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2019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联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江西省九江市2019-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联考生物试题

1.下列各项中可以导致基因重组现象发生的是
A.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B.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C.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反兴奋剂工作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其中基因兴奋剂的工作耗费了大量精力,基因兴奋剂是注入运动员体内新的基因,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从变异角度分析此方式属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贵组 C.细胞癌变 D.染色体变异
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患苯丙酮尿症的妇女与正常男性生育的后代适宜选择生女孩
B.羊水检测是产前诊断的唯一手段
C.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D.遗专咨询的第一步就是分析确定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4.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
A.DNA分子发生断裂 B.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加
C.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 D.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
5.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基因。据图判断

A.此细胞含有6个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
B.此动物体细胞基因型一定是AaBbCcDd
C.此细胞发生的一定是显性突变
D.此细胞既发生了基因突变又发生了基因重组
6.甲、乙、丙是果蝇的3类正常细胞,其染色单体数分别为0、8、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可能有四个染色体组 B.乙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C.丙中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三类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7.对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不正确的描述是
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
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
8.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9.下列是对a〜h所示的细胞图中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含存一个染色体组的是图h
B.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图e、g
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图a、b
D.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图c、f
10.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变异的利与害是由其生存环境决定的
B.基因突变必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作用下才能发生
C.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基因重组是指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11.某植物的一个体细胞如下图所示,该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后,共获得n株幼苗,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有

A.n/4 株 B.n/8 株 C.n/16 株 D.0 株
12.下列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②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④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应部位的交叉互
⑤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A.①④⑤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⑤
13.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Ⅱ6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Ⅲ7与Ⅲ8为同卵双生,Ⅲ10与
Ⅲ11为异卵双生。则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或X染色体益性
B.系谱中患病的个体Ⅰ2、Ⅱ5、Ⅲ9、Ⅲ10都是杂合子
C.若Ⅲ11也是女孩,则其患病的概率为1/3
D.Ⅲ9的致病基因是由Ⅰ1通过Ⅱ5传递的
14.已知家鸡的无尾(A)对有尾(a)是显性。现用有腐鸡(甲群体)自交产生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受精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乙群体)。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
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受精卵内注射胰岛素
B.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受精卵?注射胰岛素
C.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受精卵内注射胰岛素
D.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受精卵内注射胰岛素
15.花药离体培养成烟草新品种:用抗倒伏易染锈病的小麦与易例伏抗锈病的小麦为亲本培育成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品种;培育无子西瓜;用60Co辐射稻种,培育成成熟期提早、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 以上育种方式依次分别是
①诱变育种 ②杂交育种 ③单倍体育种 ④多倍体育种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16.用纯种的高秆(DD)抗锈病(TT)小麦与矮秆(dd)易染锈病(t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Fl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
A.此育种方法可以获得具有新性状的植株
B.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基因型为dT
C.通过④过程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而且能稳定遗传
D.如果F1自交,那么F2矮秆抗锈病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16
17.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的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
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①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③→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18.下列哪个过程从根本上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A.DNA→DNA B.DNA→RNA C. mRNA→蛋白质 D.氨基酸→蛋白质
19.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生物进化的方向由变异决定,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
C.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突变
D.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
20.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
C.骂和驴交配产生骡以完成物种向基因交流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
21.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塞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
D.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
22.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这是选择的原始材料
B.A→B的变比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23.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
B.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C.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也有利
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
24.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蜣螂进化成为新物种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
25.生物物种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下列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的生物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B.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是一个物种
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D.同一个物种的个体之间的性状是相同的
26.某经常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一群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的关系如下图中曲线(纵坐标为翅的长度,横坐标为个体数量)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昆虫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
C.在生存斗争中,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相互选择
D.自然选择对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
27.图中甲、乙、丙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三种作用类型,其中最易产生新物种的是

A.甲 B.乙 C.丙 D.甲、乙
28.利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推测可知,某物种形成所需经历的阶段有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其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②具有变异的个体经过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向着有利于该物种生存的方向变化;
③具有变异的个别个体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得到保留;
④产生了生殖隔离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实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不同时期两种体色的桦尺蠖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的某海岛残翅和无翅突变昆虫类型,却能适应大风环境,说明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C.狮(2N= 38)与虎(2N=38)交配产生的狮虎兽,多只可以构成一个种群
D.昆虫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30.如图是有关遗传和生物进化原理的概念图,结合此图,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图中①是自然选择,②是种群基因频率,③是生殖隔离
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它只是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地理隔离示一定产生③,而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③的根本原因
D.某个生物个体体细胞产生基因突变,也必然会影响②的改变
31.(14分)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它的非糯性基因R和糯性基因r位于6号染色体上,籽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位于9号染色体上,已知含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所示,其他同源染色体都正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株A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从基因数量变化来看,这种变化与基因突变的区别是 。
(2)若植株A为杂合黄色籽粒,为确定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可以通过遗传实验来判断。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实验过程,并加以必要的文字说明。(用T或t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用T-或t-表示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3)玉米的是否糯性和籽粒颜色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根据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的行为具有一致性,科学家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学说,现确定植株A基因型为T-tRr,则其减数分裂产生可育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 。
(4)另取基因型为ttRR和TTrr的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选取F2中非糯性白籽粒植株,随机交配,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32.(6分)某高山植物开红花,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白花的。
(1)请设计实验来探究这株植物的白花性状是受环境影响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该株植物茎尖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试管苗。
第二步: ,观察并记录结果。
②预测结果及结论:若仍开白花,则 。
(2)对该种植物进行了培养并记录如下表,回答问题:
海拔 温度 突变率(每一百万个体中)
5 000m 19℃ 0.23
5 000m 25℃ 0.63
3 000m 19℃ 0.21
3 000m 25℃ 0.62
1 000m 19℃ 0.22
1 000m 25℃ 0.63
①实验中共涉及哪些自变量?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在相同海拔,25℃时的突变率大于19℃时的突变率。从植物体本身来说,最可能是与其体内的 (物质)有关。
③为了探究在海拔为3 000 m,25℃时该植物的突变率是否最高,你认为应如何进行实验?(请写出简要步骤)

33.(8分)如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从细胞①到细胞②是由于发生了 而形成的,经过Ⅱ、Ⅲ后形成的4种子细胞中,
属于变异后特有的子细胞的是 。
(2)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三倍体香蕉这种变异属于 ,人们用什么技术能将这种变异
遗传给子代? 。
34.(6分)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改善小麦的遗传性状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下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

(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其中矮秆抗病植株的比例是 ,选F2矮秆抗病植株连续自交、筛选,直至 。
(2)如想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 (填字母)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的F环节是 。
(3)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 植株。
(4)图中的遗传育种途径, (填字母)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35.(6分)寄生在某种鸟的羽毛中的羽虱大量繁殖会造成鸟的羽毛失去光泽和尾羽残缺不全,影响雄鸟的求偶繁殖。
(1)若该种群中对羽虱具有抵抗力的个体AA和Aa分别占20%和40%,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2)请预测以后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将该变化在下边的坐标中以曲线的形式表示出来。(标明基因,绘出大致趋势即可)。

(3)研究者认为雄鸟能否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土筑巢,与雄鸟尾羽长短有关,为了验证这个观点,做如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若干只尾羽长度相似且生长状况一致的雄鸟均分成A、B、C三组,将 组雄鸟的尾短,把剪下来的尾羽用黏合剂黏在 组雄鸟的尾羽上。对 组雄鸟的尾羽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给三组雄鸟带上标志后放归野外进行观察。
②验结论: 。

2019-2018年瑞昌二中高二第一次段考
生物试卷答案
1—5CBCCD 6—10ACACA 11—15DDADD 16—20CBABA 21—25DDBAB 26—30BCCCD
31.(14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缺失, 缺失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丢失(或减少),基因突变发生后染色体上基因数目不变
(2分)
若F1全为黄色,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1分)
若F1黄色:白色=1:1,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1分) 也可用测交实验,以植株A为父本,以白色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

若F1全为黄色,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
若F1全为白色,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3)自由组合, tR:tr=1:1
(4)非糯性白籽粒:糯性白籽粒=8:1
32.(6分,除说明外每空1分)
(1)①在相同培养环境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白花性状的出现为基因突变的结果
(2)①海拔、温度两个自变量。通过比较实验结果所得数据说明植株的突变与培养温度有关,与所选海拔关系不大 ②酶
③将植株分成相等数量的几组,在海拔3 000 m,分别在25℃左右具有一定的温度梯度(如21℃、 22 ℃、23℃、24℃、26℃、27℃、28℃、29℃)的条件下培养,记录突变率
33.(8分,?空2分)
(1)易位(或染色体结构变异),⑤⑥⑦
(2)染色体变异,植物组织培养
34.(6分,每空2分)
(1)3/16 不再发生性状分离
(2)E、F、G 花药离体培养
(3)单倍体
(4)A、B
35.(6 分,每空2分)
(1)60%
(2)

(3)①A C B ②长尾羽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到它的领土筑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1202645.html

相关阅读:安徽省安庆市五校联盟2019-2019学年高二上期中生物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