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蕲春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一、语文基础知识 (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楔子(xiē)角色(jiǎo)伺候(cì)燕侣莺俦(chóu)B. 罗绮(yǐ)倾圮(pǐ)繁芜(wú)羽扇纶巾(guān)C. 刹那(chà)冠冕(guàn)罪孽(niè)咄咄逼人(duō)D. 罪愆(qiān)汗涔涔(cén)佝偻(gōu)乍暖还寒(huán)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嫡亲礼上往来暮霭舞榭歌台B. 郁热刎颈之交烦燥败坏伦常C. 辨认消磨光阴惶恐白璧无瑕D. 玄虚古陌荒阡忤逆义气用事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既然套话如此不受欢迎、如此遭人唾弃,为什么有些人依然____________?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一是可以不动脑筋,少费心思。_____________不需要事先作深入的调查研究,____________不需要对掌握的情况作周密的分析思考,只要东拼西凑、照抄照搬,就可以____________、滔滔不绝。二是可以不冒风险,不担责任。A. 津津乐道既也夸夸其谈B. 乐此不疲不但更侃侃而谈C. 乐此不疲既也夸夸其谈D. 津津乐道不但更侃侃而谈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卫生部表示,到2015年,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标准适当增加,并逐步探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筹资机制。B. 一些作家急于求成,缺乏“坐冷板凳”的精神,以出版发行为目的,过于注重商业利益,其作品缺乏对人性的深度和广度的反映。C. 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教育部近日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D. 据网络消息,“高额吸费电话”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受益分成的结果。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有的有楔子。角色分末、旦、净、杂等。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和白朴。B. 《雷雨》中的周冲是阴暗沉郁的周公馆中一个若隐若现的亮点,他是一个在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下成长的青年,他不顾门第爱上了侍女四凤,甚至想带四凤一起去往新世界。在他的身上寄托了作者曹禺的理想。C.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他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被合称为四大悲剧,而《威尼斯商人》是他喜剧的代表作。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其中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前四史”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二、现代文(论述类文体)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我国古代的全民文化水准低,识文断字的是少数,老百姓的文学创作和享受几乎与文字无缘,而文学史又只能由文字来写,能写的又只有所谓君子和士大夫这一类人。所以,留传下来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史其主流就是贵族文学史,也就是所谓高雅文学的文学史。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就没有劳动人民的文学,或曰之为俗文学。由于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和一些贵族文人自觉不自觉的保护、保存、培育和发展,我们还是能把握出其明显的脉络的。应该说,我国古代俗文学的第一个高潮在“诗经”时代。东周之前的三代,虽有战争,但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破坏程度比后来“礼崩乐坏”的战国、汉魏晋等朝代要小得多,中央集权专制较之后的时代为弱,意识形态上也比“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以后要宽松得多。人民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下男耕女织,夫唱妇随,偶有战争,也不至于引起较大范围的社会动乱,且人民也能以正确和平和的心态待之。而这一切,都反映在那个时代的民歌集大成之著作――《诗经?国风》中。《国风》是我国古代俗文学第一个高潮的标志。读“国风”,我们既可以欣赏到先民们那发自内心的愉悦、痛快淋漓的愤怒,又可以由此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作一个广泛而比较细致的了解。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是后来人为发起的如唐代的“新乐府运动”所不可比的。《诗经》中的“雅、颂”,属于高雅文学,其文学表现手法和音乐形制同“国风”没有很大的区别和对立,“风”和“雅”、“颂”三而合一作为诗经“六义”中的三义一并称之,这实在是阶级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调和甚至是相融在文学上曲折的反映,是当时俗文学和高雅文学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生动而具体的体现。汉时,乐府的民间采诗活动在目的上和诗的规模、内容以及语言的丰富性上,与《诗经?国风》不可同日而语。以后,随着语言文白的分野,城市的发展,作为广大农民参与创作和流传的、以口头文学形式出现并被记录下来的俗文学便再也没有缓过劲来。到了唐宋时代,虽出现了“说书”和由此而产生的话本,但作为文学样式而终不能成一定的气候,更不用说成为文学的主流了。这是历史对俗文学的第一个否定。俗文学的又一个高潮是从元朝的杂剧开始的。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市民阶层出现了,有了文艺消费的需要;加之诗歌文学本身抒情叙事功能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元朝政权的民族歧视和轻视知识分子的政策,汉民族知识分子的仕途被堵死、其社会地位便一落千丈,他们的知识能量释放到了民间,这便引起了俗文学第二个高潮的开端,杂剧的兴起。只是这时的俗文学已有了更多一些如今天你投资写戏排戏演戏、我买票看戏一样的商品性质。明清时,俗文学便又往高峰走去。元杂剧以后,又有明传奇,这是戏剧一路。另一路由说书的有声语言艺术发展到话本进而再有“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再发展到章回体小说,至《红楼梦》,便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这便是俗文学戏剧与小说的二水分流、双峰并峙。这又是对前面俗文学低谷的一个否定。到这里,正好完成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人以“从《诗经》到《红楼梦》”的说法来概称我国整个古代文学史,而这古代文学史一头一尾的标志性著作却都是俗文学呢!(选自 王泽清《古代俗文学的兴衰及其意义》,有删改)6.下列有关“古代俗文学”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古代俗文学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古代人大多是文盲,不能用文字来写所谓的高雅文学的文学史。B.古代俗文学存在的有力证据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在。C.古代俗文学之所以能产生也得益于一些贵族文人自觉或不自觉的保护、保存、培育和发展。D.古代俗文学的产生与东周之前的夏商西周时代的战争破坏力小、中央集权专制程度较轻有关。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诗经?国风》产生于一个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中,阅读这些诗歌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B.人们把“风雅颂”在“诗经六义”中并称,表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高雅文学和俗文学不是对立的。C.汉以后的语言文白分野及城市发展使得俗文学很长时间也没有振兴起来,更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流。D.正是因为出现了开启俗文学第二个高潮的元杂剧,才使得受压迫的汉民族知识分子有了释放能量的机会。8.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出现,文艺消费有了较好的市场,从而引发了俗文学的第二次高潮的到来。B.从《诗经》到乐府、说书,从元杂剧到明传奇,从话本、拟话本小说到《红楼梦》,俗文学经历了两次否定之否定的过程。C.“新乐府运动”在创作的主观自觉性上高于《诗经?国风》,《诗经?国风》在诗歌规模、内容和语言丰富性上超过了汉乐府。D.《诗经?国风》反映了人民在相对稳定的社会里心态平和;你写戏演戏我买票看戏,这种商业用途使得俗文学没落。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共7小题)(一)文言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进士。宣德元年,以杨士奇荐,擢御史,时官吏有罪,不问重轻,许赎罪还职。翱请犯赃吏但许赎罪,不得复官,以惩贪黩。帝从之。公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若汝因之中选,则妨一寒士矣。且汝有阶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火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①,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竞不调。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日:“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②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日:“若翁廉,尔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日:“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帝眷翱厚,时召对便殿,称“先生”不名。而翱年几八十,多忘,尝令郎谈伦随入。帝问故,翱顿首曰:“臣老矣,所恐遗误圣谕,令此郎代识之,其人诚谨可信也。”帝喜。五年加太子少保,成化元年进太子太保,雨雪免朝参。屡疏乞归,辄慰留,数遣医视疾。三年,疾甚,乃许致仕。未出都卒,年八十有四。赠太保,谥忠肃。【注】①长铨:长,掌管;铨:铨选,选拔。②僧保:生平不详。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婿固不遣 使离去B.内所著披湖北省黄冈市蕲春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Word有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19746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