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寒假练习试卷(附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导语】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逍遥右脑准备了高二历史寒假练习试卷,希望你喜欢。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

2、《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3、“尽管罗马法律严格限制妇女继承财产,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 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财政和大地产。”这表明( )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4、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材料所反映的政治体制是 ( )

A.君主专制 B.共和制 C.贵族制 D.君主立宪制

5、宋代心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学家指责其“诋毁先儒”、“传习邪说”,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阶层却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心学( )

A.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 打破孔孟学说的权威

C. 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 D. 是对理学彻底的否定

6、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

7、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

A.魏源、洪仁� B.洪仁?⒖涤形�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

8、清末维新人士谭嗣同十分推崇王夫之;革命党人章炳麟改名绛(顾炎武初名绛),明白宣示他是顾炎武学说的继承者;孙中山等则抽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分发革命同志。这主要是因为王、黄、顾的思想( )

A. 具有早期民主启蒙的性质 B打破了宋明理学的官方统治地位

C. 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D.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主张

9、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10、“没有中世纪的废墟挡路。……一开始有历史的时候已经有了17世纪形成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因素。”反映以上历史发展特点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1、.“(元世祖时)议立三省。侍御史高鸣上封事曰:‘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改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政贵得人不贵多,不如一省便。’”元世祖接受这一建议,在中央设立( )

A.三省六部 B.中书省 C.军机处 D.内阁

12、“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进行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会议席 B.实行两党制,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C.颁布《权利法案》,建立民主政体 D.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内阁集体对议会负责

1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 )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

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D.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14、在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谕就是“致我的军队”。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是( )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国已走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15、宋代一直被人认为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至成熟的重要阶段,下列史实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A. 火药开始被应用于战争 B. 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

C.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D. 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16、某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 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 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

17、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学说是( )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学说 D.达尔文的进化论

18、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B.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19、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否定教皇地位       B.否定基督教

C.倡导人的解放 D.宣扬《圣经》精神

20、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演论》 D.《变法通议》

2 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这段文字反映出美国( )

A.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B.三权分立的原则

C.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D.共和政体的实质

22、伏尔泰有一句名言:“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脖子上戴着轭,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就带着马刺吗?”体现的理性精神是( )

A. 自由 B.平等 C.民主 D.法治

2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

A.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议会负责

B.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

C.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

D.内阁成员对政府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24、.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25、清朝官员梁章钜在《枢垣记略》中记载:“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直者食宿。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 重以宰辅。”材料中所述的机构应是( )

A.枢密院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 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回答:

(1)材料一中左图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2)材料一中右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三省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设置有何目的?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上述材料 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符),以类合一,天人一也。”“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其尊皆天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今也以君为主,天 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古者天下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以下便是英国法治所达到的地步: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这些权利乃是: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只能在一个自由人所组成的陪审委员会面前才可受刑事审问的自由;不管什么

案件,只能按照法律条文和明确规定来裁判的自由;放弃英国圣公会信徒对某些职位的特权,信仰的自由。 ——伏尔泰《哲学通讯》

材料四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两段材料对君主统治的看法有何不同?并分析导致两者看法不同的历史原因。

(2)依据材料三和四概括指出伏尔泰与陈独秀政治主张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观点相同的原因。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材料二 梭伦规定,国家的官职应先由各部落分别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就从这些候选人中抽签选举。……梭伦又创立了一个四百人议会。每部落一百人,但他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 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贵族议会)。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 事。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1)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

(2)据材料二,指出梭伦调整政治机构方面的措施,从材料可以看出梭伦试图在改革中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认识。
高二历史寒假练习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B D C C D A D B B A B A C

序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B A A C B D A 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特征:权力高度集中(或皇权至上)。(2分)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8分 )

(2)三省六部制,(1分)关系: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2分)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1分)

(3)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1分)作用: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2分)

(4)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2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1179073.html

相关阅读:高二年级上学期寒假历史试卷及答案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