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孔子的交友观中,将朋友进行了划分。
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论断。教导我们何为志同道合者。益者:友直、友谅、友多闻;损者:友便辟、友便佞、友善揉。在这里孔子告诉我们,刚直、诚实、见多识广的人是可交的,而掐媚奉承的人、好说大话的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是不可交且我们绝对不能做这样的人。在不断认识,结交朋友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修养,使自己远离虚情假意,从而诚信交友,交到理想的朋友。孔子还提出了“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一个君子该尊崇贤者,同时亦宽容众人。该嘉许善人,同时亦哀矜那些不能的人。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无法做到像孔子那样伟大,但我们可以选着学习孔子,对于那些损者身上的特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交友也应当结交贤人,益者。
孔子的交友观中,仁与礼是必不可少的。
曾子曰:“君子以仁会友,以友辅仁。”孔子认为朋友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有相同志向的人在一起,相互交流,分享会促进自身仁道的发展,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相似的,朋友从远方来看你,是为了与你多做交流的,而吸引朋友来的,不正是自己的仁道吗?和孔子的“德不孤,必有邻。”,“巧言令色,鲜矣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孔子对待朋友的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的白话试译中是“有许多朋友从远方而来,我心不更感快乐吗?”而朋,指同类也,志同道合者,知慕于我自远方来也;乐,指悦在心,而乐见于外。孟子曰:“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慕我者自远方来,教学相长,我道日广,故可乐也。由此可知,孔子乐于交友,且所交之友为志同道合者,而好友来到,与我相交促进彼此成长,如何不乐也?
子游也曾说过:“朋友数,斯疏矣。”数,一为逼促义,一为烦琐义。而我认为逼促更贴近原文,交友太逼促,就会见疏。原因有二,一是朋友之间如果太逼促,说明性格不相合,性格相合才能成为朋友,这与志同道合是一样的道理的。二是真正的朋友之间相交是不会觉得烦琐的,反而以此为交友乐趣。综上所述,交友需志同道合,不可太逼促,而烦琐在真正的朋友中不是麻烦,而是交友的乐趣。
孔子还提出了“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可见孔子对待朋友如自己的亲人,接受朋友给予的祭肉,视其祖考如己亲;朋友死,无归处,则葬在自己这边,也可谓仁至义尽了。
第三,孔子还教导我们如何与朋友相交。
首先,对于朋友的过错,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朋友有了过错,我们应该忠尽为告,又须善为劝说。如果朋友不听从,就不要再说,否则就会让自己受辱。这句话似乎与孔子一贯交友的原则不相符,但实质是一致的,只是侧重点不同。这主要是维持朋友关系或对待朋友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其次,孔子认为与朋友交要推陈相与,孔子曰:“人而无信,不可知其可也。”在修养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孔子强调“言而有信”的美德。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种推诚相与,对朋友的帮助也是真诚无私的,即使遇到“朋友死,无所归”的情况,孔子也会尽到朋友之责。
另外,对朋友要宽容,在朋友有难或犯错时要帮助朋友。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过,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微子)“君子周急不继富。”(雍也)朋友的价值在关键时刻最能显现出来。我想,这也是“信”所要求的。一个忠诚的朋友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抛弃对方。
在《论语》中,孔子教导我们许多交友的道理,交友,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正处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朋友的影响更深刻。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也。故对于交友之道,我们不可不察。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看来交友无固定标准,但主流社会意识的交友标准仍是良师益友,既包括物质的周济,也包括精神上的鼓励。孔子所谈及的的交友告诉我们,交友必须交优秀的人,德才兼备的人,正直的人,信实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对朋友要宽容,在朋友有难或犯错的时候要帮助朋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于交友是十分重视的,孔子的交友之道具体体现在“中庸”和“仁爱”思想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首先对于朋友的划分就可以看出,孔子愿意交益友,贤人,因为益友能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其次,孔子认为对待朋友的态度是由己及人,推诚及人的,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最后孔子与朋友相交,认为要尽己之责,宽容待人,才是真朋友。这有益于我们对广交朋友的重要性的认识,结交一个真正的益友,会让我们的生活增添一片夺目的光彩。把握交友的原则,多和诚实、正直、有爱心、有进取精神的人交往、交流,以求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掌握和朋友相处的艺术,善于和朋友相处,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供稿:第五届乐知者张素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dushubiji/886825.html
相关阅读:读高尔基《童年》有感_高中读后感800字
《家庭会伤人》读书笔记
《认识金钱》读书笔记450字
《雷锋车的故事》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大全-龙珠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