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成都市“六校联考”高2012级第三学期期中试题历 史(全卷满分:100分 完成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 1.第Ⅰ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题卷上不得分。1.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以法治国,中央集权”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民贵君轻,社稷次之”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韩非子、董仲舒  D.商鞅、孟子3.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A..C..4.是“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韩愈在文化学术上的贡献在于A.提出“致良知”学说 B.创立了理学体系C.主张儒、佛、道并重 D.致力于复兴儒学.在不同时期,对于提高人修养的途径问题,儒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宋朝到明朝的变化是A.遵从礼乐到顺应天命 B.顺应天命到顺应自然C.循序渐进到经世致用 D.格物致知到本心体悟.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C.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比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这句话表明李贽A.反对偶像崇拜 B.提倡经世致用 C.抨击专制君主 D.反对纲常礼教.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宋人邢?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 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 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①经验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缺乏体系 ④注重实验根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右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真实的景象 B.个人的情感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B.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D.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1. 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A. B. C. D.15.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辩清浊,好和歹没条道。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无名氏《朝天子?志感》)从这首元曲中可以反映出 ①迎合权贵、歌功颂德 ②平民文学、雅俗共赏 ③批判科举、针砭时弊 ④内容深刻、寓意深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6.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A.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1熟视而无所动心。”在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是A..C..18.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1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这里的“第二次反思”是指向西方学习发展到A.器物层面 B.教育层面C.文化层面 D.制度层面.以下是20世纪初北京普通市民的两段对话背 景对 话1912年清帝退位文三:“大清朝灭了,现在是民国,你还敢留辫子,小心被当成满清余孽!”赵四:“那我得赶快剪掉辫子。”1917年清帝复辟赵四:“大清皇帝回来了,你还不赶紧买条假辫子戴上,小心被当成革命党!”文三:“哪里有卖?我得赶快去买一条。”当时某报刊对上述行为进行评论,下列标题比较贴切的应是A.民风日新 B.民族觉醒 C.民权兴衰 D.民智未开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②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④① 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承认错误。”该谈话A..C..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共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 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题卷上答题不得分。26.(共16分)孔孟之乡山东蕴含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下表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君民关系”的言论汇编言 论出 处“民惟邦本,本固邦守。”《古文尚书》“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清?唐甄《潜书》“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执政者要)“言必信,行必果。”《墨子》(1)材料一反映了植根于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2分)从材料一中概括出该理念的具体内容。(不得摘抄原文)(4分)▲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时期儒学“扩展”与“延长”的具体表现是什么?(4分)▲材料三 若必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3)据材料三回答,明朝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分)▲材料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面对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和泱泱古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感受着现当代社会文化融合带给我们的芬芳。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使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激扬爱国之志,陶冶情操。(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儒家思想的当代社会价值有哪些?(4分)▲27.(共18分)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还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20662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