总以为自己是块“金子”,是个“英雄”,抱怨这个世界对他不公平,这种虚伪的心理实际上是在自欺欺人。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成是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路。”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谁能否认明天不是一个丰收的日子呢?
来源:丰体时代小学 作者:纪庆珊 [字体:大 中 小]《七颗钻石》这篇文章包含了太多的“爱”,是一篇“爱与分享”的课文。一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二是小姑娘对小狗的爱;三是母爱;四是对他人的爱。这四种爱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这篇文章的大爱。所以木头做的水罐才能从爱的不断发展中变成银水罐、金水罐,最后跳出最有价值的七颗钻石来。那么,怎样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童话趣的同时,把学生引到这种大爱之中呢? 一、创设情景、走进文本1、在课文导入环节,我就设计这样的话语“同学们,童话世界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你漫游在童话的王国里,什么事情都可能遇到,什么样的生活都可能体验,什么样的人都可能看见……”让学生明白童话善于想象的特点,为接下来在“小姑娘累倒后会发生什么”想象说话作铺垫。2、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课文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怎样让引导学生感悟旱灾的严重,理解小姑娘找水的艰辛,以及对母亲那份真挚的爱呢?上课伊始,我利用旱灾图片和凄凉的音乐为背景,通过直接看图,谈谈感受,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水就是生命、就是希望,有了水,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水,等待人和万物就只有死亡。再回到文本,朗读课文,通过品读文中重点词语“所有的河流、井水干涸、草木丛林干枯、动物和……
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教学反思朱燕春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在本课设计中所体现的教学思想:一、创设情景引发情感陶醉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图片资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于是上课伊始,我利用课件展示课文第一段文字,然后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的第一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水就是生存的希望,有了水认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水,等待人和万物就只有死亡。使学生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二、自主识字,轻松识记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于是,我努力将这一理念体现在识字教学中。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再鼓励他们同桌合作识字,并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读去拼音的生词,加强巩固。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自主识字,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学生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三、学生真……
《活化石》一课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学生们学得兴趣盎然。教学一开始,我先出示一张鱼类化石的图片,引出化石。然后从字面意义上了解什么是活化石。在教学“银杏树”时,我抓住比喻句进行教学。“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我出示许多叶子的图片,让学生找出银杏树的叶子。既理解了银杏树树叶的样子,又结合理解词语了“辨认”的意思,后我又指导学生模仿写句,银杏树的叶子还像什么?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树叶在他们的脑海中变成了降落伞、小姑娘的裙子,秋天的扫帚。在理解了比喻句的写法以后,我又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子,“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而后进行朗读指导,读出了树叶的美,树叶的珍贵。接着,让学生自己学习“大熊猫和中华鲟”,明白大熊猫的祖先是以食肉为生。中华鲟的特点是:大、重、少和怪。最后,在大家都了解了活化石的含义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引出本课的情感目标,那就是我们要保护这些活化石。……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孩子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大量的亲历活动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岩石的多种特征,并在过程中体会科学观察、研究的一般方法。这节课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1、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当我指导学生观察一块岩石的时候提问:“你打算用那些方法去观察岩石?”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提出用眼睛看时,教师及时肯定好的,进一步追问:看什么,怎么看(看花纹、大小、形状、粗糙、光滑等)。当学生提出用手摸时,教师及时指导:用手摸,摸什么?用手还可以干什么?(光滑、粗糙、用手掂掂轻重)等。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后面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扫清了障碍。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也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期望通过本课教学后,当学生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过后就随手扔掉,而使他们能真正像科学家一样尝试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 2、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准则。现代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因此现代社会的讲诚信,有着比过去更为丰富的内涵,不仅涉及到道德层面,期待道德自律;更涉及到法制和规则,受到一定的制度的制约。也就是说,诚信不仅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更是生活的基本准则。其次,儿童还有自身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和特点,《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不仅要为儿童现实的生活服务,更要为儿童的未来生活作准备。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个阶段的儿童,处于从自我中心倾向转向开始考虑自己周边的环境、考虑生活环境中的人,他们对行为的判断倾向依据行为的直接后果,所以选择这一时期发展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促进儿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以上的理解,我在《诚信的回报》一课预设时主要体现以下这几个特点: 一、把握理念,设定目标《诚信的回报》是华师大版六年级上学期的第一单元第一主题《品格的试金石》中的一个内容。关于诚信这一主题。课程标准把这一内容标准界定为“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会尊重人。”我把本课的目标重点定位在“守信”教育上,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知识目标是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同影响;认识并且思考诚信的代价与回报;明确诚实守信是传统美德,更是现代社会的需要。能力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守信与失信……
《滴水穿石》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品评感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不易以及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把这种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去品读另外两个故事,并通过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知识积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以读为本,读中见悟,让学生在读中咀嚼关键词语的意蕴,体悟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使阅读教学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情感,留下语言。学完文中的三个故事,我又让学生交流收集的其他名人故事,让学生开阔视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将文本的精神与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倡导开放的语文教学,最后让学生收集有关“滴水穿石”的名言,写一写读后感,引导学生带着文本的认识和情感融入课外阅读,走向生活实践,在阅读中内化精神,在实践中践行精神,同时将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有利于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本节课能把《新课程》崭新的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懂得: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讲台并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老师会常常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这里施展自己才能。《搭石》上完后,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引来学生啧啧的称赞,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我要学生动笔在文章空白处中写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环节,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甚至出现了争抢的现象。 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有时会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中汲取营养,用于再教学时启迪学生的思维。课文最后一句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怎么理解?说真的,这句话含义很深刻,我认为对四年级的小学生未免太难了。因为文章语言表面比较易明,但内涵隐晦,作为老师,有时都一下子都转不过弯来,何况是四年级的的小学生?我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最后有同学来回答:“这句话安排在课文的最后,作者是不是要用来点明中心呢?而课文的中心就是要赞扬乡亲们,那赞美搭石就是赞美了乡亲们。”另一位同学接着回答:“这句话表……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662175.html
相关阅读:《名人传》读后感_高中生读后感作文
路遥《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200字
《遥远的救世主》读书笔记
《上海的红颜遗事》读书笔记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书笔记之谈动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