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彩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理科)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选择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A和谐的人际关系 B礼貌待人 C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答案】C【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孔子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故应选C。2.下列观点符合儒家学派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答案】A【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B、C、D属于孔孟的政治思想;A是荀子的主张,认为自然界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会因人而变,是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属于哲学思想范畴。故应选A。3.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A仁政学说 B人性本善说 C“兼爱”“尚贤”说 D以法治国说【答案】A【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说。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主张,主张实行“仁政”,并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C是墨家的主张;D是法家的主张。人性本善说是仁政思想在社会伦理上的体现。故应选D。4.《老子》中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段话体现了其 A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的思想 C“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D以柔克刚的思想【答案】A【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在老子看来,福与祸是紧密相连的,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故应选A。5.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根源是A 生产力的发展 B 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C 诸侯国的支持 D 中国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答案】B【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形成时期,各个学派对社会的发展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诘难、批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应选B。6.与韩非子的政治主张不相符合的是A应当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 B应以古代圣贤的言行为准则C国家大权集于君主一人之手 D要用严厉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答案】B【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法家思想。韩非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今世胜过前世,主张实行法治,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反对“以圣人之言为行为准则”的主张。结合选项的表述,可知正确答案为B。7.下列主张不属于孟子的是①以仁爱之心待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②主张“性恶论”,但认为后天教育可使人由恶交善③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④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②、④两项为荀子的主张,故含有这两项的均不合题意。故可排除A、C、D三项。故应选C。8.庄子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是基于A“齐物”的观点B认为人必须顺从自然C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观点D主张要“有所侍”,不受各种条件左右【答案】A【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道家思想。“齐物”,是春秋?战国时老庄学派的一种哲学思想。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如生死寿夭,是非得失,物我有无,都应当同等看待。【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墨家思想。结合墨子的主张,分析选项可知A项错误,墨子认为“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故应选A。10.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 它是封建社会的一种进步思想 B 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C 儒家经典是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D 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答案】B【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西汉时候,董仲舒糅合了道家、法家及阴阳五行家的主张,改造了儒家学说,使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儒学为汉武帝所接受,适应了加强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应选B。11.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三教合一”这三教中不包含 A佛教 B道教 C儒教 D景教【答案】D【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统治思想。南北朝时,思想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三教合一”的趋势。三教是指中国本土的道教、儒教及外来的佛教。景教是隋唐以后才传入中国的。故应选D。12.“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这段话应该是 A朱熹 B孟子 C 董仲舒 D荀子【答案】A【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题干反映的是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理学的阶段。朱熹是理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其他三位都要早,不合题意。故应选A。13.明朝末年“经世致用”的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A明王朝统治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B士大夫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蒙古族势力不断发展壮大【答案】D【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经世致用的思想。蒙古族退出中原后,势力实际上是逐渐削弱的,明末的时候,势力进一步削弱。故应选D。14.对理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维系专制统治 B注重气节、品德C讲求以礼统情,自我节制 D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答案】A【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理学。理学家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性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重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主张严刑峻法是法家的主张。故应选A。15.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包含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提出“工商皆本”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是诸多弊病的根源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gkstk解析】考察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对君权进行限制,并且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对社会进行变革。故应选D。16.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反映的发明是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答案】B【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科技——印刷术。材料反映的是印刷术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印刷速度。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书,代替了原来的雕版印刷术,使印刷的速度大为提高。故应选B。17.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应该是在 A春秋战国 B秦朝 C汉朝 D魏晋南北朝【答案】D【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故应选D。18.书法艺术领域的“宋四家”是指 A欧阳询、苏轼、米芾、蔡襄 B苏轼、黄庭坚、米芾、祝枝山C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D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答案】C【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欧阳询是唐代的;祝枝山是明代的;赵佶虽书法成就很高,但不属于“宋四家”。 “宋四家”就是特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故应选C。19.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于 A汉代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元【答案】B【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故应选B。20.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指的是A、《夫妇宴饮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答案】D【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优美的自然风光。【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科技。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北宋时火器广泛应用于军事;北宋时期毕?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故应选D。22.1955年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称颂的诗人是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李商隐【答案】B【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诗人。杜甫的诗,主要描述民间疾苦,揭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被称为现实主义诗歌,杜甫也因此被称为“诗圣”。故应选B。23.宋词高度繁荣的根本原因是A 市民队伍的壮大 B 两宋经济进一步发展C 两宋诗人的努力 D 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答案】B【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诗歌——宋词。宋时,我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符合市民阶层生活需要的诗歌——宋词得到发扬光大,出现繁荣景象。故应选B。24.与元杂剧流行无关的社会现象是 A城市经济繁荣 B市民阶层的壮大C知识地位的变化 D元朝统治者的提倡【答案】D【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戏曲。元朝时期,商品经济继续发展,城市经济出现繁荣景象,统治者又曾长期取消科举考试,文人不能应考随转向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的创作,即元杂剧。故应选D。25.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是A南戏 B元杂剧 C京剧D傩戏【答案】B【gkstk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戏曲。元朝时期,商品经济继续发展,城市经济出现繁荣景象,统治者又曾长期取消科举考试,文人不能应考随转向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的创作,即元杂剧。元杂剧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反映的社会生活更加广泛、深入,许多作品大胆抨击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各种形式的斗争。关汉卿是著名的代表性人物,其著作有《窦娥冤》等【解析版】陕西省咸阳市彩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理)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211121.html
相关阅读: