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8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无

编辑: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1—3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张祥龙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雅文化”,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①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②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③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④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生活和历史进程是否有呼应。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血脉相通、“基因”相连。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其次,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粒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文命危浅,朝不虑夕”,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文革”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中国向何处去?”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1.对“儒家文化的现状”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没有了。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D.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2.对“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也是一种浓重悲凉的文化悲剧。 B.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已经“板结”,形成了“文化荒漠”。C.在全球化趋势和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保持民族文化传统,就是保持民族的独立,对此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感、紧迫感。D.“中国向何处去?”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迷惑。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地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出现文化的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B.未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中心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保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是实现世界文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工作。C.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文革”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二、古诗文阅读(29分)(一)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是 仪 传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大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仪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三国志?吴书》)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舍:安置住宿B.权怒,收嘉系狱, 系:关押,拘捕C.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戚:亲戚D.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 省:省略,减少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项是( )(3分)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D.是仪经常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7~8题。金谷园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注】金谷园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极一时之盛,唐时园已荒废。7.诗歌后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有人说,第二句中“草自春”的“自”用得十分精妙,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默写(9分)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__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4)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5)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7)__________,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8)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永远中国心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大典上曾经说过这样一句震撼天下亿万人心灵的话语:“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这句话在时时刻刻以祖国利益为重的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先生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曾宪梓曾饱受旧中国内忧外患之苦,此生此世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祖国的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所以,他怀抱赤诚爱国之心,要为自己的国家分忧解难,为振兴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而作出应有的一份贡献。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嘛!七十年代中期,曾宪梓创立金利来并在香港站稳了脚跟。他首先以投石问路的方式向家乡梅县的华侨大厦赠送了两部汽车。那一天,曾宪梓怀着激动的心情,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受到故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当曾宪梓怀着复杂的心情,看到经历文化大革命后,家乡的工厂、学校和民居已变得破烂不堪,乡间学校的数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8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103152.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