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8年3月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这一重要成果对于最终揭开宇宙起源和演化之谜有着重大意义。该消息在国际高能物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评论认为,该成果将是中微子物理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一成果可用于证明( )
A.自然界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B.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
C.人类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
D.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解析:“对于最终揭开宇宙起源和演化之谜有着重大意义”体现了自然界的发展,故选B。A不选,自然界本身的运动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光明和黑暗是站在人的立场上所作的判断;C不选,此项研究不针对人类社会;D不选,这一结果可表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但不能用来证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答案:B
2.“城市越来越大,汽车越来越多,会讲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谈起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加拿大DPA工业有限公司总裁韦恩•麦克金农用了一连串的“越来越”。这一连串的“越来越”反映了( )
①认识的发展 ②实践的发展 ③自然界的进化 ④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韦恩•麦克金农所讲的一连串的“越来越”反映的是社会的变化,③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③,选B项。
答案:B
3.“鲇鱼效应”是渔民发现的一种使捕获的鱼保持鲜活的方法,打捞到船舱里的鱼时间一长容易萎靡不振,死亡率高,而放入几条凶猛的鲇鱼,就把整个鱼群激活了。“鲇鱼效应”体现的哲理是( )
A.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B.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C.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解析:此题以“鲇鱼效应”为试题背景来考查联系和发展的关系。材料中“凶猛的鲇鱼”“把整个鱼群激活了”凸显的是联系的作用,A、B、D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不选。
答案:C
4.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金牌美不过人性”,在关注金牌的同时,更多的是回归“精神”、回归体育真意,关注大众体育普及。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了( )
①客观一旦有变化,意识会立即反映出来 ②事物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 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特性和发展观点,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人们对金牌认识上的变化,说明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③④正确;①说法错误,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违背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故答案选D。
答案:D
5.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从哲学角度看,《暮春》这首诗主要说明了( )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B.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人与自然是协调发展的
解析:“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是说只要把根留住,等待来年的春风,花儿就会重新开放。这体现了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答案:B
6. 白炽灯、荧光灯与LED灯优缺点对比
优点 缺点
白炽灯 光色和集光性好,生产成本低,价格便宜 热发光,只有极少一部分能转化为有用的光效,使用寿命一般在1 000小时左右,颜色单一
荧光灯 光效是白炽灯的5倍,使用寿命是白炽灯的8倍 生产过程中和废弃后有汞污染,灯光有闪烁现象,影响视力
LED灯 能耗为白炽灯的1/10,节能灯的1/4,使用寿命超过10万小时,无毒、环保 生产成本较高,价格较高
从白炽灯到荧光灯再到LED灯的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新事物是旧事物积极因素的总和 ②事物变化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 ③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 ④事物的发展必须经过辩证的否定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新事物并不是旧事物积极因素的简单相加,①错误。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②排除。
答案:D
7.“宏观调控又加息,地方政府也着急。债务增压
压无疑问,平台还款遇课题。信贷曾经需放松,风险如今要处理。投资拉动难持续,经济转型是大计。”这首诗表明( )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C.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D.世界是普遍发展的物质世界
解析:材料凸显了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表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答案为B。
答案:B
8.《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流水。流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以下选项,与荆人教训具有相同哲学寓意的是( )
A.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
B.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C.九河盈溢,非一块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观点,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体现的是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讲的是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体现了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选D。
答案:D
9.从原始人的石刀、石斧,到传统手工工具,到近代机器工具,再到现代的机器人,生产工具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这说明( )
A.没有前进的、上升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
B.生产工具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唯一动力
C.唯物辩证法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上理解发展
D.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无限发展过程
解析:本题通过生产工具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的事例,要求我们分析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B错误,C、D与题意不符。
答案:A
1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的两句诗;“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是刘禹锡的两句诗。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的哲理是( )
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③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与旧事物之间的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诗句的含意,由诗句的意思可知①②③是正确的,而④是对发展实质的错误理解。所以,应选B。
答案:B
1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和险滩。”这段话告诉我们( )
A.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作用于客观
B.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的
C.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D.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道路,考核学生调动相关知识对读取信息进行提炼、概括的能力。题干“没有平坦的大道”即是指道路是曲折的,故选D项。A、B、C三项都与题干的角度不符合。
答案:D
12.鲁迅说过:“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事物那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鲁迅先生所指的人( )
A.不懂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区别
B.不懂得知足常乐、安于现状的哲理
C.不懂得难得糊涂、得过且过的人生哲理
D.不懂得新事物比旧事物更有前途和生命力而去支持新事物
解析:鲁迅先生批判的是那些安于现状,不能正确对待新事物悲观失望的人。
答案:D13.“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①它提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 ②它肯定了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一帆风顺的 ③它不懂得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④它看不到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②和题中的观点相反。
答案:B
14.一位县委书记在谈到下乡的体会时说,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佛家有“扫地成佛”之说,意为要想修成正果,就要从“扫地”这类小事做起。擅做小事,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历练、境界和智慧。这位县委书记在这里( )
A.要求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B.强调要注意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C.强调的是量变的重要性
D.提醒干部要防
微杜渐
解析:材料中县委书记的话强调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C当选。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C
15.监测与专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每日摄入的碘主要来自碘盐。如果停止在食盐中加碘,让居民食用不加碘食盐,将导致人们碘营养不足,影响健康,尤其会影响胎儿和婴幼儿的脑发育从而影响我国人口素质。这表明(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②量的积累不利于事物的发展 ③数量的减少不利于事物的发展 ④并非所有的量变都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②③错误,量的积累和数量的减少有时是有利的,有时是不利的。
答案:C
16.(盐城一模)往一匹马身上放一根稻草,马毫无反应,倘若继续一根一根地添加稻草,当最后一根稻草放到马身上后,马竟不堪重负瘫倒在地,这就是“稻草原理”。“稻草原理”体现的哲理是( )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质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④事物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稻草原理”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②③正确。①错误,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③错误,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显著变化。
答案:C
17.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所包含的哲理是( )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关系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抓住题干中的“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了抛物线”,说明截口的微小变化会带来截面的性质变化,故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③④应选。①②不为材料所反映。
答案:D
18.下边漫画《脱离了群众》告诉我们( )
①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②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物质决定意识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干部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不关心人民的疾苦,最终会被人民抛弃,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也体现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故①②入选。③④与漫画无关,不选。
答案:A
19.稳中求进,既要“稳”,也要“进”。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把握好稳中求进,才能有效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同时力避物价涨幅反弹,有利于疏解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把握好稳中求进体现了(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优化组合的重要性 ④在保持事物的统一、平衡中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稳”体现了相对静止,“稳”也是事物在量变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进”体现了绝对运动,也是事物通过质变实现发展的体现。因此②④符合题意,选D。①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D
20.未来10年,我国农业都将处在一个加速上升期。业内人士指出,投资农业要符合自然规律,不能有炒作心态。农业生产的周期比较长,比如投资有机产品,需要三年才能把土地转换为有机地,这三年是净投入,理论上讲没有任何产出。所以投资越高端的农业,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否则可能就会出现问题。这里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
①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②事物之间没有本质联系 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也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④任何量变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②说法错误,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之间有本质联系;④不选,不同事物的量变过程是不相同的,从时间上看有长与短的区别。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满分40分)
21.(12分)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2周年。当年,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起航时,我们党只有50多名党员。92年英勇奋斗,我们党从
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8 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成为领导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第一天起,她就注定要在风雨中发展壮大,因为她要推翻的是一个反动力量十分强大的社会制度,她要建立的是中国自古未有的社会制度。因此,风风雨雨在所难免,但因为她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利益,党旗总能历风雨而弥艳。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解析: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中国共产党在风雨中诞生、发展壮大,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92年英勇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8 000万党员的执政大党,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不断发展的。(4分)
(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属于新事物,注定要发展壮大。(4分)
(3)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因此,其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面对强大的反动统治,总要经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因此,其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4分)
22.(13分)哥本哈根离我们很远,我们感受不到为人类的未来谋划的会议气氛。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现在的寒冬腊月却与几十年前的动辄零下三十多度的寒冬腊月不可同日而语。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生态危机,水危机……我们现在所持有的生活态度、经济模式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我们需要为子孙后代谋划,为他们预留生存空间。所以,节能降耗,人人有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怎能无动于衷呢?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在节能减排方面、倡导低碳生活方面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如果你们班为此召开了主题班会,请以辩证法发展的观点谈谈你对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的建议。
解析:可先列出发展的观点所包含的内容有哪些,然后以此为思路引导自己提出相应的建议。
答案:(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推动事物的发展,多开发节能降耗的新发明、新设备。(4分)
(2)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每个人都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如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4分)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准备走艰难的路。要不断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让人们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5分)
23.(15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是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共同努力的伟大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最终找到了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寻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富强的道路。进入2l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个中国人。我们追逐自己的梦,本身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我们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亿万个你我的小梦想,汇聚成国家的大梦想,民族的大梦想。“中国梦”,我们的梦想,值得每个人为之追逐。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梦”的奋斗历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10分)
(2)请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5分)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观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等知识。第(1)问,首先要明确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所包括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材料中党推进“中国梦”的奋斗历程,然后将二者结合起来即可概括出答案。第(2)问,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在这里不能泛泛而谈,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3分)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4分)③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艰辛探索中正逐步变为现实,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3分)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搞好局部,用“中国梦”凝聚民族力量,放飞个人的小梦想,汇聚成国家的大梦想,使个人的梦想在与国家、民族梦想的统一中得以实现。(4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1207466.html
相关阅读:高二政治必修四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