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OmRk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解旋酶 ④二氧化碳 ⑤唾液淀粉酶
⑥甲状腺激素 ⑦乙酰胆碱 ⑧尿素 ⑨胰岛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⑦ C.①③⑤ D.③⑤⑥⑧⑨
2.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低烧、肌肉酸痛等现象,适当的体温升高有利
于机体健康的恢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神经、免疫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
态
B.出现低烧说明内环境稳态已经失调
C.感染病毒后出现低烧,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增强
D.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乳酸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
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
①血浆 ②组织液 ③淋巴
A.①②③① B.②①③② 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
4.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
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 )
选项 比较项目 现象Ⅰ 现象Ⅱ
A 反射弧的完整性 不完整 完整
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可以不要 不一定需要
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 少 多
D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 多 少
5.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
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有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B.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C.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
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
6.下图是闰绍细胞(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参与调节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 )
A.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抑制自身的活动
B.闰绍细胞兴奋时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的兴奋性
C.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D.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7.下丘脑存在饱中枢和摄食中枢。现用电刺激某动物下丘脑的某一区域①,该动物表现
出拒食行为;刺激下丘脑另一区域②,该动物表现出多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区域①是摄食中枢,区域②是饱中枢
B.如果区域①损毁,将会引起多食和肥胖
C.如果区域②损毁,将会引起厌食
D.下丘脑是摄食活动的调节中枢
8.右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器官,a、b
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
B.激素a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
C.激素b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
D.激素b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的分泌
9.人处于高温环境中,下列关于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这将通过增加排尿量来增加散热
B.由于温度高,有氧呼吸酶失活,此时身体供能主要靠无氧呼吸
C.因气温过高,将通过大量的排汗增加散热,调节体温
D.因大量排汗,将丢失水和Na+,这将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降低
10.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行反馈调节
B.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激素同时也能传导神经冲动
C.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的中枢,也是温度感觉的中枢
D.下丘脑内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并能够合成抗利尿激素
11.右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
A.如果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
上升
B.如果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会兴奋
C.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浆细胞或记忆B细胞
D.如果a表示甲状腺激素,b有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有可能是
垂体细胞
12.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
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
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
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
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13.下图为人体特异性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B细胞和T细胞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①和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该免疫过程有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因此属于细胞免疫过程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③过程可迅速完
成
14.某免疫学研究人员将病毒q注入甲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均死亡;而将同剂量的病毒q
注入乙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在死亡和恢复健康的两
种小鼠的体细胞中均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下列假设中不能够解释此现象的是( )
A.甲组小鼠体内未产生病毒q的抗体,而乙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病毒q的抗体
B.注入甲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有活性,而注入乙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没有活性
C.甲组小鼠缺乏免疫力,而乙组小鼠具有正常的免疫力
D.甲组小鼠的胸腺发育不全,而乙组小鼠的胸腺发育正常
15.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
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右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
评价正确的是( )
A.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
B.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C.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
D.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16.植物能感知外界光照变化,调节脱落酸和赤霉素合成,保证冬天(短日照)休眠、夏天
(长日照)生长。有关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长日照能促进过程②④,短日照能促进过程⑤⑥
B.10℃有利于过程②④,30℃有利于过程⑤⑥
C.10℃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30℃有利于过程①③⑤⑥
D.长日照能促进所有过程,短日照能抑制所有过程
17.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单侧光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为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
C.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D.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
18.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
C.性别比例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
19.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 cm2
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
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鼠类数量
20.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21.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
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
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22.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
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
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
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
23.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有关成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中的信息指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约为流入螳螂能量的25~100倍
B.图中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蝉属于第二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
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
D.这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图中所有生物和光能、CO2、H2O、N2
24.研究某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假设是唯一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状况,可先把藻类从已
知水体中过滤出来,测定藻类的生物量,并据此推算出该生态系统中藻类光合作用固
定的太阳能。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在光照强度适宜时,可成倍提高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
B.藻类细胞中所含色素的种类和比例与水域深度无关
C.藻类固定太阳能的同时不一定都伴随物质循环发生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取决于藻类所固定的太阳能
25.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
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
26.下列食物网中,其营养结构最不易被破坏的是( )
27.下列各项措施中,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 )
A.适当增加物种的数量
B.减少肉食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C.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D.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
28.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c、d、b四个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依次递增,则M可以表示生态系
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 若M表示木本植物的丰富度,我国从南向北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变化的趋势是
b?→d?→c?→a
C.若a?→c?→d?→b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M表示生物个体的数量
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
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29.为了拯救野生朱?,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的种群数量
由1981年的7只发展到2007年的800余只。有关野生朱?的食物网如图,下列有关
分析错误的是( )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大量减少的原因
B.该食物网中,野生朱?与鱼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C.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最有效的方式
D.野生朱?可利用的总能量等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3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到成都、北京等地属于就地保护
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每空1分,共9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 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
下。
(1)图中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________、效应器五个部
分组成。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形式进行传导。
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
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
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 。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若N点受刺激
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
是___________。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渗透性增加,
___________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
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32.(每空1分,共7分)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来源:学科网]
(1)阶段II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_________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能够抑制种子萌发的激素是 。
(2)阶段III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______,
该现象说明了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 。
(3)在种子发育过程会产生大量的 ,该激素能够 。
33.(每空1分,共8分)如图A所示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图B表示参与该过程的b
细胞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细胞为 ,溶酶体分解抗原的过程在免疫学上属于 。
(2)d细胞是 ,在机体中该细胞是由 增殖、
分化来的。
(3)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的眼睛也将
失明。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_________使B淋巴细胞致
敏,增殖分化成______和_________,产生的抗体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由此引起
的眼疾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病。
34.(6分,每空1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j
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 。碳在生物
群落内以 形式进行传递。
(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
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 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
中的作用是 。
(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
(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
方式是 。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那么图中最高营
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 kJ。
35.(10分,每空2分)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
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有人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有人认为位于脊髓。现给定四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作实验材料,对上述问
题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将四只小白鼠分别定为甲、乙、丙、丁。甲鼠不作任何处理。
(2)乙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5)将四只鼠放在寒冷环境下,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恒定。
(6)预期结果:
a.甲乙体温恒定,丙丁体温不恒定,
b. ,说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c.
许昌市五校联考生物参考答案
1. C解析 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解旋酶存在于各种细胞内,而唾液淀粉酶存在于唾液中,唾液不属于体液。
2、B解析 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需要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共同调节。低烧时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增强,抑制病原体的发育。低烧本身就是机体调节稳态的一种途径,所以此时机体内环境稳态并没有失调。供氧不足,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积累会刺激感觉神经末梢,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3、B解析 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接着进入血浆和淋巴,在随体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之前,药物要再次进入组织液中,B正确。
4、C解析 现象Ⅰ属于非条件反射,现象Ⅱ属于条件反射,二者均有完整的反射弧;现象Ⅱ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且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较多,因是同一效应,故参与的肌细胞数相同。
5、A解析 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作用完成的,这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与受体特异性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由于突触小体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那么同一突触后膜上必然相应地存在多种受体;从递质作用的性质来看,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则同一突触小体中的递质若都是兴奋性的,可能起协调作用,促进兴奋加强,若既有兴奋性递质,又有抑制性递质,可能起拮抗作用,完成兴奋的传递功能。
6、D解析 由于闰绍细胞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和运动神经元1,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可使运动神经元1由兴奋状态恢复为抑制状态。能够迅速调整神经元的状态,属于一种负反馈调节,从而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闰绍细胞通过递质使运动神经元1的兴奋性受到抑制,但并不刺激其产生动作电位。
7、A解析 区域①兴奋时,动物会拒绝进食,说明区域①是饱中枢,能够使动物感觉不到饥饿,如果此区域受损,动物将会一直处于饥饿状态,大量进食,导致肥胖。同理,可对区域②的作用进行分析。
8、D解析 由图可知,器官甲是胰腺中的胰岛,器官乙是肝脏。激素a、b分别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合成肝糖原。除胰高血糖素外,肾上腺素也能够升高血糖。血糖升高后,反过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9、C解析 人处在高温的环境中,汗液分泌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尿量减少;由于人体体温的调节过程,人体的温度处于稳定状态,各种代谢正常进行;大量排汗后,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
10、C解析 温度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而不是下丘脑。
11、D解析 胰高血糖素能作用于肝脏细胞,使肝糖原分解,进而使血糖升高,不能作用于肌细胞,原因是肌细胞中缺乏肌糖原水解酶,故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下一神经元可能兴奋或抑制,故B错误;浆细胞对抗原不具有识别作用,故C错误;激素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如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合成和分泌相关激素,故D正确。
12、A解析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后与抗体结合。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也不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13、B解析 由图可知,①为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的过程,②为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①和②过程都是通过细胞直接接触实现的,需要细胞膜上糖被的参与。③为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④为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⑤为抗体和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以上过程为体液免疫过程。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14、B解析 注射q病毒,两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且小鼠体内均能分离出有活性的病毒,说明注射的q病毒是有活性的,B错误;注射同剂量的q病毒,甲组小鼠死亡,而乙组小鼠能恢复健康,说明甲组小鼠的免疫能力比较低(如:不能产生相应抗体或免疫能力有缺陷等),乙组小鼠免疫能力正常,A、C、D正确。
15、A解析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不一定是c,因为大于c浓度的NAA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效果没有检测。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所以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相同。侧芽会产生生长素,所以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16、A解析 夏天日照时间较长,植物生长旺盛,则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的合成较多,脱落酸合成较少,而冬天刚好相反。
17、D解析 在单侧光作用下,胚芽鞘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且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短;将植物体水平放置,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根的生长,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长;根对生长素较敏感,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茎的作用;利用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理可以除去双子叶杂草,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
18、A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意在考查识记与理解能力。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A项正确;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等有关,B项错误;年龄组成是种群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C项错误;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D项错误。
19、B解析 松树个体较大,样方面积取1 cm2太小。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调查鼠类数量时,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土壤动物中的蜈蚣个体较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应用取样器取样法。
20、D解析 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被自己利用或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蚯蚓不是微生物,但属于分解者,硝化细菌属于微生物,但不是分解者,而是生产者。
21、A解析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南极冰藻不只包括一种生物,故不能组成一个种群;企鹅以磷虾为食,其数量增多会导致磷虾数量减少,磷虾减少后又可导致企鹅数量减少,二者数量最终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动态平衡;生物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南极冰藻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 ℃,在-2 ℃~2 ℃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22、C解析 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自养型鞭毛虫和大型植物;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性;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4个营养级。
23、A解析 蝉是第二营养级,但是不是次级消费者,而是初级消费者。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食物链中不包括细菌,因此图中的食物链只有1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4、D解析 光照强度适宜,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但不能提高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海水深度不同,能透过海水的光的波长不同,分布的藻类不同;藻类固定太阳能是能量流动的开始,同时把无机物制造为有机物。
25、A解析 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摄入量=同化量+未同化量(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因此该题中羊的同化量为n-36%n=64%n。由于条件不足,无法计算羊的贮存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26 、D解析 A、B各有2条食物链;C、D各有4条,但D生产者有3种,故D稳定。
27、A解析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完善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反之越小。因此适当增加物种的数量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减少肉食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减少了物种数量,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不是增加种类,只是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而不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8、C解析 生态系统中生物营养级别越低能量越多,呈金字塔形状,故一般情况下,食物链中营养级较低的生物,数量也越多。
29、D解析 野生动物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方式是就地保护。该食物网中,野生朱?与鱼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野生朱?可利用的总能量远小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30、D解析 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到成都、北京等地属于易地保护;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
31. (每空1分,共9分)
(1) 传出神经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屈肌收缩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非特异性
32. (每空1分,共7分)(1)赤霉素 脱落酸 (2)生长素 慢(受抑制) 两重性
(3)生长素 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1分)
33. (每空1分,共8分)答案:(1)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2)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T细胞(答不全不得分) (3)抗原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自身免疫
34、(6分,每空1分)(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有机物
(2)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直接 (4)次生演替 1/25~1/100m
35、(10分,每空2分)
(2)只破坏下丘脑
(3)只破坏脊髓
(6)甲乙体温恒定,丙丁体温不恒定,a说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脊髓
b甲丙体温恒定,乙丁体温不恒定,说明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c甲乙丙丁体温恒定,说明体温调节中枢既不位于脊髓和也不位于下丘脑
1vOmRk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1272191.html
相关阅读:广东省珠海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检生物试题(B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