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A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文(A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黑龙江省黑河市(50°15′N)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67公顷耕地。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据此完成1~2题。1.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  )A.劳动力缺乏        B.灌溉水源缺乏C.热量不足 D.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2. 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B.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C.全球气候变暖D.农田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3.20年2月2日是第1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该主题反映出湿地对人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包括(  )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 ②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③为人类提供水源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A.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材料一:21世纪全球已经进入知识信息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信息和高科技的竞争.材料二:“GIS”的英文全名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lem,也叫地理信息系统.它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这三项功能.  GIS可以像传统地图一样,解决“地点”.“状况”有关查询.但GIS系统能进行势态分析,复杂的“模式分析”和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测性分析…….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回答4~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技术③全区定位技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5.在联合国对伊拉克违禁武器核查期间,专家使用美国的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U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时主要运用 (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技术D.计算机技术读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条件资料表,回答6~8题地点①②③④年降水量15.6466.6777.4205.4一月平均气温°C-8.5-6.6-1.2-9.0七月平均气温°C27.423.523.923.66.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7.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 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原C. 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k.Com] D. 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8.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读下表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9~10题。地区超载起止年份(年)超载持续时间(年)年平均超载率(%)西藏牧区1964~20003747青海牧区1970~20003118甘肃牧区1973~20002820四川牧区1982~200019109.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就越大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④2005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场生态退化的惟一原因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1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1.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13.图中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能源是(  )A.可再生能源 B.煤C.天然气D.核能.推测图中的可再生能源中,发电成本最高的是A.水电 B.太阳能C.风能 D.潮汐能.考虑二氧化碳和发电成本因素,目前最受欢迎的能源应该是(  )A.生物能 B.煤C.天然气 D.潮汐能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17~18题。17.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 (  )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  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 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18.关于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D.三地中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9.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扩大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21.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C.GIS D.人工科学考察.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草C.规定合理载畜量 D.防止过度樵采.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 ②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⑤地壳运动A.①②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④⑤.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B.冰雪融水量不足C.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D.围湖造田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题。.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②改善生态环境 ③增加农民收入 ④调整农业结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27.利用该区能源矿产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是(  )①发展电力工业 ②发展化学工业③发展冶金工业 ④发展炼油工业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该区域利用能源矿产发展电力工业的意义不包括(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C.增加产值D.降低该区环境污染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完成~题。.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a处 B.b处C.c处 D.d处.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31.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年以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说出图中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2.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②③表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划分三大自然区的基本因素是 和 。(2)从位置上,旱灾严重区主要集中在 (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受灾粮食作物主要是 ,科学地监测分析此次旱情需利用的技术为GIS和 。()图中②自然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列举该区域特色农业形式 。()③地所在区域能源丰富,请列举两种新能源 ,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 我国化石燃料产生相等能量情况下排放的污染物统计图。材料二 内蒙古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内蒙古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出电力的输出焦炭。(1)材料一图中图A、B、C代表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中的一种。据图分析A、B、C各代表的能源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内蒙古变输煤为输出电力,简述电力输出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3)内蒙古在开发利用煤炭的过程中应采取什么环保措施?在山西汾河流域的吕梁山脉曾是一个著名的森林地区,也是汾水的水源涵养地。现在的吕梁山仅存在主峰附近一片森林,大片林区已不复存在。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造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4世纪时,一次山洪爆发,竟冲下百万棵大树。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于记载。(1)文中所叙森林被破坏的原因是 (2)渭水的流量已明显减少的原因是 (3)就你所学知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原因主要有 (4)治理黄土高原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A)无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20663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