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旁观者》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上杨壮老师的《管理与领导力》,要求写一篇书评,推荐的是德鲁克的《旁观者》,粗翻几页,不禁若有所失。和德鲁克那些畅销的著作,像《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实践》等等,完全不同。《旁观者》书中全是德鲁克对过去的回忆,但又不是自传,而是德鲁克对在自己一生中出现过的,且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一些人物的回忆录。文字琐碎而繁琐,场景细小而复杂,如果不是对二战前后历史感兴趣并有所了解,还真难读懂当时的时代背景。 在德鲁克的笔下,描述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这其中,有他眼里“只是个笨老太婆”的奶奶;有“拒绝去奥地利最好的公职”的“愚不可及”的赫姆;有没有教会德鲁克“该学的东西”的小学老师;有每次都把交易清单“折叠4次,撕成16片碎纸后,扔进字纸篓”,从而使得会计无法记账的怪老头弗里德伯格……大量的细节场景,大量的对话,这些外人看似很日常无趣的描写,德鲁克却写得津津有味,精雕细琢,乐此不彼。 这些个性各异的人,有些也就是普通的人物,德鲁克何以如此饶有兴趣?观察他们的世界,刻画他们的人生,记录他们的言行,直至走进他们的内心。刚开始读,我还真没搞懂,为何这本书被德鲁克自称为:“这本书虽不是我‘最重要’的著作,却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一本。”但当我看完全书的时候,我似乎明白德鲁克的意图和用心,穿越时空,也探寻到了德鲁克那些影响深远管理思想的根源。那些直指人心的文字,震人心扉又回味无穷。 其一,人性是多变的,复杂的,管理思想的根源就是对人性的洞察。 《英国最后一个异议分子》那篇短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讲述了德鲁克一个忘年交朋友布雷斯福德的传奇人生,从一个“不再相信宗教,变成一个彻底的不可知论者”,“只要提到基督教,这个温文尔雅、和善可亲的人,马上转变成一个心胸狭窄、怒火中烧、有着派系之见”的人,变成一个全国知名的“反战”旗帜人物,从“一个秉持异议的自由主义者”变成一个“代表着良知”的“异议的社会主义者”,成为著名的“左派人物”,并且在看到法西斯和纳粹带给世界的危机后,“越来越觉得只有苏联的共产主义可以有效制衡”,从撰写文章反对英国和帝俄结盟,转而提倡英国和苏联同盟,对苏联的共产主义大加褒奖,但当他知道斯大林实行了难于置信的恐怖主义政策,而他的言论又被人利用和欺骗之时,他又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理智和良知在内心作战,最终遭受了名誉扫地的境地,成为一位时代的“孤客”,很快被人遗忘。 那个时代的很多名词,在现代人看来,依然晦涩难懂,但德鲁克为何要以大量笔墨描写布雷斯福德波澜起伏最后以悲剧黯然收场的人生命运,难道仅仅是对人物和历史的流水记录?答案显然是错的。“布雷斯福德,这位与20世纪的现实相抗衡的异议分子,试图结合他的良知与权力,以发挥影响力??最后,却被世人所忘,不再重要了”??由此看来,德鲁克写的完全不是小说,而是对一个忘年交老友,更是一位d对曾经有社会影响力知识分子行为的观察,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洞察??透过布雷斯福德,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德鲁克智慧深邃的眼光里,既有友情的遗存,更多是对故人命运的悲悯! 由此可以看出,德鲁克之所以被誉为管理大师,之所以有那么多影响世人的经典管理思想,其形成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归根结底是来自于对人的行为的观察,以及对人性深处的洞察。管理对于社会而言,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工具和流程,优化资源和提升效率,而人,才是管理对象的主体,人是有感情,有个性,高智商的动物,人的行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从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到西方“文艺复兴”,各种流派的文化、艺术、思潮兴起,由此也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类生活,推动着人类文明朝更高的阶梯发展。 德鲁克自己说,从他写第一本书开始至今,他“所写的一切无不强调人的多变、多元,以及独特之处”。他要对抗的,是一个集权当道、讲求统一与一致的时代。他笃信只有独立和多元的特质,才能护卫人类社会的价值,并培养领导力和公民精神。 德鲁克带领我们走进他回忆中的世界,向我们展示走过他青年时代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个体,目的也正是以此??倘若你能够对自己的同事、伙伴的行为,态度乃至价值观,有如此敏锐且练达的洞察,你就有了成为管理者最重要的基础特质。 其二,管理的文化就是领导人(老板)的文化。 《旁观者》和德鲁克那些管理学经典著作相比,显得有些另类,但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反映德鲁克管理思想起源的著作,用一种文学的笔触,充满感性的表达,展现给我们另一个管理学的世界。 德鲁克曾认真地研究了当时(20世纪50年代)大学所开设的课程,发现两门课程对于培养管理者最有帮助:短篇小说写作和诗歌赏析。诗歌帮助一个学生练习用感性的、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去影响他人;而短篇小说的写作则培养你的那种对于人以及人际的入微体贴。 这个观点对于从事企业管理的人来说,很有意思??强调了文化对于管理的重要影响。让我想起了地产界有两家姓“万”公司,一个叫万科,一个叫万达,都成了行业的标杆。万科我并没有太多的接触,倒是有幸成为万达的一员,短短一年多的万达员工经历,让我最深刻的领略了万达的文化。 很多人在研究万达的成功,并为此不吝做出超高的评价??以前看万达,是望其项背,远远还能看到背影,而现在看万达,是望尘莫及了,只能看到一点点尘土。但是很多人仅仅是归结于万达赶上了城市化进程带来商业地产大发展的商机,也有很多人归结于万达对先进项目模块化管控技术的应用,甚至是万达给出的高出行业标准的薪酬招揽了优秀的人才,才成就了万达今日的霸主地位。然而这些观点,我认为都仅仅是表象,万达强势的文化和执行力,正是源于王健林个人的领导魅力和管理文化。
我有幸与王健林多次接触(可惜交流不多),分别是无锡万达城和南宁万达茂项目的奠基典礼,以及2014年两次年会。个子中等,着装正式,依然保持着军人挺拔的身姿,目光如炬,坚定深邃有神,不怒自威,说话声音不高,略带沙哑,但逻辑清晰,没有半句废话,开会讲稿从来不用代写,全是自己手写,所有的重要经营数据都了然在心信手拈来,无一错漏。 面对老板是万达总裁们最紧张的时刻,可以说用战战兢兢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已年届六旬的首富,每天早上七点多就到了办公室,即使是节假日,也经常出现在办公室。这就使得总裁们不敢懈怠??当老板到了办公室有事找而又没在的话,这事情往往会很严重。因此,在万达有上“早朝”一说。严肃的工作之外,王健林董事长最爱的据说也是唯一的爱好就是是唱歌,每年公司年会上,一定是有压轴的演出,现场舞美之恢弘,气氛之热烈,粉丝之疯狂,不亚于任何一个世界巨星,这又是首富老板的另一面,带动了整个公司的文化是既严肃又活泼,既团结又紧张。 在万达最震撼的是王健林参加的会场上,上千人几乎全是男丁,黑色西服笔挺,鸦雀无声,聆听报告,有一种无形而高压的气场,和万达高压的指标一样。王健林有句话在万达内部广为流传:“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总会想到办法;不想做成一件事情,总会找到借口”。而其他如“先完成,再完美”,“努力第一,聪明第二”、“打铃交卷”、“不行就下课”等等,也是深入十几万员工的思想深处。 而这种被外人称为“洗脑式”的管理文化,即使在离开万达的员工身上,行为风格也特别明显??表现在抗压能力和执行能力都特别强,不畏困难,用于挑战。比如我就在万达学会了两个重要“技能”??“拍桌子骂人”和让不合格员工“滚蛋”,而之前我认为自己的管理风格还是比较内敛的,但在经历万达后如此粗放(偶尔还爆粗口),实在也是出乎我自己的意料。但这一切,在高压的指标、快速的节奏以及强大的团队文化熏陶下,并没有人觉得突兀或不妥。 由此看来,万达管理的强大,根植于王健林个人管理思想对企业全体员工行为的巨大影响!万达的成功,不仅仅是王健林战略眼光的领先,更是“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实践! 其三,成为优秀管理者,不仅需要自由之精神,更需要独立的思考。 从《旁观者》所记述的二战前后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地球仍是浩淼宇宙中孤独的那颗天体,暴力、战乱、饥荒、天灾仍然存在,但世界已经不是一百年前那个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带给这个世界太多的变化,社会生活更加丰富,思想更加多元。 然而,正如狄更斯 的《双城记》第一句描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纷纷扰扰的红尘,生生灭灭的欲望,多元化的社会带来更多元的社会价值观,产生了更多的思想困惑,也给现代的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罗辑思维”罗振宇胖子认为:未来互联网主导的时代是不要任何组织,以个人的方式面对整个世界的时代。个人不甘于固定在某一个组织中,去当“装在电脑主机里的硬盘”,而是要当U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这是我们的未来。 而华南师范大学陈春花教授也认为,激活个体会成为互联经济时代的新范式,个体的价值会在群体中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未来的企业竞争,无论是有多好的战略判断,或者有多大的发展意愿,如果无法激发每个员工,不能释放所有人的能力,不能够真正的打破传统的企业管理结构,不能够拥有足够的创造力,即使过去多么成功,也无法面对今天和未来的市场。 事实上,我们看到苹果、谷歌、FACEBOOK等新兴的全球领军的成功企业,无一不是在激发团队的创新力创造力。诺基亚时代,手机有多种多样的造型,有庞大的市场规模,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但在挑战者苹果面前,显得那么软弱无力不堪一击。 是时代已经变了?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那么,过往传统的管理学思想,是否已经落后了?答案又是否定的。原因很简单:即使科技进步了,管理工具更新了,但这个世界最高统治的生物??人,没变。人性,也没变。 《旁观者》书里那些在德鲁克笔下个性迥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在今日的社会里,依然存在。作为管理者要做的,正是要学习德鲁克从小对于周围人事的关注和记录。而德鲁克之所以对“人”的观察能够如此敏锐细致,其实是源于他始终对任何人都怀有好奇心和关爱之心,愿意走进别人的内心,去发现别人有趣的地方。换句话说,在德鲁克的管理学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个性独特的个体,都是值得研究的对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专长。 因此,我们阅读《旁观者》,正是要学习德鲁克的“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做一个尊重人性价值的人,不媚俗的人,不放弃独立思考的人。 “我无法猜测德鲁克在写下这些文字时心中的意向,但我忘不掉我在阅读时神游其中的快乐徜徉”??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杨斌教授的这句话,恰如其分的表达了我读《旁观者》的感受。 谨以此小文,感谢杨壮老师的精彩推荐,也向大师致敬。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821982.html

相关阅读:《有话慢慢说》读书笔记
《我的12年等于24年》读书笔记
《昆虫记》读书笔记范文
《绣球花田》读书笔记800字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